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睡不着|“治愈”心灵的电影,是这样的
编者按:如果你“不想睡”或者“睡不着”,欢迎继续阅读。
这里或许有个文艺片,这里或许有个恐怖片。不知道你会闷到睡着,还是吓得更睡不着。
今晚聊聊电影《人生密密缝》。生田斗真出演变性者,仅此一个理由就足以引人好奇。
《人生密密缝》海报。本片直译为“他们认真编织的时候”。
《人生密密缝》在今年的北京和上海电影节上都是抢票的热门,生田斗真出演变性者,仅此一个理由就足以引人好奇。
身为偶像,生田斗真妆容精致、胸部隆起、穿着花裙子、织着毛衣的形象极具颠覆性,在LGBT电影之中,《人生密密缝》中的伦子也算和《丹麦女孩》不相上下、令人印象深刻的银幕形象。
生田斗真饰演伦子此前对导演荻上直子的印象如果以一个字概括,那就是“淡”—— 《海鸥食堂》、《眼镜》、《厕所》,观众冠在她头上的标签是“治愈系”。而看过这部《人生密密缝》之后不由得对这位女导演肃然起敬。
制作一部如此温暖动人的LGBT电影,令生活处境、思考方式完全不同的人们,有机会接触到或许与日常生活距离很远的边缘人话题,意义不凡。
我确实从来没看过这么温柔可爱的LGBT电影,连些许残酷的部分也被织进了茸茸的毛线里了。无论性别,生为肉身对爱人的依赖,对温暖家庭的渴望并无区别。
《人生密密缝》从头至尾在讲包容、接纳、理解,淡然的日常情景中穿插着幽默的小细节,正如典型的日式家庭剧。
“伦子”(生田斗真 饰)的原名叫伦太郎,生为男性,从小就希望成为女孩子。在医学上被唤作“性别认知障碍者”,属于“LGBT”中的“T”—— “变性者/跨性别者(Transgender)”。
《人生密密缝》剧照伦子是幸运的,伦子的妈妈在得知儿子的性取向时,不仅没有表露出失望、责怪,而是在伦子感到“与全世界为敌”的时候,成为他可以依靠的后盾。
伦子的与众不同,在敏感的青春期同龄人中当然扎眼,因为形象和举止在学校时常遭到欺负,甚至老师和校长也以“缺席体育课”为由把伦子妈妈请到了学校办公室。
身为母亲的复杂心情旁人无法妄加揣测,尽管从人之常情不难猜出一二,伦子的妈妈却未曾表露出自己的痛苦。她对待儿子的包容和呵护令人叹服:中学时伦子收到的来自母亲的神秘礼物,竟然是可爱的少女内衣套装,还有一副亲手织的、在粉色毛线里填了棉花的“乳房”。她甚至对伦子表示歉意:“抱歉无法给你一对真正的胸部。”
《人生密密缝》剧照在母亲的理解和爱护下伦子顺利地长大成人,并与自己的“异常”和平相处,甚至找到了接纳他的工作场所。在一家老年疗养院做护士、穿着粉色护士服的伦子以细致耐心博得同事和患者的信赖,也赢得了牧雄(桐谷健太 饰)的爱。
“编织”成为了《人生密密缝》中不同角色的联结点。伦子的妈妈织的假乳房、牧雄母亲怀着对丈夫出轨的怨念织的毛衣围巾,“织毛衣”这项需要花费时间、蕴含着温度、具有女性特征的活动成为伦子释放负面情绪的出口。
发生不开心的事,不让它们在内心淤积,织一个男性生殖器模样的毛线套,把烦恼装进去,决心积攒到108个,就把它们一把火烧掉,把户籍改为女性。
这样带着幽默反击、化痛苦为平和的人生态度,不由得令人会心一笑。
尽管在一般人眼里,伦子是“异类”,但从母亲、牧雄的支持中,她获得了平静、坚定而强大的内心,从而有能力把爱传递给他人。
伦子、智子和牧雄与伦子相比,电影里的两个孩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牧雄的侄女智子,因为母亲经常投奔男友“离家出走”,女孩只能寄住在叔叔家。与她同班的男同学小海喜欢上了学长,因自己的性取向感到苦恼,在情书被母亲发现撕碎之后,海选择了轻生。
教育方针中常出现这样一句关于教育目标的表述:帮助孩子们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
这句听上去轻巧的理念,在现实中往往被偷换成:“让孩子们变为大人心中理想的样子。”
“引导”、“纠正”、“教育”都有可能变成强行施加在本人身上的痛苦根源。
以支持理解为基础的爱,能给予人力量。和伦子渐渐熟络起来的女孩智子,感激于伦子每天的便当、用心的照顾,对这个变性人“阿姨”心生依赖,在旁人对伦子恶语攻击时挺身而出。
逃避责任的母亲、永远缺席的父亲、对出生时无法选择的身体不认同的“阿姨”,究竟谁才是偏离轨道的“异类”?所谓“正常”的标准又应该如何定义?在受社会偏见浸染尚浅的孩子们心里自有答案。
对于11岁的孩子来说斩断血缘联系或许太残酷,因此最后母亲来接智子时,她选择了回家,即便如此,与伦子的一段生活经历已经让她变得更豁达、更强大。
电影从女孩智子的视角切入,因此观众也得以不透过有色眼镜,从日常开始到过去闪回,渐渐了解伦子其人。
导演荻上直子说,希望本片之后不再被叫做“治愈系”,因为“治愈”一词的滥用,让它沦为无内涵的代名词。
《人生密密缝》上映后,全日本第一个推出“伴侣证明书”(持证明书的同性伴侣可以在医疗、社保等方面享受已婚者同等待遇)的涩谷区教育委员会已将《人生密密缝》列为推荐作品。
正因为电影是如此具有影响力的载体,它跨越语言、国度、性别、年龄的边界,让不同的人们体会到相似的心境,从这个意义上,“治愈”应当是美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