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深一度|别了,我的重庆足球

澎湃新闻记者 蒲垚磊
2022-05-25 07:19
来源:澎湃新闻
运动家 >
字号

22年后,球迷“风歌”和“拽哥”依然还记得,自己见证重庆队足协杯夺冠的那个下午。

“拽哥”和当时几个同学一起,为了省钱买黄牛票,硬是走了两三个小时的路,从学校走到了球场。“当时生活费不多,真是(看了球)连吃饭钱都没有了,别说坐车了。”他对澎湃新闻记者回忆。

而“风歌”则是在大学食堂看的比赛:“是一台小电视,还专门放在一个铁箱里面,挂得很高,不能坐太近,不然得把头仰起来看,也不能坐太远,不然屏幕小看不清,必须把最合适的距离找好,所以都是提前去占好了位子。”

球迷们自发送别重庆队。

但如今,曾经的欢呼和喜悦,已经过眼云烟。

2022年5月24日,重庆两江竞技足球俱乐部正式解散,留下了被欠薪的球员和工作人员,还有无数已经跟随了球队几十载的球迷。

“中国足球不会再关注了,伤透了。我们现在就像是信仰上的孤儿,在漫无目的地流浪。”

重庆俱乐部门口摆满了鲜花。

一天哭了三次

5月23日,在重庆两江竞技正式寿终正寝的一天前,“风歌”还和队员们站在一起。

他和其他重庆球迷一起来到俱乐部,在铁栏杆外看着队员们自发训练。即便已经被拖欠了一年多的工资,队员们还在坚持训练保持状态,这让球迷心中非常感动,也五味杂陈。

“凡是路过我们面前的球员,我们都会给他助威,喊‘加油、雄起、一定要挺住’。他们也给我们鼓掌致谢。”

“但当时他们也很无奈,一个球员说了一句:‘这不是我们说了算的,我们努力了,尽力了’。当时球员一边回答,一边脚上也没有停下,还在跑着,我们也百感交集。”

“我从下午两点半开始看,一直看到了训练结束。晚上七点多钟,我心里很难受,在附近散步,结果情不自禁地又走到了俱乐部门口,遇到了几个球迷朋友,我们也不知道做什么,就茫然地在俱乐部门口站着,盼望着出现一个奇迹。”

球迷来到俱乐部,做着最后的告别。

这时来了一位俱乐部工作人员向他们打招呼。“真的没救了?”球迷问。

接下来这位工作人员的回答如同一把刀,刺破了最后的幻想,“没办法了,明天俱乐部会给每个工作人员发离职通知书”。

“当时听到这句话,我一下就忍不住哭了。”“风歌”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随后,这位好心的工作人员让球迷进入俱乐部拍照留念,向球队告别……

在俱乐部的大厅里,依然展示着许多照片,都是球队一路走来所留下的画面。而一面墙上还贴着许多球迷写给俱乐部的祝福,其中一张便利贴上写着:“希望早日进入亚冠赛场!”

球迷看着墙上的贴纸,感慨万千。

这样的梦想,没有机会再实现了。

在这24小时里,“风歌”不止一次流泪。第二天他在足球论坛上看到了一条留言,是来自原本和重庆球迷关系紧张的永昌球迷的,当看到这位永昌球迷也在呼唤“重庆队回来”时,“风歌”忍不住又红了眼眶。

而不久之后,他看到朋友分享的视频,里面是重庆球迷过往在奥体中心一起呐喊助威、蹦跳歌唱、点燃烟火的画面,不禁又一次泪流。

“很多往事历历在目,就觉得再也回不去了,奥体(的这些场景)再也没有了。”

三十载,意难平

和很多老球迷一样,“风歌”从一开始就陪伴在重庆足球的身边。

刚开始看红岩、前卫寰岛的时候,他还是一名大学生,当时身边同学每个月生活费不过两三百块,好一点的四百块。其中相当一部分,他都花在了看球上。

由于身在万州上学,和重庆主城区相距遥远,每次他来回的车费都要花上100块。“学生没什么钱,一方面是自己节约,有时还要找同学借,甚至还要从父母那儿找借口‘骗’点钱来。”提起当年的痴迷,“风歌”自己也感慨万分。

到现在二十多年,重庆足球也给作为球迷的他,留下了太多难忘的瞬间。

重庆足球,难说再见。

至今他还记得有一次,重庆队主场在最后时刻绝平了强大的上海上港,和妻子开车回家的路上,他以为妻子睡着了,就自己边开车边回想比赛,越想越激动,竟然忍不住哭了出来。但他怕打扰妻子睡觉,就压低声音默默擦着眼泪。

结果没想到妻子并没有睡着。“她就说了一句:我终于知道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足球了。那场比赛现场,她也情不自禁地呐喊,跳了起来,从此她也很支持我看球和踢球,因为自己也感同身受了。”

球场上的拼搏、胜利后的喜悦、逆境下的坚持……足球带来的激情与感动,在近三十年来,就这样被无数的重庆球迷所分享着。但在现在这个时间点,这些温暖的回忆,只能让球队的死亡显得更加冰冷。

看台上的球迷“风歌”

用“风歌”的话来说,自己身边的球迷,据他所知就“好像没有谁没有哭过”的。

“所以我对外地的球迷说,不管你们的主队有多弱小,你们一定要坚持,一定要支持球队,那是你们的家,你们的信仰。不要像我们这样,我们现在就像是信仰上的孤儿,在漫无目的地流浪。”

