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比抖包袱更难的,是情景喜剧中的人物塑造
少说十年,没看到像样的情景喜剧了。知道00后也是抱着粗糙画质的《我爱我家》《武林外传》续命,感叹他们错过那个黄金时代的同时,我心中大有疑问,情景喜剧真的没落了吗?
5月22日,东方卫视喜剧综艺《开播!情景喜剧》开播,和看王心凌唱歌的中年男人们一样,看到“情景喜剧”四个字笑逐言开的人也不少。
节目组的排兵布阵也深有其意,英达、李诚儒、高亚麟、沙溢坐镇首席顾问席,六位发起人尚敬、杨超越、王祖蓝、小沈阳、李雪琴、王秋雨带领30+位喜剧人组成六个剧组,将在节目中轮番登场。
《开播!情景喜剧》顾问团
只是“京派”“港风”“东北帮”之外,上海本土情景喜剧的缺失令人遗憾,毕竟一些海派作品也曾深入人心,难怪有观众评论区抗议:“上海本地情景喜剧不配么?!但凡有一点《红茶坊》《老娘舅》《开心公寓》等当年的演职人员,我都不会那么生气。”
这才播了一集,上海熟悉的面孔能否出现还是未知数,就观众的怨怼来看,也皆因对节目的期待值拉满造成的。
1
喜剧依然是刚需。
有了去年火爆全网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观众对喜剧综艺的评判,显然比以前更严苛了,台下一张张脸上都波澜不惊:“想要逗笑我们,有难度哦!”
但谁说综艺出不来好喜剧,贾玲的票房冠军电影《你好,李焕英》也是脱胎于喜剧综艺的舞台。所以,十二期节目后,能否留下一个经得起时代考验的作品,才是重点。
首集节目播出后就引起了热议。开局赛,杨超越组的《家有姐妹》pk尚敬带队的《薪剧场》,喜剧菜鸟竟然一拳打败情景喜剧老教头。
《家有姐妹》剧照
《家有姐妹》起始于老方(范明 饰)的家庭难题,大女儿方红(倪虹洁 饰)虽育有一儿一女,却是事业女强人成天不着家,小女儿方向(杨超越 饰)是自媒体达人成天宅在家。
《薪剧场》则开始于温薪(韩玖诺 饰)把父母用来给她投资民宿的钱花在了建立薪剧场上,作为老板兼编剧兼演员的她,正面临融资失败散伙危机……
《薪剧场》剧照
先撇开作品不谈,杨超越谈及情景喜剧演员的“标签”问题,令人颇有好感。
英达表示,演了情景喜剧,可能就要一辈子带着这个“标签”,杨超越气定神闲地表示,“杨超越”这个标签已经很重了,有一个新的角色标签代替,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她的坦诚交流,让一向嘴不饶人的李诚儒也不吝赞美,夸她为“情景喜剧的未来”,惊呆众人。
另一边,尚敬组面对“期望太高,失望更多”的现场大面积质疑,最后投票的英达扭扭捏捏地表示,尚敬是自己带出来的,他肯定不愿意看到乱拳打死老师傅,但他只能客观公正地(依据临场效果)把尚敬组亲自送到待定席。
有趣的是,看完尚敬组的表演,高亚麟、沙溢不吝溢美之词,也被观众批评有“人情世故”之嫌,而李诚儒“对尚敬的失望”,则被称为敢说真话的清流存在。
李诚儒的直言
“希望能够发现属于这个时代的姚晨、闫妮,带新人不后悔。”尚敬在演后回应说。
到这里,可以说个题外话,据说2005年《武林外传》筹拍,本想让英达执导,结果英达连剧本都没看完,直接拒绝了:“这根本就不是情景剧,拿经典的事开玩笑,连逻辑都搞不清,瞎胡闹。”没想到,该剧播出后,大火,备受年轻人追捧,英达悔得肠子都青了,但他也承认,换成他,拍不出这个效果。
所以,单凭一集内容就下判断确实武断,《薪剧场》有没有这个长寿基因,确实还要再看看,但观众的感受也是硬碰硬的,首集的确包袱不多,仅仅能算得上一个前情提要。
尚敬也强烈表示,情景喜剧的创作更应该注重整体,而不是一味追求“爆梗”,希望大家不要着急,给情景喜剧一点时间,耐心地去品味。
你看,这恰恰一语点破了市场和情景喜剧创作之间的焦灼关系。也同时丢给了创作者一个问题,观众的耐心和作品品质,是否真能成正比?
