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多城市曾经历“静态管理”,居家办公让人最讨厌的竟是这件事

2022-05-23 09: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李珺瑶 上观数据

从2022年初至今,奥密克戎的肆虐让全国多个城市经历“静默状态”。据不完全统计,宣布过静默的城市超过了40个。

根据常住人口估算,自三月以来,已有近2.4亿人居家,相当于全国人口的17.1%。截至目前,全国还有3.4%的人口在居家,其中不乏是上班族们。

在疫情的催化下,“居家办公”开始流行,并且在某些特殊时刻变得非常必要。

腾讯会议成为下载量最多的办公软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家办公,最需要的工具是什么?

根据七麦监测的手机端下载数据,以5月11日当天为例,主打“音视频会议”功能的“腾讯会议”是下载量最多的办公软件,其次是钉钉和企业微信。而根据三月办公APP活跃用户数,钉钉、企业微信、腾讯会议和飞书,是最热门的移动办公工具,拥有最多的活跃用户数。

三者中,钉钉更侧重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场景覆盖偏向于企事业单位和校园;企业微信更侧重于建立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商务链接,适用场景例如“销售与客户的对接”;而飞书更侧重于团队内部的协作。

从使用的功能而言,“音视频会议”是大部分企业主要使用的功能,以“协同文档”为主的协作型移动办公软件使用率则少了很多。

记者采访了二十位来自市场、金融、贸易、科技和教育等领域的从业者,有超过半数的员工表示,公司并没有在远程办公期间植入移动办公系统,与领导、同事间的沟通基本都是在微信上进行。

三月,钉钉的日活跃用户达1亿,月活跃用户达2.2亿。这个数据放在全球都是极高的,它甚至超过了海外同类型的头部企业Teams和Slack。那些认为中国远程办公人口渗透率远低于美国的看法可能并不科学,因为国内并没有严格区分工作和生活社交软件的习惯,也不习惯于使用工作邮件。

居家办公下,“加班”是常态

那么,居家办公给个人带来的变化是什么?

在豆瓣上有个名叫#在家办公的100种姿势#的话题,该话题下有3253篇内容,浏览量达2千万次。最近更新时间是12小时前。

我们对所有3月1日以来发布的照片和文字信息做了关键词提炼,发现在居家办公期间,网友都热衷于分享自己打造的办公环境、一日三餐、宠物或亲子生活。

在采访中,也有员工向记者表示,远程办公和居家的模式给自己提供了更多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将原本的通勤时间转化为工作间隙碎片化的学习、健身或者休息,工作效率也会提高。

但也有不少网友对远程办公抱有怨言。主要是工作时长延长,甚至24小时待命,不少人直言感到疲惫,想“摆烂”。

根据前程无忧在3月22日至4月22日期间对3,318位远程办公的职场人士的调研,有65%的受访者表示居家办公下的日均工作时长不同程度地被延长;有45.0%的受访者表示居家办公期间的工作效率较实体办公有所下降,也有40.1%的受访者表示工作压力增大。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线上的沟通成本比线下的面对面交流要高出很多,尤其对于更讲究团队合作的岗位。

一位新媒体行业的插画设计师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她的大部分工作内容都需要与文案编辑合作沟通完成,在公司的时候, 若遇到可视化方面一些细小的问题,可以及时查看彼此的电脑指出。在居家办公期间,一些想法的交流和表达就成为了难题。为此文案编辑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用于草图的绘制,沟通成本明显提高了。

根据前程无忧的调研结果,有48.6%的受访者希望在未来可以有每周1-2天的混合办公模式,1-2天在家办公,剩余3-4天坐班。这样的模式下,员工可以把需要团队沟通协作的工作留给“坐班”的那两天,其余的时间留给自己独立完成工作。

目前看来,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远程在线工作可能将成为常态,不管是企业主还是员工,都将迎来在线工作绩效的大考。这要求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能使用远程技术和工具,更重要的是,如何进一步赋能居家办公,适应常态化疫情管控下业务发展的需求。

原标题:《超过40个城市曾经历“静态管理”, “居家办公”让人最讨厌的竟是这件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