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梦南:于无声之处响惊雷
记者 | 杨国军
编辑 | 董宇平
无声花开,梦里江南。
半岁时,她双耳失聪,但她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她成为家乡小镇上近年来唯一考上重点大学、最终到清华念博士的学生⋯⋯
大学时,她获得了自强自立大学生标兵、白求恩医学奖学金、东荣奖学金等表彰和荣誉;博士时,入选2021“感动湖南”年度致敬人物、荣获2021年清华大学学生年度人物 、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她就是,湘妹子、失聪女孩、清华博士江梦南。
于无声之处响惊雷,于荆棘之处踏坦途。生活、成长、求学,每一步都是“困难模式”,江梦南却说:“我从来没有因为听不见,就把自己看成了一个弱者,我相信自己不会比别人差。”
“我并没有怨天尤人,并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差”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30年前。
1992年,江梦南出生在湖南郴州市宜章县的一个瑶族家庭,随母亲江文革的姓,因为父亲赵长军希望她长大后向她母亲一样优秀。
她的到来,为整个家庭增添了不少的欢声笑语,身为教师的父母也为她取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名字“梦南”,寓意“岁月静好,梦里江南”。
只不过,这一切的美好被突如其来的“噩耗”击碎。
江梦南半岁那年的一天夜里,因肺炎导致高烧不退。看着活泼爱笑的小梦南被病痛折磨得哭声不止,父母抱着小梦南,一路小跑着来到当地的诊所,由于当时的医疗设施不健全,为了退烧注射了过量的链霉素。
烧虽然退了,可耳朵听力却严重受损——左耳听力损失大于105分贝,而右耳的听力则完全丧失听力。
自从江梦南双耳丧失了听力,她的父母没有一天“安生”过,有时候大半夜都会在睡梦中惊醒,始终不敢相信,也不愿接受“我女儿听不见了”的现实。
“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都不会放弃。”寒来暑往,江梦南的父母踏上了漫长的“寻医路”。
“我们真的无能为力”“现在的医疗技术还达不到恢复听力的水平”“耳聋成了已定的事实,希望你们能理解”⋯⋯
对于这个结果,医生都无能为力,这相当于当时的江梦南即便戴上助听器也听不见任何声音。
“别的孩子都开始上学了,咱家的梦南该怎么办?”父母开始为梦南的未来发起了愁。好心人劝说:送到聋哑学校吧!
这意味着,江梦南将与这个“有声的世界”彻底诀别。
“即便全世界抛弃你,我们也要陪伴你。”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中宝,江梦南的父母咬着牙,又一次开启了新的征程——陪你长大。
“这是一件能把正常人‘逼疯’的事情。”江梦南的父母说,他们对江梦南进行语言训练时,整个过程异常艰辛。
起初,江梦南的父母将她的肉乎乎的小手放到他们的喉咙上,让她一遍遍感受他们说话时声带产生的振动。持续一段时间后,他们将梦南的手放在他们的嘴上,让她感受说话时不同字所产生的气息⋯⋯
“一个字,可能要读1万次、10万次。”就这样,梦南慢慢能够发音,虽然不是那么清晰,但是,这对父母来说,却是天大的鼓励。
夜深人静,万家灯火。每晚,江梦南的父母就像一个普通的父母那样,自顾给女儿讲故事,他们沉浸在那样的时刻,甚至忘了,女儿根本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第一次听见我女儿叫我爸爸的时候,我真的⋯⋯”江梦南的父亲回忆起那个画面时,笑着,笑着,就哭了。
“可能有一些口型非常像的音,花、瓜,就要把我的手,放在他们的嘴巴附近感受这些气流。花,有气流;瓜,没有。”江梦南介绍说,这需要很多遍的反馈,才可以慢慢练成这样一个“肌肉记忆”。
上天无情地关上一扇门,江梦南却在父母无私的帮助下奋力为自己推开了一扇窗。
常人很难想象,在无声的世界里,江梦南是如何通过海量的重复与练习,学会读唇语的。
问题来了。即便学会了唇语的江梦南,还是“无学可上”。
