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王千源:仍在期待下一个阶段自己的突破

澎湃新闻记者 钟天阳
2017-10-17 15:14
来源:澎湃新闻
生活方式 >
字号

大家都说王千源有“神级演技”,对此,王千源却格外低调。他认为,“最佳男演员”称号不代表功成名就,他仍在期待下一个阶段的自己。“你现在40来岁,但到了50岁还有50岁的表演,到了60岁还有60岁的表演。”王千源说:“做演员,认真投入这件事是不能停下的。如果你老是对自己说,今天这个电影我都拿完奖了,明天那个坏蛋角色我都演过了,我就‘行活’就行了——你要是经常这么去做,你一定没有50多60多那时候的突破。”

“大器”长成,要运气更要漫长的时间

王千源二十岁出道,三十九岁荣获东京电影节“最佳男演员”称号,有人说他是“大器晚成”,而王千源本人却认为,自己是“大器早成”。“像我爹演了这一辈子还没拿过什么别的奖,我还是运气好。”而这“运气”一来就把王千源带上一个台阶——凭借电影《钢的琴》,王千源以演技实力斩获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的称号。

人们都说,他把这部小众电影演到了大众心里去。而他在采访中则真诚地说:“我当时只是拍电影,拍一个自己喜欢的电影,演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我就觉得电影作品不分大众小众,作为从事这个工作的角度来讲,只分为喜欢演的电影、不喜欢演的电影;从观众的角度来讲,就是喜欢看的电影和不喜欢看的电影。我觉得这么区分还是比较合理。”

他脸长眼小,面孔粗糙,既没有亮眼的外形,也没有校友刘烨、章子怡那样年少成名的好运。即使在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称号、脱离多年来“混脸熟”的怪圈之后,他依然鲜少能出演主角。

《绣春刀》里的王千源,犀利的演技为他聚集了相当的人气。

在备受争议的《黄金时代》中,他演民国北方大作家聂绀弩,爽朗的气质颇受好评,但论戏份他连演员表前五名都排不上。在口碑极好的《绣春刀》中,他演“锦衣卫三兄弟”的大哥,演尽一个明朝基层公务员的尴尬与苦闷,但观众眼中的主角毕竟是“男神”张震。到了2015年,他在《太平轮》打完了酱油,才终于又轮上了一个足以大放异彩的机会——《解救吾先生》。

演坏蛋,你要好好研究这类人

在警匪片《解救吾先生》中,穷凶极恶的大反派“华子”,使43岁的王千源再次占据了各种影评的标题。靠着三天不喝水、七天不洗头、狠揍刘德华、琢磨怎么吃好一个饺子等种种“技术活”,王千源使自己的形象无限接近于这个手上染满鲜血、“野狗”般的悍匪。在2015年的初秋,他仅凭银幕上那疯狂而精明的眼神,便带给了观众一丝早来的寒意。

在2015年的初秋,王千源仅凭银幕上那疯狂而精明的眼神,便带给了观众一丝早来的寒意。

为了演好这个坏蛋,王千源曾经拜访了好几个穷凶极恶的罪犯。“人的这个想法都是瞬息万变的。你要研究他,他的人生、他的经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研究的过程你仿佛也成了他、跟着他经历了这个被不断拒绝的人生,这个过程是痛苦的。痛苦完了之后,你把人物演好了,观众是能够被触动到的,完了金鸡奖也给你了。”说到这儿王千源自己也调侃道:“再也不愁没有金鸡奖了。”因为这部戏,王千源获得了2017年金鸡奖的最佳男配角。

在每一个时间点,重新定义与世界的关系

自上一次和好友张猛双剑合璧《钢的琴》,时隔6年,王张二人又有一部新的合作《枪炮腰花》。在这部电影里,小镇青年、烧烤店老板、美国摄制组、开发商多种势力在一片工业废区里引爆了各种嬉笑怒骂的故事,时代洪流中人与环境的思考也随之敲响。

时隔6年,王张二人又有一部新的合作《枪炮腰花》。

这是王千源第一次演“环保”电影。“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一边表演,一边寻找自己的人生。”从王千源嘴里说出来的道理无比朴实又无比在理:“你20岁的时候,你不可能演环保、你不可能演珍爱生命。但是现在我会去演,因为到了40岁我看到了,我理解了,我们就这么一个小地球,你把它弄没了咱以后谁都别住了。”

