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专家呼吁建立良性市场机制,增强社会资本对NbS的投资力度
5月17日,在国际公益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共同举办的“NbS+”系列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呼吁社会资本通过自主投资、多方合作、公益参与等模式积极参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实施,也希望通过建立良性的市场机制,增强社会资本对NbS的投资力度。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与修复司一级巡视员郭青俊指出,林草系统的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压舱石。为保证我国的森林碳汇能力稳中有升,需加强森林经营。
“国家非常重视森林经营。但森林经营成本很高,现在的国家补助并不完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郭青俊说,我国每年2000多万亩的森林抚育面积面临着投资不足的挑战,希望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投融资来补充。符合条件的项目按照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碳汇项目来做,既有碳汇方面的收益,还可以帮助国家在自然的条件下提高林草碳汇的能力。
自中国和新西兰在2019年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共同牵头NbS议题以来,NbS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司司长孟宪林表示,NbS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改善土壤健康、净化大气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碳释氧等一系列重要生态系统服务,来应对多种挑战。林草部门正在积极推进林草高质量发展,在国土空间绿化、湿地保护修复、自然保护地管理等领域,重视借鉴和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理念和方法。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去年5月发布的《自然融资状况报告》估算,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遏制土地退化的目标,从现在到2050年,全球需填补4.1万亿美元的自然融资缺口。报告呼吁增强对NbS的投资力度。虽然公共资金的增长可以补上部分缺口,但应显著增加对NbS的私人投资。NbS的资金来源、类型和投融资方式的多元化亟待改善。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指出,全球每年生物多样性相关的融资需求是1万多亿美元,融资缺口高达80%-90%,需要社会资本填补。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到2030年,生物多样性丧失将导致全球平均GDP下降2.3%,但对低收入国家来讲,GDP的下降幅度可高达10%。马骏强调,应对生物多样性相关金融风险是央行与监管机构的职责。很多国家的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已开始采取行动。中国人民银行和马来西亚央行等把生态友好项目纳入绿色金融目录,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等要求披露生物多样性相关金融风险,法国和意大利的央行投资支持生态友好资产,这些都是值得大力推广的做法。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认为,如何建立起一个供给合理、价格有效、信息透明、监管有力的市场机制来推动NbS,让自然系统碳汇的生态价值得以实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这个机制的建立不仅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还需要企业、研究和评估机构、社会组织等相关各方积极参与,一个健康市场的建立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推动。
NRDC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兼中国区主任张洁清建议,为应对复杂多变的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和自然灾害等重大挑战,亟需构建以NbS为核心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参与的环境治理模式,为推动NbS规模化实施提供长期稳定的科学和资金支持。在气候变化和自然保护等政策的顶层设计中,全面融入NbS的理念,促进多维度环境治理的协同增效;社会资本通过自主投资、多方合作、公益参与等模式积极参与NbS实施。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