在父母的努力训练下,江梦南没有上过一天特殊教育学校,因为她父母坚持要让女儿去公立小学读书。但没有一个正常的小学肯接收她,以至于到了上学年龄,江梦南又多上了一年学前班。
一段台阶的距离有多远?有人说,不过是“几步”的功夫。但对于那时的江梦南而言,那是阻碍她通往诗和远方的长度。
江梦南说,有一个场景她印象非常深刻。当时,她的学前班跟她的小学中间有一段台阶,小学在台阶上面,她的学前班在台阶下面。她站在台阶上,看到其他同龄人都顺着台阶往上爬去读小学,她自己顺着台阶往下走。“我当时在台阶上就哭了。”
“梦南可以上正常学校啦!”得知一学校“破例”招收江梦南的消息后,她的父母相拥痛哭,忙给梦南买了新衣服、新书包,上学的那天还专门给她扎上了漂亮的“马尾辫”。
学校也将江梦南的情况转告给当时的班主任,唯一“特殊”的就是她得坐在班级里最前排,靠看着老师的嘴唇来听课。
谁也不敢相信,江梦南仅靠着坐在教室前排,读老师口型“听课”,并凭借惊人的努力和记忆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甚至,为了补上学前班多读的那一年,她在四年级暑假自学了五年级所有的课程。
“在小学时,我就跳级了两次,因频繁的跳级,同班同学还以为我走错了教室。”江梦南笑着说。
“我并没有怨天尤人,并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伴随着年龄的长大,江梦南更加了解耳聋这件事,也感受过他人异样的眼光,但她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弱者,她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定下某个目标后,她便鼓足了劲去拼搏。“我要拼劲全力成为父母的骄傲!”
江梦南的求学之路,仿佛“开挂”般——一路凯歌长鸣。
小升初时,她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郴州市六中;2010年参加高考,总分成绩虽然超过一本线,可她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好,又复读了一年,并以615分的成绩考入了吉林大学。
就这样,好强的江梦南一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吉林大学的本科、硕士。并于2018年,考上了清华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的博士,主攻肿瘤免疫和机器学习。
江梦南表示,她经常跟别人说,千万不要因为她听不见就放低对她的要求和标准。“我更希望他们以一个健全人的标准要求我。”
“原来人世间有这么多美好的声音”
人声嘈杂、蝉声起伏、蛙声一片⋯⋯这些声音对于普通人来说早已见怪不怪了。
但对于江梦南来说,所有的声音都是陌生的,甚至可怕的。因为在装上人工耳蜗之前,她的世界还是“安静”的。
2010年,江梦南第一次有机会获得真正的听力。当时,社会组织一项公益项目,可以免费为她植入人工耳蜗。
“这是一家人天大的事!”江梦南的父母拿着简介,戴上老花镜,像是做错了事的孩子一样,蹑手蹑脚地坐在台灯下一个字、一个字反复地看,生怕错过了什么而影响他们的女儿听见声音。
分析、讨论、争论⋯⋯不知不觉,天边已泛起了鱼肚白。研究一夜无果后,江梦南的父母专门瞒着她跑到省会长沙,找专业的医生进行咨询。
“我们虽然知道结果,但还是想试试。”得到的回复依旧是:风险太大,不建议手术。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2018年,江梦南即将在吉林大学硕士毕业。这也迎来了她第二次“获声”的机会。
德不孤,必有邻。江梦南所在学校驻地长春的一位医生,多次看到她的故事后非常感动,也十分触动。
思考成熟后,这名医生联系到江梦南的父母,“连哄带骗”把她带到了诊室,劝她植入人工耳蜗。
面对突入其来的一切,让江梦南的一家感到既幸福,又紧张。“我不怕手术带来的疼,就怕没有希望。”
“你已经走这么远了,为什么不试试看?”江梦南被医生的这句话打动。
如这名医生所说,在26年的风雨声,江梦南一直在无声的世界里突围,她已经习惯了花开的静谧、岁月的无痕。“但我始终相信:花开有声,岁月有痕!”