2
回过头看看两个作品的各有所长和各有所失。
首先是剧本设定上:《家有姐妹》先天人物“长得好”,不同年龄、不同性格漂亮姐妹花的设定,本身就会衍生出许多关于女性的社会前沿话题,操心老爸的加入、和事佬的身份,又横生出更多家庭代际问题,《家有姐妹》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好的人物架构,也难怪高亚麟会直接反问:“你们是想向《家有儿女》和《破产姐妹》致敬吗?”
另一边《薪剧场》的剧本,是现实加剧本杀,“年轻人想过的双重生活”的题材设定,貌似在后期变化空间会更多。首期确实着力点不清晰,父母、前男友,金主爸爸,靠着一台手机展现出女主角的相关链接都略显顺撇,加之一上来人物众多,然而个性特征却模糊不清,三番四抖之后,包袱没怎么响,反而显得有些用力过猛。
《薪剧场》剧照
不过看了节目的后记,了解到尚敬导演的难处,临时换女主演,加角色希望一碗水端平,也就解释通了。
而在表演上,《家有姐妹》几个演员都是有了名气的明星,表演单拎出来演技都可圈可点,杨超越的确让人眼前一亮。明星亲和度可以为角色加分,但也是双刃剑,范明和倪虹洁站在一起,很难不联想到邢捕头和祝无双……
这一幕就很熟悉……
不足的地方是,演员们合在一起多少有些缺乏默契,因为表演细节上的处理过少,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生活状态还不太够。这个像“临时组建”的老方家,还需要在表演上细细打磨,如果在后面的表演中能够及时调整,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正好相反,《薪剧场》起用的都是新人,好处是和人物角色很容易融合,弊端是,要想把人物立住,那剧中每个人物必须演技过关,演员可以新,角色不可以新。一旦某个配角破坏了结界,那么随时可能毁了整个剧,倒是风险更高。
但尚敬导演的能力,还是值得等待的。之前在《武林外传》时,尚敬对于节奏风格的把控就有些出其不意,最初演员们对尚敬导演的要求不太能够接受,正常演员之间对戏,要先有反应再说台词,这也是正常生活中人们说话的正常表现,但尚敬要求演员节奏加快,甚至不需要反应,直接念词,他在现场一遍遍地叮嘱:“接得再快点!”这些反常态的表演方式,配上《武林外传》的锣鼓点BGM,不得不说,形成了《武林外传》独有的表演风格,等几十集播过去,这些人物在你心里种了草,他们怎么癫狂你也不觉得怪了。
最后是氛围感,两个剧本其实都有欠缺。人物之间的氛围感,和演员自身的放松度、对手演员之间的默契度息息相关,我甚至觉得,这是尤为重要的。
举个例子,一个人在这个家生活了三年和在这个家生活了三天,氛围感是完全不一样的,家里只有你一个人和家里有三个人,氛围感又是不一样的。
在《我爱我家》里,经常能看到这种仿若天成的氛围感。记得大概是这样的场景,文兴宇饰演的离休老局长傅明像往常一样在家里讨论事情时,一边沈畅饰演的小保姆专心拖着地,拖到老局长跟前,小保姆没有停,老局长话不能停但立马抬腿。这就是两个演员产生的氛围感,令观众确信一个就是家里小保姆,而另一个就是生活在这间屋子里的主人。
那些能够真正把戏剧场景当作生活实景的演员,必定也会反衬场景更加真实。杨迪就曾在采访中爆料,《武林外传》剧组很寒酸,水井特别假,二楼也并没有房间,表演上楼以后大家都会挤在后面,他随后感叹,“这样的一群人在平谷待了八个月,现在不太会有这样的创作精神了。”
