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玩游戏”也能治斜弱视?黑科技数字疗法了解一下

2022-05-24 16: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腾讯医典 

不久前的4月18日,一款电子游戏《快乐视界星球》,获得了国家2类医疗器械证,这是国内游戏产业数字疗法第一证。

目前,国外已有多款游戏获批用于疾病治疗,如改善抑郁的Boson X,治疗多动症的Endeavor RX等。而《快乐视界星球》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款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的游戏化人工智能(AI)治疗软件,用于5~8岁儿童斜弱视的治疗。

弱视,指的是在视觉发育期,由于形觉剥夺(可以简单理解成眼睛因各种病情被遮盖,光线无法进入眼睛的状态)、单眼斜视、屈光参差(即双眼屈光度数差距较大)以及高度屈光不正(多是双眼高度远视)等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下,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疾病(图1)。

(图1 弱视)

换句话说,弱视就是虽然没有实质性眼部损伤,但去除危险因素(形觉剥夺、斜视等)后,戴眼镜屈光矫正仍不能达到正常视力。按照病因,弱视可分为形觉剥夺性弱视(一般指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阻挡了光线的通路引起的弱视)、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弱视在我国较为常见,患病率约为2%~4%[1]。

斜视,是指当一眼注视时,另一眼的视轴方向(即光线进入眼球的路径)发生异常,偏离平行视轴方向,表现为眼球位置异常。通俗点说,就是一只眼往前看的时候,另一只眼却在向旁边看(如图2所示)。斜视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3%[2]。

(图2 斜视)

儿童斜弱视的治疗主要包括去除危险因素(即行上睑下垂矫正、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屈光矫正),压抑优势眼(遮盖治疗)和精细目力训练等方式。

遮盖治疗是弱视的常用疗法之一,目的是通过眼罩等物遮盖优势眼(即视力较好的眼睛),减轻或消除优势眼对弱视眼的抑制作用,强迫使用弱视眼,而促进弱视眼视力提高(如图1所示)。但戴眼罩可能会让年龄稍大孩子心理上不适——大多数孩子都不喜欢跟同龄人有太大不一样,也害怕别人的议论和好奇。

斜弱视的康复治疗主要有穿珠子(图3)、描图、刺点等精细目力训练组成,起到刺激弱视眼功能、促进视力发育,从而提高视力的作用。

(图3 串珠训练)

然而,通常长达半年以上的传统康复治疗过程漫长而枯燥,治疗又必须从小抓起,对于年龄尚小的儿童来说,很难坚持。这就要求家长在患儿治疗过程中予以全程关注,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对家长来说也并不容易。

《快乐视界星球》看起来只是一款“普通的”弹幕射击类训练游戏,进入游戏后,玩家会扮演一只可爱的小恐龙,在色彩明快、充满童趣的场景设置中,捡拾花朵来打败敌人(图4)。游戏中共有5块梦幻大陆、15种好玩道具、16张特色地图、46种奇异生物,组成这次“奇妙冒险之旅”。

(图4 游戏界面)

实际上,这个“游戏”可不简单——它本质上是一款斜弱视治疗系统,基于多种国际认证的训练方式,包含红光刺激疗法、精细目力训练、光栅视觉刺激与融合、立体视训练等多种光刺激疗法,还结合了红蓝双眼分视实现三级功能训练。

主创团队从儿童视角完成游戏设计,最终呈现结果画面美观、操作简单、趣味性强,对低龄小朋友有不小的吸引力,让小朋友在快乐游戏的同时就不知不觉完成了斜弱视康复训练,并且易于坚持,也就是提升了治疗依从性。

一说到游戏,很多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会不会玩上瘾呢?

那样不仅会耽误正常的学习生活,还有可能近视,或是因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导致脊柱发育问题,得不偿失。

另外,家长怎么了解孩子的训练效果呢?

针对这些问题,研发团队也提前做好了规划。研发者为治疗系统设计了单独的家长端App,其功能有定制训练时长、训练信息定时推送、一键退出训练等(图5)。疗法内嵌的评估系统,可以评估弱视眼视力,匹配最优训练难度,达到精细化个性化的目标。

整个治疗过程会生成详细的统计报告推送到家长端,内容包括训练强度、患儿注意力监测异常等情况统计,有助于帮助家长实时了解孩子训练进度,精准控制训练进程。

(图5 家长端App界面)

比方说,孩子这一天连续训练时间不短了,刺激强度也已达标,家长就可以利用一键退出功能使孩子暂停训练,放松一会儿眼睛,也防止沉迷。

这样的“智能小助理”能够协助家长实现精准个性的训练进程。若是孩子训练效果良好,家长可以稍微降低关注度,减轻负担。

不仅如此,该疗法还具有注意力实时监测和AI智能纠错功能。通过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的前置摄像头,疗法会在治疗过程中持续监测患儿姿势,以及是否有正确佩戴眼罩等康复训练中的要素。一旦发现异常,疗法将暂停,并给出提示,直到患儿调整好姿势并佩戴好眼罩才会继续。例如,会在屏幕下方醒目提示患儿不要离屏幕太近或端正姿势(图6)。

(图6 游戏会在屏幕下方给出温馨提示)

最后,疗法还设计了医生端App,能够将治疗结果可视化呈现,便于医护人员及时调整针对患儿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也就是说,孩子治疗过程中,家长和医护人员双方都能够充分参与,有效保障治疗效果。

目前,这款全新数字疗法已逐渐走进临床,开始应用于5~8岁斜弱视儿童的康复治疗。不过,治疗效果的评估还需要未来更多临床研究数据的支持。

需要强调,不是所有类型的弱视都适合使用这种游戏治疗,无论使用何种训练方法,都一定要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在孩子的治疗过程中,家长也应全程起好监督和指导作用。

本文为中立科普内容,不涉及任何商品推广。文中所介绍的治疗方案有明确适应证,需要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想采用该治疗,请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审稿专家:吴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 葛坚, 王宇利. 眼科学. 第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215-218.

[2] 赵堪兴, 杨培增, 范先群. 眼科学. 第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37-253.

作者:靳玉玲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