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祖国好⑤|杨振汉伉俪:有幸跟上祖国每个阶段的步伐

澎湃新闻记者 臧鸣
2017-10-05 07:21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杨振汉说,他自认为这一生够运气,能有幸跟上了祖国每个阶段的步伐。妻子谭茀芸表示,“国家重担,知识分子就应该有所担当。” 拍摄剪辑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刘瑞(04:15)

2017年10月1日,祖国母亲迎来68岁华诞。

在这一天,十四亿中国人向祖国母亲献上祝福。澎湃新闻特此推出“祖国好”系列报道,述说五位国民的故事。他们很平凡,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爱国,他们都很自豪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每一次,上海开通一条隧道或是架起一座桥梁,杨振汉都喜欢带上亲友自驾去现场,看看上海的新变化。

今年85岁的杨振汉不像自己的大哥、物理学家杨振宁那样广为人知,熟悉杨振汉的人都说,他很低调,而他为中国所做的贡献则比他的名字要响亮得多。
9月28日,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杨振汉说,他自认为这一生够运气,能有幸跟上了祖国每个阶段的步伐。他的妻子谭茀芸则感叹:“正是见过国家最困难的时期,更为珍惜和高兴祖国如今的发展进步。”

杨振汉讲述人生经历 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刘瑞

谭茀芸的旧照

“我这一生运气比较好”

杨振汉夫妇的家在上海静安区华山路一条弄堂的最里面,步入门厅,便是收拾得极为整洁的客厅,透过玻璃门可以看到小花园里草木繁盛,两棵香樟树向阳生长。

1932年,杨振汉出生在清华园,兄弟姐妹共五人,他们的父亲是数学家杨武之。“父亲在清华大学任教时,父亲的学生华罗庚、陈省身时常来家里做客,跟父亲探讨数学。”杨振汉说,他的大哥、二哥从小对理科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他喜欢机械。

“七七事变”后,他跟随家人离开清华园,最后在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落脚。1948年,他随父亲来到上海,住进如今华山路上的这栋花园洋房,从此上海成了杨振汉的第二个故乡。

1953年,杨振汉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化工机械专业。“我这一生运气比较好,跟上了国家的发展进步。”他不无骄傲地说,“我可是跟上了我们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解放以后,我们国家大力发展军事工业,我喜爱工科,工科毕业恰逢国家发展工业。”这位85岁的老人回忆着自己的燃情岁月:大学毕业后,他到北京参加工作,在冶金部从事设计工作。1982年-1985年,他任上海市外经贸委主任,创建了国内第一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业化运营航空公司——上海航空公司,还引进了花园饭店、哈根达斯等。1985年,他前往香港,担任东南经济信息中心副董事长、总经理,研究包括土地批租、股份责任有限制、海南建省、南韩建交、香港回归政策,每一项研究正如他自己所言的“跟上了祖国进步的步伐”。

传承父辈精神

“没有第二产业,国家富不起来。”杨振汉的这份坚定与他岳父的信念不谋而合。

谭茀芸说,父亲一生的选择和经历对她影响颇深,“我父亲是谭声乙,他坚信要工业救国。他不能接受1930年代国内什么都是‘洋’的状况,火是‘洋火’,油是‘洋油’,钱是‘洋钱’,于是考取公费留学英国,取得了机械、电机、造船的皇家工程师学位。日本侵略我国时,他毅然回国。回国后,他去武汉大学创办工学院,而当时洋行给他开出9倍于他教育事业的工资,被他拒绝,他相信只有工业才能让中国强大起来。”

“我父亲让我领略到知识分子的美德。”谭茀芸说,“国家重担,我们知识分子就应该有所担当。”

两位老人参与各种活动的留影

除了父亲的精神,亲眼目睹解放上海的谭茀芸也被解放军的精神所震撼,“上海解放的时候,下雨了,解放军战士就睡在外面,睡在地上,那时候家里人多,应对打仗不时之需,父亲用铁罐子装了五斤饼干,见外面的解放军这么艰苦,父亲烧了热水,拎着饼干和热水给解放军战士,但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肯收下。”

“正是这样的父辈精神让爱国的种子从小在我们心里萌芽,要传承父辈精神,有一颗爱国的心。”谭茀芸选择了国家缺什么,她就努力去学什么做什么,以此来报效祖国。

她年少时的梦想是做中国的“居里夫人”,就读于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的她,原本打算在报考大学时填报复旦大学物理系,当老师告知她,如今国家缺的是工农,要解决大家的粮食、穿衣问题,成绩优异的她转而选择报考并考取了华东纺织工学院(现东华大学)。

“为何读纺织?那时候,每个人一年的布票是15尺,做了衣服做不了被子,我喜爱理工科,便选择了读纺织机械。”谭茀芸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谭茀芸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上海市妇联主席,她回忆道,“从前妇女着装颜色集中在蓝色、白色、黑色,夏天开会,一片白色,冬天开会,一片蓝黑色。有妇女来跟我讲,她们想穿得漂亮些。(我)将这个愿望跟当时的市主要领导汇报,获得支持,我们设立了一个‘天琴奖’,‘天琴’是天上很远、很亮的一颗星,这个奖项是让大家来设计服饰,让妇女穿得漂亮起来,让中国的纺织品走向世界。”

谭茀芸清扫自家庭院的落叶

杨振汉夫妇说,家中小花园里的两棵香樟树,是他们1985年离开上海前往香港工作时特意种下的,寓意是根在上海,当年两米高的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而他们也回来了,虽然依旧要经常上海、香港两地跑,但他们犹如这参天的树,树有多高,地下扎的根就有多深,他们热爱着这片土地。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