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超50万人研究显示乳制品与肝癌等风险相关?作者回应:需更多证据
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此前的报告显示,全世界有1/5的人在一生中罹患癌症,1/8的男性和1/11的女性死于这种疾病。
在中国,每年有400万新增癌症病例和300万癌症死亡病例,其中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而在癌症的主要风险因素中,某些潜在的饮食因素也被长期探讨,包括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摄入量低以及加工肉类摄入量高等。
乳制品摄入与癌症风险之间有又何关系?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美国癌症研究所(WCRF/AICR)目前提出的结论是:截至目前,尽管关于乳制品和癌症之间关系的总体证据仍然不一致,但有证据支持乳制品可能对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起到保护作用;而且也有一些证据表明乳制品摄入量高可能与前列腺癌风险增高有关。
“最近在美国和瑞典的研究结果提示,乳制品可能与乳腺癌和肝癌存在关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系副教授余灿清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近期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BMC医学》(BMC Medicine)上的一项平均随访近11年的研究则显示,在中国成年人中,更多的乳制品摄入与更高的肝癌和女性乳腺癌风险相关。该研究由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联合完成,数据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样本量涉及510146名中国成年人,平均随访时间为10.8年。
这是迄今为止基于中国人口进行的关于这个乳制品摄入与癌症发病风险的首个,也是规模最大的研究。
需要提醒的是,余灿清表示,目前关于食用乳制品是否会影响癌症风险的总体证据在全球范围内并不一致,还需要更多研究证实,“目前还不能通过单个研究来指导居民的膳食行为。”
超50万中国成年人数据,来自10个不同地区
论文中指出,针对非西方国家的人群中进行的前瞻性研究很少,而这些人群在癌症发病率、乳制品消费的类型和平均摄入量以及乳制品代谢能力的遗传因素等方面与西方人群的差异很大。
余灿清也提到,西方的膳食结构和中国差异很大,“中国乳制品消费量远低于欧洲和北美,且人们通常食用的乳制品类型也不同。国内多以牛奶、酸奶为主,国外芝士和黄油很多,这可能与东西方研究结果不一样有一定关系。比如,去年世界流行病学杂志发表的一篇基于美国和加拿大女性的研究发现,高牛奶的摄入与乳癌风险增高有显著的关联,而酸奶和奶酪的摄入与乳癌的风险之间无明显的关联。”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尽管在最近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牛奶人均消费量有所增加,但仍远低于欧洲。论文中援引了2013年的一组数据,当年中国的牛奶人均消费量为32.7公斤/年,而欧洲则为215.1公斤/年。此外,大部分中国人属于乳糖不耐受,即不能产生足够的乳糖酶来分解消化牛奶中的乳糖,因此无法很好地代谢乳制品。
研究样本数据源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CKB)。余灿清介绍,CKB是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联合开展的慢性病国际合作研究项目。项目旨在通过建立中国健康人群队列和基于血液标本的基础健康数据库,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个层次和水平深入研究危害中国人群健康的各类重大慢性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保护性因素、发病机理及流行规律和趋势,为有效地制定我国慢性病预防和控制的策略和措施,开发新的治疗和干预手段,提供中国人群的科学依据。
该项目介绍中指出,对于基线调查和各次重复调查时采集的生物样本,将长期低温冷冻保存用于临床生化、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
2004-2008年基线调查中按乳品摄入量划分的参与者特征。
项目的基线调查于2004年6月正式启动。研究团队从中国的10个不同地理区域招募了超过51万成年人,大多数参与者是汉族人(近97%),其中59%为女性,44%居住在乡村地区。5个城市地区包括山东青岛、黑龙江哈尔滨、海南海口、江苏苏州和广西柳州,5个农村地区则位于四川、甘肃、河南、浙江和湖南。招募志愿者年龄介于30-79岁。
