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球城市策略|好城市(4):爱护孩子,人人有责
疫情阴影盘踞不散,气候危机挑战频频,但作为地球多数人口的居住地,城市仍被寄予厚望——要成为更安全的地方,成为更好的地方。在此,“全球城市策略”推出“好城市’”系列,引介对若干国际前沿报告和案例,聚焦“老年友好”、“步行友好”、“宜居繁荣”和“儿童友好”四个主题。本周和下周主题均为“儿童友好”,对篇幅为180页的报告《Child in the city: Planning Communities for Children & their families》(后文简称“报告”)加以引介,该报告由加拿大规划和城市设计咨询机构Plassurban于2020年发布。
为何建设儿童友好城市
目前全球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预计2050年将上升到近70%。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预计2050年达到71.2%。城市化率逐年攀升,城市必须更具包容性,满足各性别、各年龄段,包括最弱势居民在内的所有人的需求。
199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人居署(UN-Habitat)共同发起儿童友好城市倡议(Child Friendly Cities Initiative,简称CFCI),指出儿童福祉是衡量人居环境健康、社会文明程度和政府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儿童生活经验和能力有限、缺乏独立性,一个能满足儿童生活成长需求的城市会对所有人都更友好、更宜居,是适合所有人居住的好城市。
但是,近年来疫情、战争、食物匮乏及气候变化,使得更多儿童处于糟糕的生活境地。为儿童友好城市而努力,不可忘记,和平和包容才是人类对抗眼下重重危机、携手向前的唯一道路。
儿童是家庭的情感纽带和社会的代际关系联结,是人类的希望与未来。一个设计良好的城市为孩子提供了探索世界、犯错误和从中反思成长的机会,它为儿童提供与社会各年龄和能力层次的人互动的场所和机会。在多代共居的社区中,儿童可接触到老年人提供的生活经验以及视角,尝试认知社会结构,建立同理心,发展认同感和归属感;老年人则受益于儿童带来的活力,建立与社会的联系。
2021年,中国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到2035年,预计全国百万以上人口城市将有一半以上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将有约100个城市被命名为国家儿童友好城市。
幼童眼中的生活空间
察知不同发育阶段孩童的基本需求
插图 来自报告《城市里的儿童:为儿童和其家庭规划社区》
城市环境的规划、设计、维护和管理的方式,直接影响儿童的生活经历、社会互动和发展结果。为充分发挥潜力,儿童需要在一个安全、充满外部刺激的物理空间中,与他人进行频繁、迅速、有趣的互动。拥挤的住房、融入自然的机会不足、不安全的街道、糟糕的公共空间,以及缺乏以儿童为中心的本地服务,令相当多儿童难以从所处环境中探索学习。
“如果以95厘米的高度去审视城市,你会有何不同的规划方案?”这是伯纳德·范·利尔基金会(the Bernard Van Leer Foundation)发起的一个名为“95厘米城市”(Urban95)的国际项目,要求市长、城市规划师和设计者从三岁儿童的平均身高——95厘米的高度视角审视环境,从儿童实际需求出发思考城市的规划设计,打造不仅适宜成人,也满足儿童成长生活需求的城市环境。为创造满足绝大多数儿童身体发育以及社会、认知、情感和空间需求的环境,有必要仔细观察孩子各阶段的身心发展,了解他们随着时间变化的需求。
幼童(0-4岁):精心的照料、安宁健康的环境,以及与同伴相处的机会
对幼童而言,其世界主要是看护者目之所及的范围内。他们的活动几乎完全依赖于照顾者。幼童的早期空间体验,通常仅限于家庭、专门的玩耍和护理设施、医疗保健设施,以及照顾者带他们去的地方。因此,家庭和当地社区网络的规划,能对这一年龄组儿童的社会和情感健康产生最直接的影响。随着幼儿的成长,为更快独立和适应生存,他们对探索和实践的需求,将超出照顾者的直接能力范围。
0-4岁幼童有以下特点和需求:
-在房间范围内体验世界;
-在社区和城市中所需的独立活动范围有限(需要照护);
-利用身体探索环境,包括品尝、触摸、移动、操纵、看和听;
-开始对空间细节感兴趣,三岁时能用明显地标描述位置;
-即使有人行横道和路灯,也无法独立过马路;
-平均步行速度在52m/s(0-2岁)和0.84m/s(3-6岁)之间;
-极易受空气污染和环境毒素的影响,并可能对噪音敏感;
-倾向于在同伴身旁玩耍,而不是一起玩;
-开始表现出对同性朋友的偏好。
幼童眼中的生活空间
学龄儿童(5-12岁):在与同龄人共同玩耍和探索中成长,需要更大更安全的独立空间以及稳定的生活
学龄儿童会越来越多探索公共空间:起先是在照顾者视线范围内,然后是与朋友相伴独立出门。学龄儿童对城市环境的探索逐渐不再受到看护。他们可以独立前往预先确定的街角、树篱或公园。相较于幼童,他们会有激烈的体育比赛和游戏探索,也可能做出许多尝试和冒险。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开始形成基于地标、路径和节点的社区意象地图,并能描述自己的家、学校、朋友家和社区内其他常去的地方之间的空间关系。
居住在美国奥斯汀的Champ Turner所绘制的新冠疫情期间的社区意象地图,用红黄蓝三色标注出常走的三条道路(图来自“一览众山小”微信公众号2020年6月3日刊文)