《开播!情景喜剧》毕竟是一档竞演综艺节目,和真正录制情景喜剧,还是区别很大。
范明也在微博发文称:“虽然是把情景剧挪到了舞台上,但是有现场的实景切割,有场景的分配,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并没有丢失情景剧的品格。特别刺激的还有前期的比赛形式,是不打断像演话剧一样的一气呵成,之前拍情景剧没有过这种形式,可能就是综艺节目的魅力吧,其实我也向节目组提出过疑虑,但是不否认,这样表演能有更多鲜活的东西展现。”
简而言之,只能说综艺竞演对主创们的要求会更高。
《家有姐妹》剧照
3
作为中国情景喜剧第一人,英达也曾解释过情景剧为什么逐渐凋零,因为情景喜剧性价比不高,投资周期长,剧本要求高,拍摄时需要影视化镜头,一气呵成,是特别难拍的。
对于剧本的挑剔,可以回看1993年《我爱我家》首播。当时社会对这部神剧的评价非常两极化,诸如“无聊”“不入流”“讽刺干部”等评论不在少数,被评为“年度最差电视剧”,在北京电视台播出6集后,一度还遭遇了停播。
从创作的角度看,无论是从关注大家庭的《我爱我家》、关注重组家庭的《家有儿女》、关注社区家庭的《闲人马大姐》,还是不再局限于“家庭”,拓展到了军营、都市,甚至架空历史等更多背景中情景喜剧题材,你会发现,“家长里短”“人际关系”仍然是最核心情感写作基础。
以下或许是观众在观看经典情景喜剧过程中的普遍内心OS:
“他(她)的生活真的好失败啊!还不如我,哈哈哈哈!”
“他(她)这样的处理真的好烂啊(好勇敢)啊!”
比现实生活中还糟心的不如意+理想状态的惊人处理=观众内心共振,从而达到人物在观众心里扎根的目的,情景剧陪伴人物成长的特权,最终还是要还给观众。
在一段对《生活大爆炸》的主演约翰尼·盖尔特奇的采访中,当被问到这部剧的观众群属于哪一类人群时,他的回答是,没有明确的地区、年龄限制。“我通常会听到有人说,这些人物和我的孩子一样,还有人说,这些人物和我的曾祖父一样,这种感觉好极了,它就是这么贴近生活!”
而被问及这部剧为什么受欢迎?他的回答,应该就是所有情景喜剧创作值得注意的地方:“这剧不搞笑的时候很感人,真的很感人,这些人物都有个共同的弱点,就是大众普遍认为,他们是局外人,是失败者,这个是普通人都会产生共鸣的。”
虽然《开播!情景喜剧》以综艺竞演形式出现,但真的建议创作者们,还是以更严格的剧的标准去创作去对待。只靠大密集搞笑台词狂轰乱炸,并不是情景喜剧的最高级之处,我更喜欢靠人物情节推进到极限幽默处,即便不说话,尴尬境地面面相觑,也可以令现场观众嗨笑个几分钟。
总之,一切的基础,还是扎实剧本中塑造的鲜活人物。
综艺节目有剪辑效果,也有预设话题,真人秀部分暂不作评价。热闹之后,最终情景喜剧还是要回归市场综合评判,然而喜剧市场这块大蛋糕,已经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了。只有在大热脱口秀、各式各样的明星喜剧综艺,网红短视频搞笑段子中,真正底气十足地拼出一条朝天大路,那样的情景喜剧,才是真正的“完胜”。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