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生物多样性日:献给生活在城市的它们

2022-05-22 18: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邓星羽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01 与水獭相遇在城市中心

2021年12月9日,一个阳光正好而我将要开始办公的午后,忽接到玉树水獭群传来的情报:“格萨尔王广场河段有水獭出没!”,我便抄起相机和望远镜赶到了现场。

我轻车熟路地来到水獭可能出现的位点,定睛看去,一只小水獭正在河水里游走。这一刻,我与水獭在玉树的城市中心相遇,虽然,水獭并没有搭理我。我用手机近距离拍摄了水獭食鱼的画面,我在岸边的步道,獭在水面的石堤,我们相距不足两米,与水獭同框的,还有站我旁边同样举起手机的阿吾。

堤岸吃鱼后下水

后来,我又和水獭打过几次照面。譬如,在风情街栈道散步时,水獭们在我脚下的空间里打闹,并翻滚到栈道旁的草丛里;在市区做水獭调查时,误惊动在桥下休息的水獭一家,三只水獭、八目相对,而后獭们快速逃离……

山水草场与湿地保护团队从2017年开始关注三江源的水獭及其生活的河流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调查与监测,我们知道在玉树市郊外的扎曲、巴塘两条河流中生活着健康的水獭种群,两河在市中心交汇然后共同注入长江,因此玉树市区是不同河道的水獭往来交通的重要廊道。这些年来,我们见证了水獭从经过、驻足到居留城市河道的过程。

酣睡在洞口的小水獭

02 欧亚水獭的城市生活

玉树的水獭属欧亚水獭,是全球13种水獭中分布最广、栖息海拔最高的水獭,它们曾遍布我国各类江河湖泊,而现在仅蜷存于少数水生环境中。一般认为,欧亚水獭是个夜行性的独居动物,警惕心强,它们几乎不大可能像新加坡的江獭那样“拉帮结派”、“招摇过市”。

而事实也大抵如此,我们野外监测点的水獭往往到了夜间才开始活跃。不过当你白日看见三四只欧亚水獭在车水马龙的城市河道中穿梭也不必讶异,一方面母獭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会与她当年生的小獭共同活动,另一方面,这些“城二代”“城三代”獭也在努力地适应着城市生活。

去年11月以来我们在市区监测的一个水獭家庭就是典型的“城里獭”,这一家子由水獭妈妈和两只小水獭组成,它们对城市中为数不多的停歇点、隐蔽所及其间通行的路径熟稔于心,而对周遭人和车的喧嚣置若罔闻。

11月初见,小獭们约莫四个月大,模样还十分稚嫩,虽然已经可以独立捕食了,但仍然“嘤嘤”地叫着找妈妈——水獭小时候都是“嘤嘤怪”。到了12月末,小獭已经接近妈妈的体型,三只水獭常在日间列队在风情街的栈道下奔跑打闹,在格萨尔王广场的河段里鱼跃觅食,隐隐有了“招摇过市”之感。及至今年4月,九个多月大的小獭才开始与妈妈分居。

 

白日水獭一家

市区观獭的便利让我有机会长时间观察水獭一家的觅食行为。水獭往往会选在水流较缓的可离水停歇的河段捕鱼,獭们可以持续地在水里游泳并潜入水下一段时间,但捕到鱼总得出水面享用,站在石头上甩甩水、歇歇脚。其中小獭更常休息,等獭妈妈捉鱼回来,再撒娇地去讨要。论及水獭回归城市的原因,我想食物会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毕竟,还能有什么比“干饭”更重要呢?

水獭在玉树市区捕鱼不可谓不容易,特别在冬春季节,河道整体水位低落,一个个鱼类聚集的深水区凸显,这是水獭理想的狩猎场。加之沿河的居民常把食物倒入河中喂鱼,且当地人不打鱼,由此养成了丰富的鱼类资源。水獭不仅可以轻易地在城市里捉到鱼,还可以在一些浅滩通过滤食的方法一次性吞入大量小鱼。

水獭滤食

欧亚水獭惯常的夜行性或许使獭们在夜间能更好地捕到鱼,但在能保证充足的食物摄入的前提下,水獭的城市生活确实不必要遵从严格的夜行性。于是,通过红外相机我们发现,城市水獭在白天也有较高的活跃度,也有从凌晨12点睡到正午12点或从下午2点睡到凌晨2点这样任性的睡眠记录。

2021年12月以来玉树市区水獭活动频次时刻统计

说到睡,水獭在城市里能住在哪儿呢?在天然的河道中,水獭可以有很多的选择,岸边的树根、树洞、石缝、土洞等都是现成的空间,再稍作加工、垫以草木质的巢材就是个舒适的家。但城市里都是人工固化的河岸,很难有藏身的洞穴,故而水獭会很青睐桥下的空间。

我们在市区发现的两处水獭巢穴就是桥梁建设时无意形成的狭小空间,其中一处巢穴是在桥下离水面65厘米高的台面,跳上这样的“高台”对幼獭来说可不太友好,亏得这些小獭都已经够大了。至于巢材,则更多是城市中容易获取的塑料垃圾,水獭一家子叼来这些塑料和少许的干草拢成窝状,就蜷缩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休息。

水獭在玉树市区的临时巢穴

水獭一家子挤在桥下空间休息

在玉树郊外,豹猫和赤狐是水獭的两个老朋友,它们常常趁水獭外出时到獭家里做客,并试图叼走几条獭的存粮鱼;而若是一无所获,它们也免不了把嘴伸向獭的粪堆。而在玉树市区,水獭就可以和这俩烦人的邻居说再见啦,或许,这是獭们搬到城里的又一个促因?

