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当下:浅谈新世纪上海小剧场话剧的都市性

2022-05-20 18: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世纪之初,当代都市题材的小剧场话剧再次掀起热潮,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和上海现代人剧社排演的一些小剧场话剧如《WWW.COM》(喻荣军编剧、尹铸胜导演)、《去年冬天》(喻荣军编剧、滕学坤导演)等引发了久违的观剧效应,这些小剧场话剧在话剧市场极其不景气的情况下,以贴近观众的题材内容与丰富新颖的表现形式,吸引了大批年轻人走进剧场,同时也催生了上海话剧舞台上风靡一时的“白领戏剧”现象,从而也带动了一轮持续近十年的都市小剧场话剧演出热潮。这也标志着小剧场话剧从以实验和先锋为主要特征,逐渐地向更加大众、成熟、多元和商业转变。同时,小剧场话剧作为戏剧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为观众广泛认可和接受,它极大地推动了新世纪中国话剧的繁荣与发展。

《WWW.COM》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00年)

编剧:喻荣军 导演:尹铸胜

《去年冬天》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10年)

编剧:喻荣军 导演:滕学坤

相比于20世纪80年代对于人性、道德、思想等话题的关注,90年代的中国小剧场强调故事的叙述及对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生活的探讨,新世纪的小剧场作品更贴近社会实事,也充满时代气息,更具都市性。何念导演的戏剧作品自2003年执导的小剧场戏剧作品至今,与上海的原创小剧场市场和上海的年轻观众一同成长,为分析上海的小剧场的都市性提供了一系列连贯、演进的独特戏剧样本,加之每部作品在上演当时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其带来的市场反馈,带有普遍性与代表性。因此,笔者将以2003年至今的何念导演小剧场为作品为例,试析上海小剧场戏剧的都市性特征及其变化。

用情感讲述都市故事

创作来源于生活。源于都市生活的创作题材,是上海小剧场话剧都市性的本源。千禧年后,年轻的创作者们循着都市题材剧的成功先例,创作了一系列讲述彼时都市情感生活的话剧。以2006年版的《跟我的前妻谈恋爱》(李唯原著、梁馨月编剧、何念导演)为例,故事讲述了晚报记者王勇和前妻俞晓红离婚了,但是仍然像朋友一样相处相互调侃,王勇一时兴起,将自己的好兄弟张琦介绍给前妻约会,另一边王勇自己也和一位离异带着小孩的年轻女检察官开始恋爱,两对性格迥异的情侣,一对彼此了解却又彼此嫌弃的前任夫妻,开始了一段真实可感又幽默丛生的都市情感故事。

比起早先传统话剧中文雅但疏离的戏剧对白,《跟我的前妻谈恋爱》中不乏俏皮、切肤的对白,比如“前妻也是妻,难道你能管她叫妈吗?”“你不是说,你要像父亲爱女儿一样地爱我吗?”“我觉得即使做得还不像个父亲,最起码也像个舅舅!我做得难道还不够吗?”

《跟我的前妻谈恋爱》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06年)

原著:李唯

改编:梁馨月 导演:何念

彼时在上海生活的青年白领,乘着经济快速发展的东风,文化生活日渐丰富,社会生活稳定平顺,正是可以积极向内探索,没有任何外界压力的情况下讨论都市情感关系的时刻,《跟我的前妻谈恋爱》以真实情感生活为依托,辅以戏剧性的幽默表达,从内容上,举重若轻的表现出了小剧场戏剧的都市性。何念同时期的《恋人》(唐浚原著、江鸣编剧、何念导演)《和空姐同居的日子》(许悦编剧、何念导演),以及之后的《撒娇女王》等剧目,都用其十分擅长的情感表达都市人的各色生活。

面向真实都市观众

“我们将任何一个空的空间当作舞台,一个人走过空的空间,另一个人看着,这就是戏了。”英国戏剧大师彼得在其代表作《空的空间》中,用寥寥数字点出了戏剧的最核心的三大元素,空间、演员以及观众。而上海小剧场戏剧时刻聚焦观众兴趣点,正能体现出主创时刻为了观众创作,面向都市市场创作的特点。

《人模狗样》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04年)

