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十月》摄影理论文集启动 | 35篇文章+31位译者+20位审稿人

2022-05-24 10: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此次译介项目的基本情况,并发出了一份译者邀约。文章发表之后,我们的项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并收到了50余份试译稿,在这些试译稿中,我们寻到了合适的译者,也在此感谢其他译者的支持与参与。

综合考虑译者精力、文章的长短与难易度等因素,我们最终选定31篇文章(从1978年至2020年)。为了保证译文的准确度、专业性,每一篇译文不仅至少有一位译者负责校对,我们还邀请了20位在各自领域卓有建树的审稿人来把关译文质量。深知翻译不易,我们但求译文少一些错误。

下面将介绍文集的最终选篇与此次译介项目的每一位参与者。

目 录

01 前言

文 / 徐旷之

02 编选说明

文 / 编者

03 美国《十月》杂志的诞生

文 / 鲁明军

04 追溯纳达尔(1978年)

文 / 罗莎琳·克劳斯 译 / 徐旷之

05 摄影的“像中像”(1978年)

文 / 克雷格·欧文斯 译 / 黄涵煦 王志亮

06 长时曝光与快照:作为悖论的照片(1978年)

文 / 蒂埃里·德迪弗 译 / 李鑫

07 图像(1979年)

文 / 道格拉斯·克林普 译 / 李鑫

08 沃克·埃文斯的《室内讯息》:一次阅读(1979年)

文 / 艾伦·特拉亨伯格 译 / 王炳皓 校 / 侯亮

09 后现代主义的摄影实践(1980年)

文 / 道格拉斯·克林普 译 / 吴雪红 校 / 李鑫

10 一位摄影师在1855年的耶路撒冷:奥古斯特·萨尔兹曼与其时代(1981年)

文 / 阿比盖尔·所罗门-戈多 译 / 赵钊

11 超现实主义摄影的状态(1981年)

文 / 罗莎琳·克劳斯 译 / 徐倩茹

12 摄影的审判席(1982年)

文 / 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 译 / 吴雪红 校 / 朱婧

13 摄影与拟像札记(1984年)

文 / 罗莎琳·克劳斯 译 / 李鑫 校 / 吴伊瑶

14 摄影与恋物(1985年)

文 / 克里斯蒂安·麦茨 译 / 龚力 校 / 刘白芊

15 身体与档案(1986年)

文 / 艾伦·塞库拉 译 / 秦成言

16 生物、命运、摄影:戴安·阿勃丝的差异性(1993年)

文 / 卡罗尔·阿姆斯特朗 译 / 洪枫

17 辛迪·舍曼,电影剧照(1993年)

文 / 罗莎琳·克劳斯 译 / 李鑫 吴伊瑶

18 丘比特的光之笔:朱莉娅·玛格丽特·卡梅伦与摄影的母性化(1996年)

文 / 卡罗尔·阿姆斯特朗 译 / 谷吉梅

19 叙事与静止之间的摄影:奥古斯特·桑德、退化与肖像的衰落(1996年)

文 / 乔治·贝克 译 / 励放 李鑫

20 影像之后(1998年)

文 / 米尼翁·尼克松 译 / 郑德馨 校 / 朱婧

21 暗箱:摄影阴影之下的社会现实主义(2000年)

文 / 利娅·迪克曼 译 / 徐旷之

22 在渔网和深海之间(重思照片中的流通)(2002年)

文 / 艾伦·塞库拉 译 / 李鑫

23 摄影的扩展场域(2005年)

文 / 乔治·贝克 译 / 金佐宁

24 失而复得的影像:评塔西塔·迪恩的作品《跳蚤》

文 / 马克·戈弗雷 译 / 项嘉澍

25 纸母老虎:苏菲·卡尔(2006年)

文 / 伊夫-阿兰·博瓦 译 / 傅小敏 校 / 谈欢

26 事实与摄影(2006年)

文 / 利娅·迪克曼 译 / 张侃侃

27 笑到最后:谢里·莱文(2012年)

文 / 大卫·乔斯利特 译 / 王家欢

28 交织的自动主义与能动性:摄影意向性的光谱(2012年)

文 / 卡罗尔·阿姆斯特朗 译 / 姚斯青

29 普鲁斯特的遗像(2013年)

文 / 丽贝卡·科迈 译 / 吴伊瑶 校 / 李鑫

30 路易斯·劳勒:禁止无人机(2014年)

文 / 米尼翁·尼克松 译 / 荣子燕

31 托马斯·德曼德的日常性(2016年)

文 / 哈尔·福斯特 译 / 李鑫 校 / 吴伊瑶

32 作为模型的摄影?(2016年)

文 / 马修·维特科夫斯基 译 / 吴雪红 校 / 诺敏

33 从痕迹—影像到虚构—影像(2016年)