“还有珍爱生命,这四个字说起来有点老生常谈。但是你20岁的时候你不能理解这件事,身边的人都活得好好的,长辈健健康康。等到你40岁了,那些老人该死的死,该没的没,这时候你才能理解,生命是脆弱的,你才会想到要去珍爱生命。”

“20岁你演戏是这个模样,30岁是另一个模样,40岁又有另一番模样,你要时不时地回过头来看待自己,重新定位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不时地调整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表达。”在王千源的眼里,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其实都应该不时自省,在自省中打开视野,思考新的人生。

“阅历和视野都开阔了以后,越发会想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珍惜工作、珍惜人和人之间的交往、珍惜与每个人在一起的时光、珍惜活着的时候,珍惜醒着的时候,也要珍惜睡觉的时候。”问他,那具体怎么珍惜呢?“每天一睁眼,别哗一下起来,心脏受不了,先在床上耽个5分钟,缓缓。然后慢慢地去跑步,吃自己做的健康早餐,午后最好还能让自己缓缓睡个午觉。”

平时除了电影,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的王千源,在德国制表品牌格拉苏蒂原创时计工艺展在北京SKP开幕时,以品牌好友的身份出现,于是有了如下对话。

对于大器晚成的王千源来说,成名之前漫长的时间是磨炼也是馈赠。

澎湃新闻:对你来说,做演员最有趣的地方在哪里?

王千源:做演员最有趣、也是最痛苦的,就是尝试不同的角色。我可以演《绣春刀》的锦衣卫、可以演《解救吾先生》的坏蛋,也可以演《钢的琴》里面小里小气的父亲,你(指记者)就不行。你永远都是以记者的身份来采访不同的人,我们演员就可以有变化,每次以不同的角色来面对你,这是有趣的地方。

但是痛苦在哪儿呢?你做记者你都是做自己,你不用进入角色、你不用背台词、你不用丢掉原来的那个自己,你只要做原创就好了,但我演员不行。每一个角色,背后都要做很多功课。比如当时演钢的琴,每天就穿着绿毛裤,在四星级酒店里边走,不穿外裤,别人当你神经病,但这都是为了帮助自己进入角色。

澎湃新闻:你的成长与成名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如何看待演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王千源:演技的成长是阶梯式的,走过一段瓶颈期之后,突然会上一个台阶。所以你必须要每一天都认真地去工作,2010年坚守、12年坚守、15年坚守17年坚守,坚守完了回头看,正是因为有这些坚守,才能走到这样的地步。每一步都走得很严谨,才能有最后的突破。这种突破,有的时候是突然间的转变,有时候呢,就在你身上潜移默化,你不想突破,但突破已经在发生了。

我现在会回过头来看以前的作品。当时看,哎哟,那么好。但是现在看,觉得当时还是有些稚嫩,技法上还是有值得提高的地方。为什么呢?年龄上,长了一块儿,经验上、阅历上也长了一块儿。回头看过去的作品,会有苍白的感觉,但当时看是丰富的。但是演戏就是一件遗憾的艺术,永远不可能做得完美,但你要让自己尽善尽美。

澎湃新闻:所以,你觉得自己的演艺生涯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坚守”?

王千源:不全是,但很重要。作为演员,你不管是演坏人、还是演冰冷型的、还是演温暖型的,你都要去认真去表现。我在这个整个表演过程当中,没有什么是特别喜欢演的,古装戏也演过、现代戏也演过、大角色也演过小角色也演过。你还想演什么?你再演一个你演过的角色,你怎么演?这个炒鸡蛋我吃过了,我还吃它干什么?是不是?那就要要求自己不断地坚守。

所以我总是戴着手表,你看看它,提醒一下自己,坚守每一天。只要你接活了,你就要认真地对待它——时间长了,我跟你讲啊,水到渠成。

澎湃新闻:演戏这么严谨,又爱戴德国表,你是不是和很多中国男人一样有德国情结?

王千源:我很有这个德国情节啊,德国人的严谨、德国人的凶猛、我们从哪儿知道的呢?世界杯啊。我一看世界杯,德国球员一个个都高大凶猛还很严肃,没有巴西那种热情,但是你很难突破他,因为他们卡位很严格,他们的严谨很强大。我戴的手表也是,有些牌子坚守了170多年了,一直把高水准坚持到现在,这就非常令人敬佩。我活不了170岁,但是我向往100岁的时候仍然在坚守和突破。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