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吼妈”式陪读伤不起,育儿焦虑算不算病?

澎湃新闻记者 陈明明
2017-10-02 21:05
来源:澎湃新闻
身体 >
字号

晚上十点多,从楼上传来一个女人的咆哮声:“什么关系?!啊?!什么关系?!说!到底什么关系?”我那颗八卦的心疯狂地跳跃起来,趴到窗台上支起耳朵认真地听着下文。女人继续气愤地喊道:“互为相反数啊?!"……我默默地关上了窗户。陪读的妈伤不起呀!

——这则妈妈吼孩子作业的段子日前刷爆朋友圈,搞笑幽默之余也道出陪读妈妈们的辛酸泪——原本乖巧的好孩子,作业时间一到,秒变成“熊孩子”,有100种方法等着逼疯陪读妈妈:磨蹭拖拉、粗心大意、心不在焉、无理取闹、借机走开……让妈妈瞬间进入更年期。有人戏称:当代女性快速衰老的真正元凶就是陪娃写作业。

前不久,UC大数据发布了国内首份《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 数据显示,妈妈焦虑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均为一、二线城市,其中最焦虑当属上海妈妈们。其次是北京、深圳、南京、广州、武汉、西安、天津、杭州、济南。80后妈妈作为首代独生子女,成为最焦虑人群,超过90后与70后妈妈。在职业方面,从事金融、互联网行业的焦虑妈妈人数远超其他行业,全职妈妈、个体户、媒体、教职工、医务人员、公务员的焦虑指数位列前茅。

那么,“吼妈”式育儿焦虑究竟算不算心理疾病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马希权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所谓心理疾病是指达到临床诊断标准的心理障碍,焦虑障碍是临床常见的心理问题,"大部分关注育儿的陪读妈妈不会达到心理障碍的标准,但显然一些妈妈具备了‘广泛性焦虑’的症状。”

临床表现包括三个方面:

情绪方面:经常处于紧张不安、急躁、忧虑的体验中,特征性的表现包括:杞人忧天,莫名担心不祥之事会发生;容易发火,尤其面对亲人熟人时。

身体方面:心慌头晕、颈肩部肌肉紧张疼痛,有的人胃口不佳,或者伴有小便次数增多;

行为方面:坐立不安、无法安静有效地工作、学习,有的人需要别人陪伴,这个陪伴意义颇深,在形式上可以是被动的需要照顾,也可以是主动的找个人发火、发泄心中淤积的负面情绪来平衡和缓解焦虑。育儿中吼孩子作业的妈妈有此类“陪伴”的嫌疑。

如今很多家长被"孩子的教育要趁早,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洗脑,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时,就会用激烈的手段去表达,甚至将自己的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从而影响亲子关系,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长。

马希权副主任医师称,父母作为孩子的主要抚养者,其教养行为和心理健康都对孩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谓言传身教,沟通的方式体现了“身教”的效应,焦虑的父母会隐隐地、不自主地把这些负面信息传递给孩子。

“在心理治疗中有'代际传递'理论,说的是父母一辈的生活、人际沟通方式,甚至择偶偏好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下一代。那么,当家长用激烈的手段去表达时,代际之间的社会学习效应就会发生。这恐怕是最重要的负面影响。而对家长来说,激烈不当的育儿方式其实一方面妨碍了有效的沟通,未必达到让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预期效果,因此而产生失望和挫败感;另一方面,对自己情绪失控甚至借题发挥的行为会事后内疚、自责。这些负性的情绪与不当的行为会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马希权副主任医师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焦虑往往是来自于自身的负面情绪,孩子的“成绩不如预期、做作业不自觉”这些行为、表现只是作为外来的“诱发因素”激起了家长本身固有的内在情绪,而孩子是“背锅者”。

马希权副主任医师称,家长的焦虑情绪可能来自工作压力、不良的夫妻关系,与其他家庭成员、朋友或同事的冲突等,甚至个别的家长本身就是需要临床干预的焦虑障碍患者。所以当焦虑情绪来袭,要处理的不仅是孩子不尽如人意的表现,还有家长自己的心理状态。

通常,产生育儿焦虑的主要原因是孩子的现实表现和家长的预期值之间差距太大。马希权副主任医师建议,"吼妈"们可以根据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作出客观评判,适当调整期望值,进行更有效的沟通。

亲子间的有效沟通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传递信息的内容:直接、精确、清晰。直接是以第一人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隔壁家的孩子如何如何”这样的间接比较的方式表达;精确,意指就事论事,讨论的范围限定在某个明确目标或主题上,不要泛化到整个人的人格层面,比如“学习不好,真是笨”。清晰,是要简单,让孩子听得懂,不先入为主,以成人化的思维与孩子交流,不讲一些成人世界中的大道理。

二是传递信息的方式:态度温和坚定,保持礼貌和冷静,有尊重和确认的姿态。“切不可对孩子进行打骂,否则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负面影响。”马希权副主任医师表示。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