热浪滚滚,在烈日下柳树一动不动地吐着热气,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夏天。而对于江梦南来说,是值得纪念的,因为她右耳成功植入人工耳蜗。
问题又来了。由于江梦南长时间处于无声的状态,对于外界的声音是不习惯的。普通的环境音,都超出她身体的承受范围,让她感到“头很晕,视线都在震颤”。
“那种感觉真得很难受,像是中暑了,也像是晕车。”江梦南说,即便是再多的不适,她也能克服,“我要用心感受这个世界的声音!”
起初,她把自己关在密闭的房间里,用调节耳蜗的音量来感受身体接触声音的能力。然后,慢慢的试着走出去聆听外面的声音。通过一段的适应性训练,她明白了一件事“原来人世间有这么多美好的声音!”
对于重获新“声”的江梦南而言,所有的声音都是新鲜的。有时,她听到鸟叫的声音会欢喜得放声大笑;有时,她听见风吹落叶的声音会莫名的心伤。
“挑战自我,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重新听见了世界,也就必须重新学习发音,汉语、英语,说话、唱歌,一个字一个字纠正。经历了短暂的困扰后,她开始慢慢习惯这略显嘈杂的世界。
“我的爸爸妈妈就是我的骄傲!”江梦南不记得小时候父母教她说话的过程,如今在某些瞬间,她说自己似乎看到了当初坐在爸爸妈妈怀里,对着镜子不断练习口型的场景。
“她成功挑战了自己,也创造了医学上的一个奇迹。”那名医生得知江梦南成功适应声音后欣喜若狂地说:“为梦南点赞!正是因为梦南通过学习模拟发音,有效训练了发音器官,才有今天安装人工耳蜗重新学习正常发音的可能。”
江梦南的名字很美,她的人生用她的努力谱写出了人生的岁月静好,当梦回江南的时刻,她一定会感谢不曾怯懦过的自己。
恢复听力后,江梦南仍和父母保持着文字沟通的习惯,几乎每天她都要跟爸爸妈妈发短信、微信,分享自己的每一天的收获。
有一次,正在忙家务的赵长军没有注意到女儿江梦南连续发来的短信。
“铃铃铃—”赵长军的手机铃声响起,定睛一看,原来是江梦南打来的电话,手忙脚乱中,手机险些掉在了地上。“爸爸,您看到我给您发的短信了吗?”“刚才在刷碗,这就看,这就看。”
家长里短一番,然后挂断电话。
“孩她娘,孩她娘,不得了了,不得了了⋯⋯”江文革闻声赶来,连声询问,见到赵长军蹲在地上掩面哭泣,急得直跺脚。
“26年了,女儿第一次给我打电话!”话一出,老两口相拥而泣。
在2018年,她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这则消息惊动了她的母校,惊动了她的家乡。
江梦南的父母感慨万千,这一路走来,他们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持和爱,一点一点撬开女儿命运的冻土,小苗苗终于开出了骄人的花朵,闪耀着属于她自己的美丽。
如今,在清华大学校园里,江梦南每天都坚持晨跑。有时路过树林,一种陌生的声音传入耳朵,她都停下来,以便听得更清晰些。“我不会错过任何美好的声音!”
在中国,仍有许多像江梦南这样怀抱梦想的听障人士。他们都有着融入社会、享受更好生活的诉求,更有着实现目标、追求梦想的人生规划。而实现这些诉求和梦想,需要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与帮助。
近几年来,在“国际聋人日”,听障社会责任领域免费开展天籁音频AI技术、公益慈善基金会、天籁实验室等活动,帮助更多“江梦南”打破听力壁垒,实现梦想。
“湘妹子江梦南,感动中国!”
