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浙江探索共富这一年:做大、分好“蛋糕”,让群众真实可感

澎湃新闻记者 姚似璐
2022-05-20 15:35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微博@浙江之声 图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迎高规格智囊团。

5月20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黄一兵,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等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言献策。

去年5月20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和“先富”代表的浙江被赋予先行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使命。

一年来,通过定方案、明举措、作部署、抓落实,浙江共富示范区建设的“四梁八柱”逐步成形,高质量发展、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等工作稳步开展,体制机制及政策创新有序推进,一项项旨在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探索渐次展开,重点突破、合力推进的态势全面形成。

做大“蛋糕”: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

示范区建设开局一年,作为先行示范地如何通过高质量发展不断“做大蛋糕”,是靠“吃改革饭”成就经济大省地位的浙江探索共富之路的基础。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产业的支撑至为重要。对身兼“数字经济大省”和“制造业大省”的浙江而言,两大优势产业——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在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急先锋和压舱石的角色。

数字化改革是浙江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通过这项“硬核改革”引领、撬动各方面、各领域的改革,加快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被中央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使命后,浙江每隔两个月召开数字化改革推进会,总结成效、分析问题、部署下阶段任务。

据浙江《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该省数字经济发展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60%左右,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3.5万亿元,数字经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2000家,数字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万亿元,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规上企业比例提高至80%。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浙江经济基本盘、吸纳就业的第一行业和财政收入第一税源。一年来,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推进大会等的召开,以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5+4”稳进提质政策体系等文件接连出台,都体现出浙江的“强基”雄心。

今年初,为应对疫情带来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浙江率先出台包含“五大政策包”、“四张要素清单”的稳增长政策组合拳,涉及扩大有效投资、减负强企、科技创新、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以及民生、财政、自然资源、金融、能源保障等多领域。3月底,12个部门又出台行动方案,通过畅链强链保安、有效投资扩大、重点领域提质、能效标准引领、发展环境优化五大行动以及27项配套政策,确保工业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也是做大做好“蛋糕”的重要途径。作为民营经济大省,至去年底浙江有各类市场主体868.47万户,按2020年末常住人口计,每7.4人中有1个老板。通过频出减负降本政策,去年浙江为企业减负超2500亿元,今年一季度减负金额达581亿元,其中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实体经济行业企业减负受益最明显。

分好“蛋糕”:着力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共同富裕不仅要“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通过调整社会分配格局、提高分配质量,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围绕中央《意见》确定的“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浙江展开了一系列探索。

缩小地区差距最先被提上日程,瞄准的是区域发展的突出短板——山区26县。这26县分布在6个设区市,全部位于山区,面积占全省的44.5%,2020年末人口总数为1016.9万人,约占全省的15.8%;GDP总量6238亿元,仅占全省的9.65%;人均GDP61363元,是全省的61.3%、全国的85.2%。

作为山区26县“十四五”发展的路线图,《浙江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将通过做大产业扩大税源行动和提升居民收入富民行动,争取到2025年使26县人均GDP超过全省平均的70%,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针对每个县的发展基础、特色优势和主导产业,浙江“一县一策”为26个山区县定制精准支持政策,并围绕平台共建、产业发展、要素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动出台17个专项政策。

为提升智力支持,浙江1月还启动“千名干部交流互派工程”,5年内选派1000名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到山区26县和岱山、嵊泗2个海岛县任职、挂职,助推山区海岛县跨越式发展,首批从省部属单位、经济发达地区、山区海岛县选派的200余名干部已赴岗工作。

在缩小城乡差距上,浙江将“重棋”落在“三农”上。据省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印发《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和农业农村部与省政府印发的《高质量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省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到2025年,将实现农民收入达到4.4万元,低收入农户收入达到2.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以内。

缩小收入差距方面,浙江的“题眼”是“扩中”“提低”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实施路径上,浙江从“社会结构系统性优化”的全局出发,谋划促就业、激活力、拓渠道、优分配、强能力、重帮扶、减负担、扬新风八大路径。同时,按全面覆盖、精准施策结合的原则,瞄准增收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扩中”重点群体和收入水平低、发展能力弱的“提低”重点群体,如技术工人、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高校毕业生、高素质农民、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进城农民工等率先推出一批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

在全省虎年第一会——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大会上,打造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扩中提低、山区26县整体跨越发展等均被明确为今年示范区建设的十大标志性成果。浙江将进一步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七个先行示范。

变化已显:山区加快成为新增长点

通过一年探索实践,去年浙江GDP首破7万亿元,重要改革多点突破,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发,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民生福祉增进。

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例,目前山区26县已实现“一县一策”全覆盖,构建形成“1+2+26+N”政策体系;全省建成山海协作“飞地”园区79个,其中37个园区带动3000多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4亿多元。

据省经信厅最新发布的一季度26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山区26县规上工业增加值390.5亿元,同比增长7.2%,占全省的7.3%,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长0.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5.5%。其中,10个县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县的增速超20%;23个山区县工业投资增长,20个县增速高于全省水平,全省增速超100%的6个县(市、区)中有5个为山区县。此外,23个山区县规上工业民企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于全省水平,9个山区县占比超过90%。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山区和海洋正加快成为新增长点,去年26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等多项指标高于全省水平,海洋生产总值增速高于经济增速1个百分点。

共同富裕的探索也进一步改变着城乡差距。去年浙江人均GDP达到11.3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连续21年、37年居全国省区第一。其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万元,增幅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1.1个百分点;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4.8%,比农民收入增长快4.4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农民收入增速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快1.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势头良好。

“去年全省已基本消除年家庭人均收入9000元以下的现象,全省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650亿元,集体资产总量突破7000亿,90%以上的行政村总收入超过20万元,总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已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77.9%,为今后的共同富裕建设打下了坚实的集体经济基础。”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通林在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厅(局)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中表示,农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去年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达99.3%,快递进村实现100%覆盖,教共体结对学校已实现乡村学校100%覆盖。

示范区建设带来的另一大直观改变是民生福祉的增进。据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去年浙江城镇新增就业122.4万人,帮扶困难人员就业12.9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达到1万元以上。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7.4万套,建成棚改安置住房10.8万套。新改扩建农村普惠性幼儿园113所、新增学位3.75万个,新改扩建中小学116所、新增学位15万个。“一老一小”服务提升,新增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65家、3岁以下婴幼儿普惠托位1.66万个。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共同事业,是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富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表示,浙江将努力通过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让企业竞争力更强、让社会活力更足、让人民生活更好,让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共同富裕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

    责任编辑:张军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