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改变现在的性格,我会变得更好吗?
“我活得好累啊。”——这句话已经成为了我朋友,一位“新晋社畜”的口头禅。
社畜的劳累似乎不是什么新鲜事,有趣的是她对自己劳累根源的剖析:
“你知道吗,我觉得一切问题都处在我身上,我的性格才是万恶之源。”
“为什么这么说?”我很惊讶。毕竟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一个永远都温柔和善、善解人意的人。
“你不觉得我的性格非常不适合职场吗?”
她接着说,“我本来就内向,结果让我一下子进入到一个全是陌生人的环境里和他们打交道。”
“我做事本来就不紧不慢,还总是想力所能及的做到最好,结果完全没办法跟上工作节奏还把自己搞的身心俱疲。”
“你说,我要是一个像你这样,又开朗又雷厉风行的人,该多好啊。这样我大概就不会这么累了吧。”
似乎在生活中,像我朋友这样对自己的性格“万般嫌弃”的人不在少数。
这往往发生在我们性格和环境“犯冲”的时候——比如,内向者需要快速融入新的环境或者参加聚会,外向者需要一整天坐在工位上独自处理工作;
细致缓慢的人被不停的催促、雷厉风行的人被责备不够细心严谨......
“犯冲”的时刻太多,就会让我们忍不住开始自我怀疑:
“为什么我会是这种性格呢?如果我能有所改变的话,情况会不会好很多?”
「 想知道你的性格特质吗?」
点击或扫码开始体验
01
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神经学家保罗·罗伊(Paul Roe)认为,性格是“一个人进行思考的特定的思维模式,以及因此从事的特定行为模式”。从表面上看,性格可以通过一个人的情感、语言表现出来,在深层次上,性格也反映在一个人的价值观、信仰和期望上。
从开朗乐观到忧郁沉静,从大胆开放到谨慎内敛......性格是复杂而丰富多彩的。相信你在生活中,也绝对没有遇到过两个性格一模一样的人。或许有时你也会产生疑惑——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性格差异可以这么大?如此多样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性格一部分来自于先天的性格倾向(遗传)。或许你听说过双胞胎实验的故事,对基因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据估计,在性格评分中,由基因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或方差)大约在40%左右。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性格是无法更改的“出厂设置”。事实上,环境因素以及经验对性格的塑造远远大于遗传因素造成的影响。
在平等、鼓励自理自主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更有主见和责任心;
而从小被照顾的无微不至、被娇惯的孩子可能会更加的依赖并且自我中心;
被鼓励不断尝试的孩子可能会更为开放勇敢,总是被阻止独自接触新鲜事物的小孩可能会更加顾虑和胆怯......
一个人在孩童时期与社会环境的交流方式塑造了ta感知自我和世界的方式,这影响着ta在未来人生中的表现。
02
性格可以改变吗?
或许从定义上来看,人格特征是持久的。人格发展的相关研究也表明,在成年期,个体在外向性、亲和性和尽责性等特质上的评分是相对稳定的。
图片来源:pexel
但很明显的是,从童年到老年的全过程中,人的性格也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个非常普遍的例子是,大多数人会在青春期经历自尊下降,而在青春期之后,他们的自尊水平趋向于升高。
在一份新工作中,一个人可能会因为守时和努力完成任务而受到嘉奖,这会促使他产生改变;处于一段新的人际关系或家庭角色中,也可能影响性格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似乎也会变得更成熟,或者更适应社会,这在研究中得到了体现。
在年轻人中首次采集的性格数据,和在50年后再次采集的性格数据显示,诸如冷静(被认为与情绪稳定有关)和社交敏感度(与随和性有关)等特征有所增加。而一些重大事件也会对性格造成影响,例如,遭受虐待、遭遇重大事故、或目睹谋杀等等,都会留下难以抹去的疤痕并降低人们的信任。
那么,性格的改变只与年岁和阅历的增长有关吗?如果一个人想要变得更加的尽责、更加的外向或更宜人,该怎么办?
实际上,性格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一些适当的练习进行改变的。
比如故意地和陌生人打招呼(对于想要变得更加外向的人来说);或者是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并努力尽责的完成自己的目标(对于想要变得更负责的人来说)。除此之外,心理咨询也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
图片来源:pexel
在对性格有了大致了解后,我们可以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上——如果我能改变自己的性格,那会更好吗?
事实上,性格并没有绝对的“好”或“坏”。那些让我们觉得难以应对的情境,也往往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好”,而更多是因为“不够合适”。即便我们努力的变成了想要的那种性格,也会发现:没有所谓的“完美性格”,每一种人格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缺陷。
因此,或许更有效的方法是: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质,并寻找最适合自己的。
为了帮助你全面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质,看到自身的优势和潜在不足,我们开发了本测试。
同时也会根据你的情况,为你提供专属的成长指南,陪你一起应对自我完善中的困难与挑战。
参考文献
————————
Bleidorn, W., Hill, P. L., Back, M. D., Denissen, J. J. A., Hennecke, M., Hopwood, C. J., Jokela, M., Kandler, C., Lucas, R. E., Luhmann, M., Orth, U., Wagner, J., Wrzus, C., Zimmermann, J., & Roberts, B. (2019). The policy relevance of personality traits. American Psychologist, 74(9), 1056–1067. https://doi.org/10.1037/amp0000503
原标题:《改变现在的性格,我会变得更好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