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疯狂的氨纶,我们还能回到过去吗

2022-05-20 12: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氨纶,那就是“十年涨一波,一波涨三倍”。从2020年11月至今,我们见证了氨纶从2.5万/吨,暴涨至8万/吨(部分细旦高端产品曾涨至10万/吨),并逐渐回落至5万元/吨。受此影响,相关公司的股价也来了一波“过山车”。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时至今日,当我们回顾氨纶这段疯狂的行情时,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导致了氨纶价格的大起大落,氨纶的未来又如何?笔者认为,氨纶不是简单的周期品,过去一年,氨纶的供需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需求的增长,才是这一切的压舱石。

一、氨纶,弹性纤维之王

氨纶是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的简称,是一种高弹性的合成纤维,英文名称为Spandex。氨纶由德国Bayer公司于1937年首次研制成功,由美国杜邦公司于1959年开始工业化生产。氨纶具有非常好的弹性,可以拉长6~7倍,并且随张力的消失可以迅速恢复到最初状态。强度比乳胶丝高2~3倍,线密度细,化学性质稳定,耐酸碱性、耐汗性、耐有机溶剂的性能较好。

氨纶一般不单独纺丝,加入到涤纶等纤维中,可大幅提升其弹性,添加比例2%-35%。氨纶用途广泛,凡是要求高弹性的领域,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如运动衣、紧身衣、游泳衣、内衣、运动鞋、绷带、汽车内饰。一般而言,对弹性要求越大,氨纶添加越多。

数据来源:纺检集团

二、快速成长的氨纶行业

随着我国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国内氨纶行业步入了高速成长期,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氨纶生产国和消费国。2021年,全球氨纶产能133.8万吨/年,增速10.1%,创2016年以来的新高点,其中我国国内产能占比72.6%,年产约97.2万,增速11.5%。下表展示了2021年末的国内产能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国内外的氨纶产能是独立的,进出口比例相对都较小,中国氨纶并没有太多价格上的优势。国内的上市公司主要是华峰化学(002064)、新乡化纤(000949)和泰和新材(002254),产能分别为22.5万吨、10万吨和7.5万吨,主要供给国内。晓星氨纶为韩资企业,主要供下游韩国公司,这几家上市公司没有太多的竞争。同时,国内另有氨纶的在建产能40万吨,预计在未来2-3年内持续释放,氨纶的产能有望持续提升。

三、可降解塑料,氨纶门口的“野蛮人”

在过去的十年间,氨纶产业链平静得没有一丝涟漪,然而到了2020年末,一切都变了。

氨纶的主要原材料有两个,分别是PTMEG(聚四氢呋喃)、MDI(聚氨酯)。生产一吨氨纶单耗0.8吨PTMEG和0.2吨的MDI,PTEMG价格对于氨纶影响巨大。下图展示了氨纶的主要原材料、单耗和各原料2020年末的产能情况。需要注意“产能”和“产量”的区别,不同企业的单耗可能不同。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2020年,国内BDO(丁二醇)产能约220万吨,产量约123万吨,其中的约65%供生产PTMEG,只有约2%用于生产PBAT(一种可降解塑料),BDO的供需处于平衡当中,价格稳定。然而,到了2021年,由于“限塑令”的推行,PBAT需求大增,产量快速上涨,

换句话说,由于PBAT的需求,导致BDO的供给出现了至少10%的缺口,原本用于生产PTMEG-氨纶的BDO被挪用于PBAT,叠加贸易商备货的心理因素、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BDO-PTMEG-氨纶产业链价格的大幅上涨。因此,可降解塑料“暴力”地夺走了原本属于氨纶产业链的原材料,间接推高了氨纶的价格。2021年后半年,随着新增BDO产能的逐渐落地,BOD-PTMEG-氨纶的价格逐渐下降。

四、需求,撑起未来的一片天

2021年中国国内氨纶表观需求量约76.9万吨,较2020年增长约14.9%,远远超过了GDP或纺织行业的增长速度,时至今日,很少有哪一种材料能实现两位数的增长。这就说明,氨纶的终端需求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首先,下游客户逐渐认识到了氨纶的优良性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纯棉”一直和“舒服”是等价的,合成纤维(或者叫化纤)意味着材质的廉价粗糙,贴身衣物一定要选纯棉的。然而近几年,这种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合成纤维的性能有了大幅提升,综合指标毫不逊色于棉花,在衬衫、T恤、运动衣甚至是内衣等领域,合成纤维独领风骚,有些合成纤维的价格甚至远远超过了棉花。氨纶主要添加在合成纤维当中,合成纤维的增长,也间接推升了氨纶的需求。下图展示了近几年合成纤维的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

另外,疫情导致的订单回流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根据下游调研,疫情之前,中国内销和外销厂商交流很少,内销订单接触不到外销。内销厂商加氨纶很少,外销厂商加氨纶很多。但是因为订单回流,让很多内销厂家接触到了外销订单,原本的内销订单也开始大量添加氨纶了。氨纶在终端产品中的成本很低,一米布可能也就增加几分钱,但对性能的提升非常明显。氨纶是作为辅料,下游客户对其价格相当不敏感。

放眼未来,长期来看,氨纶的供给和需求都会发生较大的增长,目前还难以判断供和求的相对关系。然而从短期来看,随着疫情的好转、生产和物流的恢复,下游纺织行业开工率有望持续提升,氨纶的价格有望企稳回升。

研究氨纶,我们需要仰望星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