文 / 菲利普·迪布瓦 译 / 崔赢 徐旷之 校 / 张冰纨

34 伊尔莎·宾:一位法兰克福学派摄影师在巴黎和纽约的作品(2020年)

文 / 本雅明·布赫洛 译 / 徐傲群 校 / 吴毅强

35 后记:《十月》革命——朝向一种新的摄影文字学

文 / 李鑫

36 附录

作者、译者、校对者与审稿人简介

译者

按姓氏拼音排序

崔赢,纪录片制片人,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曾任北京映艺术中心/映画廊展览及国际项目总监,译有《艺术的诱惑:摄影的前世今生》。

傅小敏,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艺术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巴黎第一大学造型艺术系硕士,曾供职于拍卖行、画廊等机构,关注当代艺术理论研究与策展实践。

谷吉梅,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英国杜伦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与翻译。

龚力,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全球传播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电影理论、媒介文化等。

洪枫,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雅博士后,北京大学现代广告研究所研究员,策展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文化、艺术社会学、艺术批评。

侯亮,南京艺术学院摄影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现当代景观摄影。

黄涵煦,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当代艺术理论。

金佐宁,策展人,音乐人类学者,先后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及美国夏威夷大学。展览方案“碎镜的流动:界限感知中重写的‘现代性’”入围OCAT研究中心2021“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终审名单。2022年入选首届德英策展学者项目。

励放,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硕士,写作者、译者,著有《隐秘的伟大:120幅名画背后的故事》,译有《追随卡拉瓦乔》(迈克尔·弗雷德著)、《伟大的绘画:杰作诞生的故事》等。

李鑫,译者、写作者、出版人。

刘白芊,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研究方向集中在西方现当代艺术批评与史论、艺术史研究方法论。

诺敏,东北大学艺术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艺术史、艺术批评、视觉文化。

秦成言,写作者、译者、摄影师。

荣子燕,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现为阅文集团签约作者。

谈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法国图像学。

王炳皓,媒体从业者,文章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等专业摄影刊物。

王家欢,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曾为艺术类记者和出版社编辑,译有《“猫”眼看世界:一部互联网文化史》《纳粹知道我的名字》。

王志亮,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副教授,美国匹兹堡大学建筑与艺术史系访问学者,现任职于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兼任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

吴雪红,南京艺术学院摄影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关注照相馆研究。

吴毅强,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博士,现任教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从事摄影艺术理论研究和翻译工作,当前的学术研究重心集中在摄影及视觉文化理论、艺术社会史及艺术体制批评理论研究。

吴伊瑶,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艺术史硕士,主要关注20世纪艺术史与设计史,以及艺术史的语言学转向。

项嘉澍,英国杜伦大学金融学硕士。

徐傲群,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西方艺术史和艺术理论。

徐旷之,写作者,“空白艺论”主理人。

徐倩茹,南京艺术学院摄影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关注方向为摄影视域内的图像与语言问题。

姚斯青,写作者、策展人,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及中山大学中文系,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法学院。

赵钊,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世纪英国村庄与共同体、影像史学等。

张冰纨,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西方美术史。

张侃侃,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博士,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后,现任教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影与媒介理论、总体艺术。译有《电影哲学:爱与神话》《委拉斯凯兹》等。

郑德馨,南京艺术学院摄影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景观摄影。

朱婧,南京艺术学院摄影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关注当代视觉文化理论研究。

审稿人

按姓氏拼音排序

蔡萌,美术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影像艺术中心主任,研究员,策展人。曾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广东美术馆。策划的展览有“第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CAFAM未来展”“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罗杰·拜伦:荒诞剧场”“重要的不是摄影”等。

曹昆萍,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高校摄影学会会员、江苏省高校摄影学会副理事长。

戴菲,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摄影家协会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董钧,艺术家、策展人,西安美术学院影视动画系摄影专业主任。1839摄影奖发起人。他的研究方向涉及影像创作、电影制作、展览策划与艺术教育等领域。

冯建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著名摄影艺术家,2006年, 获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建国以来为中国的摄影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2012年,获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作品被上海美术馆、首都博物馆、西班牙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广东美术馆、东京日本大学艺术学院等公共机构收藏。

李笑男,艺术史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艺术学系系主任,主要从事西方艺术史与艺术理论研究。出版著作有《作为观念的影像》《1988年以来的中国当代影像艺术》《艺术史的语言》(译)、《莫兰迪的艺术》(译)等,论文发表见于《文艺研究》《美术观察》《世界美术》《艺术评论》等期刊。

鲁明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青年研究员,OCAT深圳馆学术总监。近年策划“疆域:地缘的拓扑”(2017-2018)、“没有航标的河流,1979”(2019)、“缪斯、愚公与指南针”(2020)、“靡菲斯特的舞步”(2021)等展览。在《文艺研究》《美术研究》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近著有《美术变革与现代中国:中国当代艺术的激进根源》(2020)、《目光的诗学:感知—政治—时间》(2019)等。

