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观察|几十辆坦克装甲车被击毁,“俄军”为何遭遇半渡而击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刘明昭
2022-05-19 20:2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孙子兵法·行军篇》

上述是兵圣孙武对渡河战的一些论述,认为军队行军作战和观察判断敌情,横渡江河,要在离江河稍远的地方驻扎;如果敌军渡河前来进攻,不要在江河中迎击,而要乘它部分已渡、部分未渡半渡时予以攻击,这样比较有利。

从古至今,渡河(江)战斗往往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甚至惨烈的战斗,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经典之战,远一点的有韩信的潍水之战,近一点的有红军长征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

即使到了现代战争,渡河(江)战斗仍然是一个不好打的战斗,尤其是对主动攻击的一方。近日,一则关于俄乌冲突中的渡河之战引发外界的热议:“俄军”5月8日在一次渡河战斗中损失惨重,损失了包括主战坦克之类的军用车辆100多台。有报道称,当时“俄军”有大规模兵力试图渡过北顿涅茨河,结果被乌军的第17坦克旅发现,一通猛烈炮轰损失1500人。

河边密集的坦克装甲车辆残骸说明此次渡河之战打得比较惨烈。

“俄军”渡河遭遇半渡而击

笔者之所将俄军打引号,是因为目前争议比较多,有消息称,这是一支隶属于“卢甘斯克共和国”武装力量,战斗结束后,乌方曾宣传这是隶属于第74近卫摩步旅的一个营级战斗群,但从该部装备的“陈旧”程度来看,笔者更倾向于是前者。为了行文方便,在接下来的行文中还是将其统一表述为“俄军”。这支摩托化纵队计划在乌克兰东部谢韦尔斯基附近渡过北顿涅茨克河,前往利西昌斯克。但就在该部开始渡河行动中,突遭设伏于此的乌军第17摩步旅炮火袭击。在第一天的战斗中,“俄军”多辆俄军装甲车辆被毁伤,其横跨河流的浮桥也被乌军炮火摧毁。在随后的两天中,“俄军”渡河点除继续遭到对岸乌军地面炮兵的轰击外,还遭到了乌军航空兵的轰炸。乌军的阻击迫使“俄军”一度放弃渡河企图。目前最新的消息称, “俄军”已经渡过北顿涅茨克河。

为了渡过北顿涅茨克河,“俄军”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曾有亲乌人士称,乌军的阻击使得对手“损失了120辆左右的各类作战车辆,人员损失可能达到千人”。而保守一些的估计则是,“俄军”可能伤亡200~250人,6辆T-72B主战坦克、14辆 BMP-1 / 2、7辆 MT-LB、1艘拖船和超过5 辆其他装甲车被摧毁/废弃/损坏。虽然乌军战果有待证实,但可以确定是“俄军”损失不小,而且至少在一定时间内成功地迟滞了“俄军”的行动。对于乌军的“胜利”,很多人归因其情报到位、无人机使用、反击节点选择巧妙,空地火力组织得力等等。这些分析不无道理,皆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乌军获胜的原因。笔者将在剩余的篇幅中,结合强渡江河作战这一特殊条件下的战斗组织要求,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俄军”指挥员在此次作战行动的得与失。

国外网友统计渡河之战的损失坦克装甲车辆型号(黄色方框)

偷渡变成了强渡

中外战史上诸多战例证明,渡河作战既可以在预有准备条件下,在宽大正面上有重点地实施强渡; 也可利用敌军的麻痹松懈,从行进间进行偷渡。从“俄军”5月8日开始渡河时并未组织大规模火力掩护这一点看,其指挥员显然希望以偷渡的方式快速渡河。这一战术构想无可厚非,唯其行动不够隐蔽,以致一些渡河迹象被乌军事先掌握。而互联网上一则自称参与此战的乌克兰工兵军官“马克西姆”的推文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在5月7日那天,这名军官作为一名爆破专家在靠近前线地区侦察地形时,从驻守河防部队的战友处了解到,有“多辆俄罗斯车辆聚集在河的另一边”。为了确认这一消息,马克西姆决定再次侦察这个地区以确定“俄军”可能搭设浮桥进行渡河的位置。最终,他成功地确认了“俄军”在此搭建的8座浮桥中的7座。“马克西姆”的努力使得“俄军”的偷渡变成了强渡。

8日清晨,当“俄军”指挥官开始将一些部队和车辆转移到河上时,战斗开始了。

“俄军”8日偷渡未成,很大程度上源自侦察不力。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军”因缺乏战场态势感知能力而招致作战行动失利的情况已不止一次地出现。这与“俄军”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比较弱有关。但此战中的“俄军”指挥员,则暴露出业务不精的一面。在明知己方缺乏技术侦察器材的情况下,并未尝试以其他措施加以弥补,如派出人员对渡口周围的地形及敌情情况进行周密侦察,以致在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的情况下被打了一个“半渡而击”。

即使到了现代战争,渡河(江)战斗仍然是一个不好打的战斗,尤其是对主动攻击的一方。

“俄军”在遭遇突袭后一度陷入被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指挥员不擅于组织火力。本来,部队在强渡江河作战时,指挥员应集中炮兵、航空兵和江河舰艇的火力集中突击主要地段上的敌人,以压制其炮兵和预备队;同时,应以高射炮兵和地空导弹分队掩护渡河点的空中安全。但在“俄军”渡河行动开始遭到敌方炮火拦阻时,指挥员未能有效组织现场火力予以压制。而当乌军战机开始轰炸渡河后,指挥员既未组织防空火力进行反击,又未能及时指挥部队疏散。

种种混乱局面的产生,究其原因,与指挥员经验不足,缺乏应对复杂战场环境的能力不无关系。另一个信息似乎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至少在战斗的最初阶段,并未有“俄军”战机参战的记录。如果不是“俄军”战机实在“太忙”的话,则很可能是指挥渡河作战的指挥员并未将战场情况及时反馈给上级,以致后者在“通讯不畅”的情况下难以准确了解前方的动态。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坦克可以潜渡,减少对舟桥部队的依赖。

主渡与助渡

5月11日之后,俄军能够在乌军火力下成功渡过北顿涅茨克河。原因之一就是指挥员准备的多个渡河点发挥了作用。在强渡江河进攻战斗中,正确选定主渡与助渡地段是夺取胜利的重要环节。综合各种信息来看,“俄军”此次作战行动至少组织了三个渡河点。从网上流出的一些此战的照片来看,涉及到这次战斗的“俄军”渡河点地处北顿涅茨克河一处拐弯处。从地形角度看,“俄军”的这个渡河点选得不错。河两岸树林较为茂密,便于部队人员和装备的隐蔽。树林中,还有低级别公路,可以供各型作战车辆快速机动。

一些在网络上流出的此战图片显示,“俄军”指挥员在战斗开始时将部分坦克和装甲车位于桥梁两侧的岸边,其余车辆均隐藏于后方道路两侧的树林里。如此配置,既便于部队隐蔽机动,也考虑到了部队渡河后迅速向敌纵深发展进攻。虽然“俄军”在这里遭遇到乌军的顽强阻击,但他们并未放弃渡河企图。一些最新的消息称,“俄军”三个渡河点中的两个被乌军炮火所摧毁,但他们还是从第三个地点渡过了北顿涅茨克河。若消息属实,则再次证明了“俄军”指挥员对渡河地点是成功的。

    责任编辑:谢瑞强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