学龄儿童通过探索生活环境中的社会限制和物理限制来发展自我调节技能。研究表明,与生活在拥挤家庭中的儿童相比,家中拥有私人空间的儿童具有更强的耐力和更少的行为问题。此外,拥有稳定家庭环境的儿童更可能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并取得更好的成绩。此外,无论社区、父母的教育程度或家庭结构如何,稳定家庭中养育的儿童,青少年时期怀孕的可能性都更小。
在家中拥有独立空间,有助于学龄儿童成长。
5-12岁学龄儿童有以下特点和需求:
-在社区范围体验世界;
-认路技能快速发展,掌握家庭、学校、公园和其他经常去往的地方之间的空间关系;
-越来越独立地去体验活动范围,可能被允许在没有人陪伴的情况下,在附近的街区游荡,通常活动范围是预先设定的;
-可通过人行横道和红绿灯指引独立过马路;
-有一点零花钱,并可能有机会使用手机;
-女孩倾向于参与社交、富有想象力和合作的游戏,并且往往对游戏使用的装备和种类更加挑剔,可能会开始在运动场外围小范围聚集;
-男孩通常开始在运动场中心开展更激烈的体育比赛,而且可能需要的活动空间比女孩多十倍;
-男女混合的游戏往往出现在年龄更大的儿童群体,可能集中于大型的群体戏剧或场景类游戏;
-无论男孩女孩,他们都会提升身体技能,如跳绳或骑自行车,并努力获得更好的成绩。
青少年(10-19岁):喜欢呼朋引伴,却缺乏免费和无时间限制的社交空间
《报告》由加拿大机构发布。加拿大法律认为19岁以下皆属儿童,而10-19岁则被单独列为青少年。通常而言,青少年能在社区和其他地方自由游荡,可单独或结伴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交通工具,青少年也可能是婴儿和学龄儿童的主要或次要照顾者。青少年喜欢呼朋引伴,常有同龄人聚集并开展社交活动的需求,有时被人误解为游手好闲或到处惹麻烦,甚至招致歧视。目前,加拿大针对这个年龄段的设计,通常集中在建设滑板公园,而往往忽略了他们对社交聚会空间的需求。青少年需要这样的空间,可以长时间待在一起而不引人侧目。
城市建成环境通过提供体育活动、游戏、社交和获得服务的机会,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和福祉。健康的环境,让青少年获得充分的体育运动和参与社会交往的机会,已证明对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产生积极影响,也对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活动带来积极影响,可有效减少犯罪,并鼓励年轻人成功就业。
由于独立性和自主性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人们误以为大龄儿童和年轻人的需求可通过为成年人制定的策略和规划一并得到充分满足。然而,随着儿童年龄渐大成为青少年,不再能使用为幼童和学童设计的娱乐活动和其他服务,也无法得到为成年人所设计的项目和活动空间的支持。这一段青黄不接的时期,值得城市建设者关注。
10-19岁青少年有以下特点和需求:
-在社区或城市的圈层体验世界;
-具备良好的导航技能,可以通过地图、方向或标识,导航到新的和经常访问的地方;
-体验到越来越独立的移动范围,能够独立前往城市中的一些目的地;
-可能在社区内就业,并可能有机会有一点零花钱;
-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开车的能力或愿望;
-可能有机会使用移动电话;
-由于对他们的年龄和活动的误解和粗略归类,可能面临歧视;
-可能对公民进程、行动主义和宣传表现出兴趣,并可能对一些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表示关注;
-喜欢和朋友一起玩耍和社交;
-往往缺乏免费且不限时的社交空间。
青年(19-24岁):可能会对一些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表示关注
成长到青年阶段,一般可以完全独立在城市和所有公共空间出入。青年可能会参与公民进程和政治讨论,并可能会受到租金和住房价格上涨、交通不便和当地就业机会缺失的严重影响。青年有能力独立或与同伴一起在城市周围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或私人车辆,他们本身可能是婴儿和学龄儿童的主要或次要照顾者。
19-24岁青年有以下特点和需求:
-在城市或全球范围内体验世界;
-有发达的认路技能,能够在新的和经常去的地方认路导航,在地图、指示或标牌的帮助下,能够前往新的和经常去的地方;
-具有独立的行动能力,能够独立在城市中大多数目的地活动;
-有独立的行动范围,能够独立前往市内的大多数目的地;
-可能在社区内有工作,并可能得到可供支配的消费资金;
-可能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有或没有室友;
-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开车的能力或愿望;
-可能有机会使用移动电话;
-由于对他们的年龄和活动的误解,可能会面临歧视;
-可能参与公民进程、行动主义和宣传;
-可能会对一些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表示关注;
-高额生活费用、不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当地就业机会不足等问题,都会对他们造成极大的影响;
-他们可能是儿童照顾者甚至已成为年幼子女的父母。
(本文编译引介者彭丰瑜、段飘,均为中学地理教师和在读教育硕士)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