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解决静不下心、没有专注力的问题?先了解注意力的三种形态
对“注意”的描述
注意意味着对某些事物的思维指令。这种事物可以是外部世界的,比如一个人认真地观察一台机器的运转,或者专心地聆听一曲音乐;也可以是内心世界的,比如一个人回想一些过往的经历,或者仔细考虑一些理念的内涵。心理学家把这种思维指令看做一种把事物带到意识“焦点”的行为。因此意识被认为存在着“焦点”和“边缘”。我们对自己“注意”的事物的意识占据了焦点,仍在意识范围之内但模糊不清、无法清晰界定的知觉和感受占据了边缘。
所以说,注意并不是一种恒常不变的状态。当我们说“专心致志”或者“全神贯注”时,我们是指,我们所注意的那个事物占据着整个意识。但是一个人的专注度或精神集中度是分为不同程度的。一个人可能会让自己的思绪从一个事物跳跃到另一个事物,在有什么别的东西将注意力“捕获”之前,他会在每一个一闪而过的兴奋点上都花一些时间。或者,有的人会让自己坚决专注于一个特定的事物,但仍然“意识得到”还有别的事物在将他的注意力引至其他方向。或者,也有人可能会完全专注于某个特定事物,所有的其他事物在意识层面上几乎不存在了。
那么,“注意”就有三种不同的类型,从教学和学习的角度来说,每一种都非常重要。
(1)“跳跃型”的注意通常被称为“被动注意”,因为其中不涉及意志力的作用。一个人只是在遵循最强烈的刺激给出的指示,他是“被动”的,因为他容许那些影响他的力量掌控他的精神活动。这种类型的注意是原始的,本能的,基础的。任何人在一天当中都会有几次这样的注意,尤其是在疲劳或者兴奋状态时;这种注意在小孩子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2)但是,人类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它能够掌控周围的力量,而不是被周围的力量所掌控。它可以克服所处的直接环境的影响,立足现在,看向未来。它甚至可以远离那些天生就吸引注意力的事物,坚决而持久地专注于任务和职责,这些任务和职责即使当前并不具有吸引力,但被思维识别为重要的、值得的和必要的事物。思维可以控制住一闪而过的念头,让人坚决而坚持地朝着遥远的目标努力。这种人类特有的注意类型,被叫做“主动注意”,因为它的首要条件是意志力的作用,是一种去做应做之事的决心,哪怕去做其他事情拥有更令人愉悦和更具吸引力的诱惑。
(3)但是在学习中,这种需要意志作用的主动型的注意并不总是,甚至并不常是最省力和最有效的。一般来说,当我们在学习中全神贯注,而我们设法牢记的那些事物本身真正吸引我们时,我们学习起来才最轻松、最省力。可以这么说,当学习完全是一种“被它所带动”的感觉时,我们的学习是令人着迷的。这种注意经常来源于坚决的意志力,而这种意志力来源于我们刚刚命名的“主动注意”。这种注意与“被动注意”的相似之处在于,事物本身永远是具有吸引力的,几乎或者完全不需要意志力就能使它进入意识的焦点之中。但它也来源于“主动注意”,来源于意志力和坚持不懈。所以,第三种注意类型就叫做“次被动注意”。
很明显,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培养起“次被动注意”是最理想的。它意味着省力的学习,它意味着令人愉悦的学习,它意味着高效的学习。然而,人生阅历的一般结论是,这些最理想化的条件是很难轻易满足的。如果它们能被轻易满足,那么教师和学校就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了。看起来这是普遍成立的——唯有一种条件才能够换来持久不变的“兴趣”,那就是强烈的意志力。这不能被当成不变的法则,因为确实有一些有价值的兴趣几乎不需要意志力就可以“自然形成”,它的形成几乎就是沿着阻力最小路线的自然前行,这种事情是有可能的。一艘任凭风向摆布的船,最终可能被吹到一个令它转危为安的海港,这件事也是有可能的。漫长岁月中的人生阅历告诉我们,把意志力、投入和毅力作为主要成功要素的课程,几乎是最可靠的。这在学习中可以对成功构成支持,在商业、艺术、发明和工业中也一样普遍适用。在人类活动的任何领域中轻松迈入成功之门的人,就像那种无目的行驶、最终却驶入一个安全港湾的船一样少见。那些知识渊博的人当然是为他们的精通付出了脑力劳动和精神意志的,而脑力劳动和精神意志只是主动注意的另一种说法罢了。
然而,如果教师把学生对意志力的需求,解读为教学的技艺只包括设定任务和催促学生去完成这些任务,这是很荒唐的。因为我们都明白,在催促与敬畏的刺激之下所产生的努力,很难令人产生那种持久不变的兴趣。遭受这种对待的小学生就算没有几百万,也有成千上万了,他们从未超越过“主动注意”的阶段。更糟糕的是,他们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一种明显而持续的厌恶感。教师不应该扮演一个催促者或者监督者的角色,而是应该成为一个顾问和向导。他必须把开发学生的“次被动注意”作为目标。想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是循序渐进地迈进。如此一来,由于学生们为了掌握一堂课或一系列的课程中的每一个新阶段时都必须付出努力,所以每一个阶段的完成,都会使他们的努力看起来物有所值。
现代教学理论在确保这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努力时很强调“问题”的重要性,这种做法是很值得称赞的。这个理论指的是,如果你能够让学生对解决问题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付出必要的努力,去掌握解决问题所必需的知识。所以,假如能把希望教授的知识参考这些问题来组织一下,那么这种学习的过程,可以说,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作为对这种“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例证,假设一名教师要在主日学校中讲授一堂巴勒斯坦地理的主题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会把这个话题当成一个信息单元。关于巴勒斯坦的地理位置,教师会提到它在地球仪上的位置,提到它周围的国家;它的自然特征也会讲到——山脉、平原、海洋和河流;还会提到气候,也许还会解释经纬度、海拔高度、盛行风、附近水域和沙漠等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最后,还会讲一讲这个国家的物产和人口。但是“问题教学法”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切入。教师可以用一次前往巴勒斯坦的虚构旅行来尝试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大家将会怎样去往这个国家,在那里如何居住与旅行,那里的人们如何生活、工作和穿着?所有这些问题和很多其他的从属问题会创造出一种对信息的需求,它可以被称为“自然需求”。而在旧方法中,这些信息将被系统地、比较抽象地展现。
“问题教育法”在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很明显,它不能完全取代那种系统化和循序渐进的学习。它的价值主要在于为学习带来初步的动力。这种方法也应该被用作一种有刺激性的变化,打破过于逻辑化、抽象化的千篇一律的教学过程。大多数的孩子,一旦在学习中开了个头,就有能力也有意愿去系统地学习。一切都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技巧——怎样一步一步地迈进,怎样在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建立关联,怎样逐步建立起一个各部分完美结合的整体。
【作品简介】
《教育七律》是一本介绍、考察教育诸要素及教育与学习过程的经典之作,全书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七大重要因素。本书在1884年首次出版,此后一度被有志从事宗教教育的年轻人用做教科书,也被教会学校的教师用做实用手册,帮助很多人在教学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作者简介】
本书的作者约翰·弥尔顿·格里高利(John Milton Gregory)是19世纪教育界的领袖人物之一。
格里高利博士的著作《教育七律》在1884年首次出版,这本书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支配教学技巧的重要因素,对于主日学校的教师来说,把它当做一本教学指南尤为合适。为褒扬格里高利博士对伊利诺伊大学的巨大贡献,教育学院的两名学者对这本书进行了修订。
原标题:《如何解决静不下心、没有专注力的问题?先了解注意力的三种形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