陆一琛,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巴黎索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苏州大学法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法国现当代文学、法国现当代文学与视觉艺术。在《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等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另译有《绿眼睛:杜拉斯与电影》等。

林青松,浙江摄影出版社总编辑,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长期致力于摄影类图书的策划、编辑出版工作。曾策划和编辑的图书有《尤金·阿杰》《爱德华·斯泰肯传记》《人与土地——阮义忠经典摄影集》等,并担任“中国当代摄影图录”“中国当代摄影视野”“中国百年影像档案”等丛书的终审。曾十数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各类图书奖项。

任悦,摄影教育工作者,写作者;撰写、编著以及翻译多部著作。目前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苏晟,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影视动画系摄影专业第二工作室负责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陕西省摄影家协会理事、摄影教育专委会主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委员,西安市青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陕西高校摄影学会副秘书长,陕西艺术创作研究院研究员,陕西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扶持计划成员(百青人才2014-2020)。

唐宏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理论系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理论、图像-媒介理论与近代中国视觉文化研究。

汤益明,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及台湾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联培博士,获浙江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从事西方现当代艺术史与艺术批评理论研究与翻译,当代艺术批评与展览策划。博士研究方向为现当代艺术博物馆体制。独译有《在博物馆的废墟上》(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20)、参与翻译《20世纪西方艺术批评文选》(河北美术出版社,2018)。专著《跨越“白立方”:现代艺术博物馆体制批评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参与撰写《从西南出发——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艺术十人谈》(四川美术出版社,2015)、《当代雕塑八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2016—2017年北京大学美术史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文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新美术馆学第1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王志亮,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副教授,美国匹兹堡大学建筑与艺术史系访问学者,现任职于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兼任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艺术史、艺术批评,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美术史;先后在《文艺研究》《美术研究》《美术观察》《画刊》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主要论文包括《前卫艺术理论的修正与推进》《新前卫与反体制》《前卫艺术辩证法》《话语权力在运动中——’85美术运动中的理性主义绘画》《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书写模式》《理性绘画的自觉——1986年全国油画讨论会》等;出版专著《话语与运动:20世纪80年代美术史的两个关键词》(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获得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河北省文艺评论奖一等奖1项。”

吴毅强,青年学者、摄影与艺术批评家,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博士,现任教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从事摄影艺术理论研究和翻译工作,当前的学术研究重心集中在摄影及视觉文化理论、艺术社会史及艺术体制批评理论研究。善于从思想史、艺术史和摄影史论的角度梳理具体的摄影问题,对摄影理论有专门的研究。论文发表于《文艺研究》《美术研究》《新美术》《艺术当代》《江苏画刊》《当代美术家》《中国摄影》《人民摄影报》等杂志报刊。译著有《大众文化中的现代艺术》(托马斯克洛著,江苏美术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尉光吉,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关注法国哲学、西方文论与艺术史。

祖宇,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图像历史与媒介传播研究。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优秀人才。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摄影家协会理论专委会副主任、杭州宇志文创艺术总监、纽约市非盈利机构NO LONGER EMPTY 驻地策展人、浙江工商大学数字媒体艺术实验中心主任。已主持完成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课题8项,出版著作2部、省级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诸葛沂,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联合培养博士,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从事西方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理论的翻译与研究,兼及视觉文化和电影研究。著有《尤利西斯的凝视:安哲罗普洛斯的影像世界》《艺术与此在》,译有《现代艺术:1851-1929》《现代生活的画像:马奈及其追随者艺术中的巴黎》(与沈语冰先生合译)《神龙:美学论文集》和《作为模型的绘画》,在《美术研究》《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新美术》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并完成国家与省哲社项目若干。曾参加第35届世界艺术史大会,赴巴黎德国艺术史研究中心等处访学交流。现担任浙江省艺术学理论学会秘书长,浙江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

朱炯,博士,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副教授,从事摄影高等教育二十余年。朱炯在教学的同时长期从事摄影创作、评论、艺术策展和影像文化研究工作。

郑梓煜,博士,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研究员。曾任南方都市报视觉周刊高级编辑,致力于视觉传播研究、当代摄影研究及策展、艺术批评写作。

译介进度与出版安排

1.目前翻译完成了24篇文章,其中6篇已经校对完成,并发给了审稿人,余下的7篇文章先后会在5月底、6月初中交稿;

2.6月下旬到8月中旬,我们会花2个月来编辑文章,同时安排内文排版与封面设计;

3.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本文集会在9月与大家见面;

4.感谢大家对我们译介项目的关注与支持,我们会在之后持续更新进度,并分享一些重要文章。

原标题:《《十月》摄影理论文集启动 | 35篇文章+31位译者+20位审稿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