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重磅特展】大唐宝藏——法门寺地宫文物精粹特展

2022-05-18 15: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2年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旨在强调博物馆拥有影响人类世界的巨大潜力和强大能力。作为文化中枢,博物馆肩负着向社会公众保护和传播历史文化的重要职责。

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宝鸡市文物局主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分社作为主办媒体,东莞市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承办的“大唐宝藏——法门寺地宫文物精粹特展”在东莞市博物馆拉开帷幕。

“大唐宝藏——法门寺地宫文物精粹特展”展览海报

展览定位

“地宫一开,便是半个盛唐”,此次展览是一次空前的唐代宫廷国宝精粹展,也是“东莞品质文化之都·大美中华文明”系列特展重头戏。法门寺国宝首次大规模亮相广东,旨在搭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提升东莞城市文化品位和影响力。

展览以沉浸式的手法全景展现唐朝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灿烂文化,让观众以第一视角深度感受大唐的繁盛与辉煌,置身其中,犹如穿梭时空,重温大唐盛世荣光。

展览海报

展览内容

“大唐宝藏——法门寺地宫文物精粹特展”共计展出法门寺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精美展品6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9件。为更好展示法门寺器物之美,展览内容设计参考佛经体例,犹如一部“经卷”,为观众缓缓打开那个雄浑豪迈、开放包容、繁荣自信的大唐盛世文明。展览由“万遍磨不磷 千回涅不缁”“穷天地庄严 极人间焕丽”“人歌小岁酒 花舞大唐春”三部,“千年地宫”“皇家寺院”“千峰翠色”“金昭银辉”“异域奇珍”“四海无波”“香盈满袖”“茶沁溢远”八卷构成。

部一“万遍磨不磷 千回涅不缁”主要讲述法门寺历史。法门寺地处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因安置释迦牟尼指骨舍利而闻名天下,被誉为“关中塔庙之祖”。此部展现了法门寺从东汉建立、唐代辉煌、到明代衰落,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重修,法门寺经历了凤凰涅槃,再获新生的历史发展过程。

法门寺半壁残塔

法门寺塔基

部一 主题版面

部二“穷天地庄严 极人间焕丽”主要讲述法门寺地宫器物之美。地宫出土文物以多姿多彩的完美阵容,优美端庄的器物造型,高超精良的制作技艺,精致丰满的图案纹饰凸显了大唐王朝强盛繁荣的国力、雍容华贵的宫廷生活及开放包容的活跃氛围,展现了大唐盛世社会文明的气度与风采,见证了中外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部二 主题版面

部三“人歌小岁酒 花舞大唐春”主要讲述大唐盛世背景下的礼佛、香道、茶道文化。公元七至八世纪,疆域辽阔,交通发达,经济繁荣的大唐王朝以包容万象的胸襟接受着万国来朝,并汲取着各种外来民族的先进文化,其生活方式及审美观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博大精深的大唐文化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部三 主题版面

重点展品赏析

唐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银锡杖

法门寺博物馆藏

此锡杖为咸通十四年(873)唐懿宗为迎送佛骨舍利而敕令工匠专门制作的锡杖,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时代最早、体形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被誉为“世界锡杖之王”。

锡杖属佛教僧人十八物之一。《锡杖经》:“是锡杖者,名为智杖,亦名德杖。彰显圣智故名智杖,行功德本故曰德杖。”作为重要法器之一,彰显佛教威仪。锡杖的股环数越多,等级就越高。《锡杖经》记载,迦叶佛为二股十二环,地藏菩萨为二股六环,释迦佛为四股十二环。四股十二环代表佛教基本教义中的“四谛”和“十二因缘”,应属释迦佛所持,是等级最高的。

唐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

法门寺博物馆藏

此宝函是盛放第一枚佛骨舍利的八重宝函的第七重。函体四侧錾四天王,即正面北方大圣毗沙门(多闻)天王;左侧东方提头赖吒(持国)天王;后方南方毗娄博义(增长)天王;右侧西方毗娄勒义(广目)天王;四天王均有眷属众部围绕。顶部双龙捧如意宝珠。