余灿清谈到,CKB项目是大样本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募集了全国10个地区50万人的成人研究对象,随访了十几年,数据质量非常之高。“从分析方法上来说,采用的标准的队列研究分析方法,还是非常合适的。”
在该项研究所包含的51万余人中,20.4%经常食用乳制品(每周至少消费一次),68.5%从不或很少食用乳制品,人群平均乳制品的消耗量为每天37.9克,而经常食用者的平均消耗量为每天80.8克。
在平均10.8年的随访期间,研究共记录到29277个年龄介于35-79岁的癌症病例。肺癌在总人口中发病率最高,其次是女性乳腺癌、胃癌、结肠直肠和肝癌。
提示乳制品摄入与总癌症发病风险正相关,但需更多研究证实
对包括年龄、地区、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抽烟、饮酒、体力活动、癌症家族史、身体质量指数(BMI)、大豆和新鲜水果摄入量以及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情况(针对肝癌)等一系列可能导致混杂效应的因素进行调整后,研究团队发现,乳制品摄入与总癌症发病风险呈显著性正相关:经常食用乳制品者的癌症总体发病风险提高9%、肝癌发病风险提高18%以及女性乳腺癌风险提高22%。每天每多摄入50克乳制品,总体癌症风险、肝癌风险和女性乳腺癌风险就会分别提高7%、12%和17%。
研究团队还发现,经常食用乳制品者的淋巴瘤发病风险升高23%,但此关联在多重检验校正后失去了统计学显著性。
日常乳制品摄入量(g/day)与总癌症、肝癌、淋巴瘤和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的关系。
研究团队在讨论环节注重提到,肝癌是中国最普遍的癌症类型之一,全世界超过一半的肝癌病例和死亡报告都在中国。这主要是由于乙型肝炎感染和黄曲霉毒素的高流行率以及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导致。
此前,将乳制品与肝癌联系起来的证据相当有限,而且不一致。最近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四项前瞻性研究(1261例)的最新荟萃分析显示,与摄入最低乳制品相比,摄入最高乳制品的人患肝癌的风险显著高出约30%。研究团队认为,他们在这项来自中国人群的研究中,3191例病例的分析增加了重要的新证据,将乳制品消费与肝癌风险联系起来,并且独立于乙型肝炎感染。
对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乳腺癌来说,根据WCRF/AICR,绝经后乳腺癌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生殖和激素因素、低体力活动、饮酒和肥胖。然而,关于乳制品摄入与绝经前和绝经后乳腺癌之间关系的总体证据还是有限的。
研究团队援引最近一项针对5.3万名北美女性的前瞻性研究,乳制品摄入量与总体乳腺癌风险呈正相关,乳制品摄入量最高组与最低组相比,其风险比为1.22,这与研究团队的结果基本一致。
重要的是,这一5.3万名北美女性的队列中大部分为素食者和纯素食者,与一般西方人口相比,平均乳制品消费量低得多,与中国女性类似。因此,研究团队指出,这可能也是目前唯一可以与他们的结果进行比较的研究。
此外,这项研究并未发现乳制品摄入与结直肠癌、前列腺癌或其他种类癌症的发病风险有显著性关联。
研究最后提醒,这项研究有几个局限性,包括癌症病例的数量可能不够多,无法对一些不太常见的癌症类型进行可靠的统计学分析,比如淋巴癌和前列腺癌。另外,该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而非随机对照试验,因此所观察到的关联性并不能用于确定乳制品摄入和癌症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未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因果关系和潜在的底层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余灿清表示,这项研究只是通过分析提示乳制品摄入与癌症发病风险有关,但目前关于食用乳制品是否会影响癌症风险的总体证据在全球范围内并不一致,“还需要更多研究证实,目前还不能通过单个研究来指导居民的膳食行为。”
他同时强调,目前有明确的证据,乳制品提供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对人体健康也十分重要。例如,这篇论文中也有提到,奶制品摄入量高的调查对象BMI偏低、随着年龄增加身高的缩减程度更低,提示奶制品的摄入可能对控制体重和促进骨骼健康有帮助。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