赤狐偷吃粪便(赤狐:我赤狐不要面子的嘛)

有意思的是,城里的水獭虽然避开了猫科的豹猫和犬科的赤狐,却迎来了市区的流浪猫和流浪犬(含散养)两个新邻居。虽然城市水獭和这些流浪动物在河流中并没有太多的交集,但它们都共用着一条陆上的“通勤”道路——风情街栈道下方——倘若相遇,流浪犬对水獭特别是幼獭的攻击,流浪动物携带的寄生虫和疫病,可能对水獭的生存造成威胁。

水獭在风情街栈道下“通勤”

栈道下同一位点拍摄的猫、狗和水獭

03 玉树城市水獭的未来

通过以上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水獭回归城市并非心向往之,而是在利与弊间的抉择。玉树市区丰富的鱼类资源是獭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首先来到城市“打拼”的獭避开了和同类在日渐减少的天然河道中的竞争,也避开了邻居豹猫和赤狐的干扰。但水獭在城市的生活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且不提人类活动的干扰——只要不曾伤害到水獭,这些干扰獭们都能很快适应——目前,我们主要识别出的玉树城市水獭的生存问题来自于必要活动空间的欠缺、潜在的水环境的污染和流浪动物的威胁。

水獭必要的活动空间,如停歇、隐蔽、休憩、繁殖所需的空间,在整饬后的人工河道中很难保全,但水獭不总是呆在水里,獭们大部分的活动都是在陆上完成的:进食、标记、睡眠、育幼……(当然还有玩耍,不让水獭上岸刨坑绝对是不讲“獭权”的,但这里我们先不讲。)当下可见,水獭主要在康巴风情街-格萨尔王广场河段活动,因为这一河段有露出水面的堤岸和石头,有可供隐蔽的栈道和巢箱,还有能进行休憩的桥下空间。但该河段也不存在适宜水獭繁殖的洞穴,依然存在的诸如塑料垃圾和少数随地便溺的行为,这会给水源带来污染的隐患;除此之外,混迹于城市的散养猫狗,也会是水獭不得不面对的竞争对手。

若不能刨坑,獭生还有什么乐趣!

我们在做市民的态度调查时,发现有三种对于城市野生动物的认识:一是,人住在城里,野生动物住在山上,各有自己的家,野生动物不应该闯进人类的生活;二是,城市原先也是野生动物的家,但人类现在占据了这个区域,应该优先为人考虑;三是,城市原本就有野生动物生活,以前没保护好把它们赶跑了,现在欢迎它们回来。持第一种观点的市民大多是市区长大的青年,他们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但把时间尺度拉长,市区并非理所当然地是人类的地盘,这也曾是野生动物的家园。

即使现在,城市也不可能专属于人类,人们总要留出一些空间给植物,而有了花草树木就要招来昆虫和鸟儿——提到鸟儿,未有受访者表示排斥。在很大程度上,人和野生动物的需求和喜好是一致的,城市往往靠近水源、交通四方、气候良好、土地肥沃……这样的自然地理条件本就是野生动物的乐园,生物多样性的富集之地。随着城市的扩张,必然有愈多的荒野建造起水坝、桥梁、街道和楼房,当退无可退,野生动物们不得不在城市的夹缝中寻找存活的空间。城市水獭乃至其他野生动物的回归,将是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城市发展的必然过程。

同时,城市野生动物的回归,不仅是野生动物的选择,也取决于人的选择,取决于我们想要一个怎样的城市:一个排斥其他生物的只为人类生存服务的城市,还是一个包容更多物种的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后者的实现不需要市民牺牲多少的福祉,不过是在市政建设中,在满足人的需求时适当地兼顾一下野生动物的需求——满足野生动物的需求可比满足人的需求简单。

就玉树市来说,市区总体水环境质量占优,市民都有很强的保护意识,一些简单的行为和观念上的转变就可以让水獭在城市生活得更好。比如,通过更多的宣传教育让大家摒弃在河道乱丢垃圾和便溺的不良习惯、和大家一起讨论管理好市区流浪猫狗的方案等,而这,也会是建设一个高原美丽小城重要的助力。

两只小水獭在休息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也将和玉树市政府紧密合作,继续水獭种群的调查和监测,并更加关注城市水獭的冲突和适应,准确识别保护问题并尝试解决,持续积累水獭的保护和栖息地恢复经验。另外,城市中的自然保护离不开市民的了解和参与,我们将定期开展水獭主题公众活动,并推出一套水獭解说体系和环境教育课程,来增进市民和游客对水獭和湿地的了解,营造玉树市守护水獭、与獭共生的良好氛围。

一个有水獭的城市,说明这个城市的河道里有丰富的鱼、有洁净的水,还有一群友善的人们,这是全民共同的福祉。畅想中国水獭种群的恢复,水獭与城市必然有着更多的交集,我们期待着玉树市能够走出一个城市“人獭共生”的未来。

感谢玉树市人民政府、玉树州农牧和科技局、玉树州林业和草原局对水獭项目的支持和指导。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听上去是一个略显“高大上”的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将非专业人士拒之门外,对自然感兴趣的朋友可通过发现、观察、记录等方式参与其中,从身边做起,从城市开始。

原标题:《生物多样性日:献给生活在城市的它们》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