八重宝函是地宫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舍利宝函,由唐懿宗供奉,放置在地宫后室北壁正中位置,里面安放着第一枚佛骨舍利——玉质影骨,是地宫中重要的供奉物。八重宝函层层相套,配有锁和钥匙,宝函上有丰富的佛像纹饰。这套八重宝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精美、层数最多的宝函,是法门寺地宫文物中等级最高的舍利容器,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唐五瓣葵口大内凹底秘色瓷盘

法门寺博物馆藏

此盘整体造型犹如一张收口的荷叶,厚薄匀称的胎体和莹润可人的青绿釉色,呈现了“无中生有,似盛有水”的效果。为唐代朝廷官造专供宫廷使用之器。

法门寺地宫出土14件秘色瓷,除1件净水瓶外,余下13件与《衣物账》碑记载一一对应。秘色瓷器形规整,造型简洁,釉色青绿,晶莹润泽,影响到后世汝窑、官窑、龙泉窑、高丽青瓷等名窑的生产工艺与审美取向。秘色瓷的发现揭开了秘色瓷千古面纱,破解了考古界探求秘色瓷真相的悬案,也给中国陶瓷史研究留下极其珍贵的实物与文字资料。

唐鎏金双鸳团花纹大银盆

法门寺博物馆藏

此盆集浇铸、模冲、捶揲(yè)、錾刻、鎏金、铆接等多种制作工艺于一体。盆底錾一对以鸳鸯为中心的阔叶石榴大团花。盆外两侧铆接两个前额刻“王”形纹样的天龙铺首,口衔海棠花圆环,环上套接弓形提手。盆底錾刻“浙西”二字,为“浙西道”进奉之物。浙西道治所位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是晚唐南方金银器制作中心,说明当时南方金银器制作水平已不低于宫廷作坊,反映了唐代匠人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艺水平。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金银器共121件,大多为唐懿宗、唐僖宗父子所供奉。这批金银器有唐代宫廷内库作坊文思院打造的御用品,也有江南地区的贡品,展现了大唐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匠心独运。我国金银器制作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是大唐王朝国力强盛的重要标志之一。

唐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

法门寺博物馆藏

此香囊由唐僖宗供奉,是迄今发现唐代香囊存世品中制作最精美、体量最大的一枚。香囊内部采用了持平装置:钵状香盂与内、外持平环用短轴铆接,当香囊滚动时内、外持平环也随之转动,香盂的重心始终保持水平不变。这种持平装置符合近现代航空、航海所用导航仪器的陀螺仪原理,表明我国早在8世纪之前就掌握了这一原理,而欧洲直到17至18世纪才掌握。

唐代发达的对外贸易及开放包容的思想,造就了用香之风的盛行,促进了香文化的成熟和完善,香料在朝廷礼制、宗教仪式、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20余件香具及香料,是迄今我国唐代考古史上数量最多、种类最繁、等级最高的香具集群性重大发现。此香囊充分反映了大唐皇室用香的奢华。

唐鎏金鸿雁纹银茶碾

法门寺博物馆藏

茶碾为碾研茶叶的工具,由碾槽和碾轮组成,法门寺《衣物账》碑中称之为“茶槽子”“碾子”。碾槽上錾刻“咸通十年,文思院造银金花茶碾子一枚,并盖共重廿九两,匠臣邵元审、作官李师存、判官高品臣吴弘慤、使臣能顺”。碾轮面和轮轴皆刻有“十七字号”和“五哥”铭文。这套茶具,证实了晚唐时期煮茶与点茶并存、煮茶向点茶过渡这一历史发展情况。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是中国茶文化正式确立的时期,世界各国最初饮用的茶叶及品饮方法,皆与中国有关。法门寺地宫出土了目前世界上发现时代最早、等级最高的金银茶具,是唐代饮茶风尚极其盛行的历史印证,反映了唐代茶文化的最高境界。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文物等级之高、品类之繁、数量之多、记载之清晰、保存之完好,在中国考古史上实属罕见,成为20世纪中国隋唐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千年时光流转,就让我们从这些留存的宝物中开启大唐之旅,一起去感受那千年之前的华夏文明!

原标题:《【重磅特展】大唐宝藏——法门寺地宫文物精粹特展》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