编剧:喻荣军 导演:何念

以2004年首演的小剧场戏剧作品《人模狗样》(喻荣军编剧、何念导演)为例,该剧以肢体剧的形式,讲述了一个适者生存的动物世界走向同样“残酷”的商业文明的故事。

故事中,猎人发明了猎狗的职业,而不公平的分配制度逼着猎狗们互相竞争妥协,产生了更文明的商业制度,之后的故事里,童话变奏,我们在这个“田园生活”的童话里看到了经济危机,猎狗失业,创业艰辛,阶级的跨越与转换。《人模狗样》用一系列隐喻,说出了都市白领工作生活中的现实与无奈,因此备受观众追捧。

在一次次的创作习作中,以何念导演为例的上海青年导演们,随着观众的眼睛去观察,从都市情感喜剧,到职场生活观察,再到之后的经典新编,原创国产悬疑,每一步都在走出创作的舒适地带,拥抱年轻的都市话剧市场。

紧扣都市时代脉搏

2003年7月,刚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的何念导了人生中第一部小剧场话剧《大于等于情人》(周好编剧,何念导演),讲述的是在当时非典肆虐下一对年轻男女的爱情故事。时间到了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何念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的自己有责任和义务,用作品记录下这一段特殊时期,因为在大灾大难面前,人性中的美和善也会最大程度地凸显出来。

《大于等于情人》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03年)

编剧:周好 导演:何念

《热干面之味》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20年)

编剧:倪珊珊 导演:何念

带着这样使命感,导演带着团队加班加点创作。一个月后,讲述在武汉封城期间,一对即将离婚夫妻在特殊时期被迫同居14天的话剧《热干面之味》(倪姗姗编剧,何念导演)正式落地排练,5月23日,《热干面之味》又成为上海疫情后第一部话剧在B站直播首演。

观众和业内剧评人纷纷表示,《热干面之味》不仅仅是一部时代的命题作文,也是一部见微知著反映了普世的情感价值观的作品,一部值得留下来的作品。从《大于等于情人》到《热干面之味》,上海小剧场的紧扣时代主题的创作,体现出作为真诚的人民艺术家创作疫情题材不意味着歌功颂德,而是作为每一个个体命运的观察者,真实地记录时代的脉搏,讲述真人真事真情。

用现代的语汇,

讲述经典的内核

2017年,改编自戏剧大师曹禺先生的经典剧本《原野》与上海观众见面。何念导演和主创团队,将这个复仇的悲剧故事在不影响原作剧情的前提下,演绎成了三次悲剧的循环,开场与结尾首尾相接,主人公仇虎最终在仇恨的深渊中,一次次走向那杀不尽的旧“我”。

《原野》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17年)

编剧:曹禺 导演:何念

至今,何念版《原野》已经在全国各地以及多个海外艺术节进行演出,场次超过200场。《原野》作为一个新经典作品的异军突起,都要归功于主创们把握住了经典的内核是作品中的价值观和哲学思考,而非表层的故事。把握住了故事的内核,在创作的方法技巧上, 团队大胆使用了循环结构、现代舞的语汇,等等年轻观众喜欢的元素,引人入胜,进而传递出作品的精神力量。

导演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年轻观众能喜欢上新版《原野》,作为一个站在当下的导演, 他在不断思考“如何将一个完整的故事表达让人愿意去看、看得进去、看完有思”,他希望通过激发式表达,让观众可以自行从中悟出一些道理、一些结论,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却能引起共鸣,发人深省。用当代的语汇,讲述经典故事,乃是上海小剧场话剧来自当下却不拘泥于“当下”的主要特征,也是其“都市性”的独特所在。

综上所述,故事与时代一同成长,能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不会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城市,而是与这个时代共同呼吸,承载着永续的新陈代谢的城市。上海的小剧场戏剧作为一个上海精神文化领域的缩影,也必将与这个城市一起,随着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转换着视角,随着日渐丰满的文化生活探寻灵魂更深处的思考,呈现出其进步的、独特的海派都市特征。

文 / 伊玚

| 猜你喜欢 |

破墙:新时期上海小剧场话剧的开端 | 小剧场话剧《母亲的歌》

交融:上海小剧场话剧与世界戏剧的融合与新生(舞台探索)

无畏:上话小剧场里的音乐剧场和音乐剧

原标题:《当下:浅谈新世纪上海小剧场话剧的都市性》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