“心里难以言状,百感交集,一方面觉得难受痛苦,另一方面也有恨,恨那些祸害了重庆足球的人,他们是重庆足球的罪人,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球迷一直守候球队到了最后一刻。

不管有没有钱,都拼了

悲伤和愤怒之后,留在球迷心里的,只有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无奈。

就像球迷“拽哥”所说,重庆队正在走向解散的事实,球迷早就心知肚明:“提前有了心理准备,大家其实早就知道了,只是想看看还会不会有奇迹。”最后,奇迹没能发生。

重庆职业足球近三十年的征战,就这样暂时画上了一个休止符。而事实上,重庆足球的历史远比很多人所想象的,还要更为长久。

早在1905年,曾是英国皇家足球二队队员的英国人陶维义,就在赴任重庆广益中学校长时带来了足球——他在学校组建了球队,并修建了中国西部的第一个足球场。

在上世纪1950年代,重庆也早早就拥有了西南军区战斗足球队、西南区足球队和重庆体训班足球队三支专业足球队,成为中国足球版图上的重要力量。

随后进入职业足球时代,从渝海、嘉陵、红岩,到前卫寰岛、力帆、当代……职业舞台上的重庆队有过足协杯夺冠、联赛位居前列的高峰,不过更多时候,重庆足球都只是“平凡”的那一个。

球迷写着——重庆雄起。

从前卫寰岛时代至今,重庆足球基本都是把留在顶级联赛作为目标,球队也曾经历过降级的低迷,但无论境况是好是坏,成绩是高是低,有一点总不会变,那就是球队始终还会继续战斗下去。

的确,对于一支联赛中下游球队来说,重庆队不可谓不拼。2014年冲超以来,球队至少一直都留在了中超联赛,甚至是在2019年球队就开始出现欠薪的情况下,球队还连续实现保级,并在2020赛季取得了联赛第6的佳绩。

就像一位队员对澎湃新闻记者所说的那样,大家能够一年多时间不领工资“白踢球”,还坚持付出全部努力保级,靠的只有对球队和足球的热情。

“不管有没有钱,都去拼了,真的是凭借着一种精神和感情在维持着这支球队。”

上个赛季艰难保级之后,来自韩国的主教练张外龙和球员激动落泪,背后是整个俱乐部教练球员和工作人员积累的压力与心酸。

已经在职业赛场沉浮了近三十载的重庆队,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但只可惜,有的人当了懦夫。

重庆球员黄希扬泪洒当场,他正在搬离俱乐部。

重庆雄起,烟消云散

在重庆队的命运依然命悬一线之际,曾有球员这样表示——“哪怕是解散,可能也比被拖着折磨,不知未来球队是死是活要好。”

然而在现实面前,这样的自我安慰中只能够品出深深的无奈。

根据重庆队领队魏新在网络上公开的信息,重庆两江竞技俱乐部目前累计的欠款高达7.5亿元,这是个令人咋舌的数字。

被欠薪的除了球员之外,也有教练员、工作人员,甚至有青训教练被拖欠工资18个月之久,再加上俱乐部所欠的其他各项费用,这样巨大的债务,也让球队难以找到新东家接盘。

在原球队资方当代集团迟迟无法解决欠款问题的情况下,此前本来计划要赞助球队的两江集团,面对这样的巨额负担也打了退堂鼓,这让球队所期盼的最后一丝救命希望落了空。

即便俱乐部全体教练球员已经发表声明,愿意放弃2021年4月30日之前的欠薪,球队依然没能够等来“拯救者”,就此消失在中国足坛的历史长河。

重庆两江竞技俱乐部目前累计的欠款高达7.5亿元。

用球迷“拽哥”的话来说:“没办法,现在大环境就是这个样子,也没有谁愿意来当这个‘冤大头’。”

他所在的球迷协会暂时还不打算解散,志同道合的球迷们还会继续聚在一起,“如果以后重庆有了新的球队,再考虑去不去支持。”

而在失去了自己的球队之后,那些球员和工作人员的欠薪何时才能到手,现在依然只能等待。

俱乐部方面的说法是——将继续通过诉讼追偿、债务回款、资产出售以及集团借款等方式,筹措资金逐步偿还欠薪。

球队的家具、电器、设备、车辆等财产,都将被变卖处置,连同曾经响彻球场看台的“重庆雄起”,一起烟消云散。

而这支球队,不过是中国足球寒冬之下的又一个牺牲品。寒冬何时才能过去?没有人知晓,对于当下的联赛和球队,活下去已经足够艰难。

重庆球员默默离开俱乐部。

力帆时代重庆队的掌门人尹明善曾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力帆降级的那段时间,是自己“人生最暗淡的时候”。

一位球迷则对澎湃新闻记者说,在那几年里,球迷“唯一的要求,就是重庆队还在,至少还有自己的球队可看”。

而当2014年重庆力帆终于成功冲超,杀回顶级联赛之时,“风歌”说自己的脑海中只有一个让他激动不已的画面:电影《少林足球》里,绝境之下,周星驰抬起头,闭上双眼,口中喃喃道:“回来了,全部都回来了”。

蓦然回首,那竟只是另一场更为黑色的悲剧开端。

    责任编辑:腾飞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