“知命不惧,日日自新。”
3月4日,刚被获评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湘妹子江梦南在朋友圈写下了这句话。
无声的世界给予江梦南的不是希望的破灭,而是一颗战胜困难勇敢的心。
“自己获得的荣誉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江梦南说,很幸运地收到过很多人的帮助,她会坚守自己的初心,不骄不躁,不让关心关注、帮助帮带过她的人失望。
今年年初,评选活动正式启动网络投票,三湘都市报、新湖南都市频道开设专栏“候选人事迹展”,以《失聪女孩,逆袭清华读博士》为题刊发了江梦南的事迹,触动了无数网友的内心。最终,江梦南以212325票获得网络投票第一名。
从无声世界,到励志求学;从宜章瑶乡,到清华博士。江梦南人生逆袭的故事,给新时代的中国注入了青春力量,江梦南当选为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湘妹子江梦南,感动中国!”这个消息,像是长了翅膀一样,一夜之间,江梦南的事迹响彻全网,家喻户晓。
没有因为早年的失聪而放弃自己,没有因为别人天赋而自暴自弃。江梦南始终相信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只要坚持做下去,笨鸟先飞,持之以恒,也会成功。
颁奖现场,主持人敬一丹用唇语,对江梦南说了一句话:我非常佩服你的爸爸妈妈。
那一刻,江梦南最想感谢的就是父母。
“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
这是“感动中国”为江梦南撰写的获奖词。
“我特别迫切地想知道你父母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得有多强的学习能力才能把你教会。”看着眼前青春爽朗的江梦南时,主持人敬一丹轻声地问。
“父母在教我时候,心里的困难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非常感谢我的父母。”江梦南回答说。
在问及所说专业时,江梦南说:“我这个专业,它一直都在为人类的生命健康去做一些努力,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去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不管是健全人士还是残障人士,大家都能平等的生活。”
如江梦南所说,她从小立志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去治愈和自己相同困境的人们,并“铆足了劲”做学霸。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读大学时,她本想选择临床医学专业,却因听力原因,转而选择药学。如今,她在清华大学攻读生物信息学博士学位,目标是解决生命健康的难题,与孩时的梦想仍然契合。
同时,江梦南是个无障碍“细节控”,在接触到手机把语音转成文字的“AI”字幕功能后,她觉得对于听障人士来说非常方便,但亟待完善。
“很多国产手机已经做到了这方面的功能,但这其中涉及到的一些隐私权、信息权,希望国家可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去保障这一功能的推进。”江梦南说,希望社会公众能够更加关注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情况。
在谈到对听障儿童的寄语时,江梦南说:“我想对他们说,不要放弃要坚持,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你可能遇到了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这些我也遇到过,我感同身受,我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就是因为我在坚持,我看到了生命的曙光。”
清华三年,在繁重的学业和科研之余,江梦南坚持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致力于向社会公众、校内外师生普及无障碍理念,推动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
2018年,江梦南作为清华大学学生代表,参加无障碍发展国际学术大会并发言。2019年,她前往偏远地区参加教育公益项目,为当地学子答疑解惑,提供帮助。
2020年,她当选为清华大学学生无障碍发展研究协会会长,作为核心成员之一起草并发布《做“无障碍天下”使者倡议》。
担任会长期间,她一刻也不停歇,组织参加无障碍论坛,举办无障碍理念体验活动,向公众普及无障碍理念⋯⋯
“解决生命健康的难题,生命科学领域如果有一个难题能够被解决被攻克,那肯定造福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造福所有人。”江梦南说,如果她能够做一些什么让别人不再那么辛苦那么艰难,她觉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付出一点点努力,这个世界肯定是非常美好的。
从江梦南的身上不难看出,成功的路并不拥挤,因为能够自律的人太少,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就像马拉松赛道上,出发时人头攒动,真正到达终点的却寥寥无几。能坚持到最后的,才是勇于挑战自我、高度自律的强者。
“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这首《隐形的翅膀》是江梦南非常喜欢的一首歌,有时她会在树林的长椅上思考问题时,轻轻地哼唱。
今年年底,即将博士毕业的江梦南给自己拟定了两个未来方向,继续走科研道路,或者从事公共事务。“我的理想是让社会更加美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无论选择哪条路,其实都是殊途同归。”
相信,从无声世界里突围,带着梦想的江梦南,会飞得更高,更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