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民日报评电影《我是医生》:医圣仁心的审美表达
编者按: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上海5部作品榜上有名——电影《我是医生》,电视剧《彭德怀元帅》《平凡的世界》,歌曲《幸福少年》(组歌)和图书《布罗镇的邮递员》。这5部作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彰显了本市组织推进重大文艺创作的丰硕成果,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当年,因电视剧《红十字方队》我曾有缘访问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得幸亲见有“当代医圣”之称的吴孟超大夫。其时,这位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焕发出的精神风采令我肃然起敬。如今,观看了由上影集团出品的关于他的人物传记影片《我是医生》,激动不已,我要为影片精湛的审美表达点赞叫好。
可以说,《我是医生》是对英模人物传记电影创作的一次可喜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
《我是医生》剧照吴孟超是共产党人的楷模,是忠于人民的英雄,是大科学家和大教育家的典型。因此,为这位95岁高龄的“当代医圣”传神写貌、树碑立传,是文艺创作礼赞英雄、塑造典型的题中之义和神圣使命。《我是医生》创作者“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深入生活,走进吴孟超独特而伟大的精神世界,创作出这部或将在中国人物传记电影创作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审美价值的优秀作品。
“文艺作品不是神秘灵感的产物,它的艺术性、思想性、价值取向总是通过文学家、艺术家对历史、时代、社会、生活、人物等方方面面的把握来体现。面对生活之树,我们既要像小鸟一样在每个枝丫上跳跃鸣叫,也要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
观罢《我是医生》,我自然联想起习近平总书记这段精深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是文艺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价值取向”,就内涵而言,以“价值取向”取代了惯常讲的“三性统一”中的“观赏性”;就次序而言,“艺术性”被突出地提到了首位。这是有深意藏焉,值得我们深长思之的。我体味,这与恩格斯当年在《致斐·拉萨尔》中提出的“最高的标准”即“美学的历史的”标准是一致的。
因为衡量文艺作品,首先需要对其进行美学上的考量即艺术性分析,证明它是一部艺术品,有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再对其进行历史分析才有意义,否则它可能是公式化、概念化、说教式的。这是文艺批评的共时性标准。正是因为当今不少英模题材的文艺作品审美化、艺术化程度过低,公式化、概念化痕迹过重,因而缺乏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征服不了读者观众,乃至伤害了这类题材的声誉的现状,对作品“艺术性、思想性、价值取向”的强调才更具有现实迫切性和指导意义。
《我是医生》首先经得住美学上的考量和艺术性分析,是一部平实中见崇高的具有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的优秀艺术品。它既传承发展了新时期以来人物传记电影如《焦裕禄》《杨善洲》《邓稼先》《钱学森》等的优秀传统,彰显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努力“各美其美”;又学习借鉴各国人物传记电影中适合中国国情的有益的艺术经验,为我所用,做到“美人之美”;并进而在此基础上交融整合,转化创新,实现“美美与共”。可以说,《我是医生》是一部视角独特(从术道关系、医患关系、师生关系上精雕细琢人物形象)、构思别致(从时空设计、画面字幕、氛围造型上匠心独运烘托题旨)、样式新颖(堪称是人物传记电影中的“这一个”)的艺术电影。
从美学追求上看,《我是医生》注重彰显中华美学精神。
一是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且看吴孟超幼时从父在橡树林中那把割胶刀到从戎就医百炼成医圣那把“金不换”的手术刀,办公室里柜中摞起的厚厚的故去病患的档案,父女餐桌上那玩魔术藏鸡蛋的盖碗……其间传递出的传主精神成长史中的“志”和父女情感何其深邃!
二是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且听“一台手术只能救活一个病人,一个实验室的细胞免疫研究新成果却能救活一批病人”“我想背着每一位病人过河。有一些过不了河的病人,往往就差最后一步。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实验室!”多么朴实深刻的语言!而那些复杂繁冗的医患矛盾冲突,那些手术室里紧张辛苦的开刀过程,那些医术与医道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影片中都处理得凝练节制、恰到火候。
三是形神兼备,意境深远。无论是赵有亮饰演的吴孟超,还是胡亚捷饰演的赵一涛,都堪称形神兼备。当年以在经典电视剧《秋白之死》中塑造瞿秋白形象而广受好评的赵有亮,真是宝刀不老,把吴孟超这一“医圣”形象演绝了。胡亚捷塑造的赵一涛形象,个性鲜明,时代感强。师生的对手戏,熨帖自然,余味悠长,把“伯乐相马”、薪火传承的人生意境表现得妙不可言。而整部影片,在美学追求上相当完美地把知、情、意、行统一起来了。
再说思想性。正因为《我是医生》审美化、艺术化程度较高,所以影片蕴含的思想深度和广度才具有了较强的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我尤其欣赏这部作品审美地注入的哲学意味。首先,片名起得好。我是谁?我是医生。医生是谁?医生是医治人的生理疾病的,从“希波克拉底誓言”开始就明言如此。
而《我是医生》却以审美方式启迪我们:像吴孟超这样的“医圣”,确是既擅长医治人的生理疾病更是疗救人的精神创伤的高手!他们既是一流的医学家、科学家,更兼为哲学家、思想家。吴孟超在处理手术室与实验室的关系、“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医术与医学的关系、应用理论与基础理论的关系、现实需要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中显现出的哲学思维和战略眼光,足以让观众于他不动声色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真正的大师风范。而所有这一切,都与公式化、概念化和说教无缘,是真正靠审美化、艺术化实现的。一部人物传记影片,能让我们通过艺术鉴赏领悟如此既深且广的思想内涵和人生哲理,能不为之叫好吗?
最后说到价值取向。人的一生,都会生病求医,医患关系是凡人皆会遇到的一种关系。因此,《我是医生》所反映的生活牵动寻常百姓,它的价值取向势必影响最广泛的社会群体,从而产生巨大的引领作用。可喜的是,由于创作者面对吴孟超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努力既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又像小鸟一样在每个枝丫上跳跃鸣叫,所以对医者仁心的报国情怀、科学精神、战略哲思、人格风范等价值取向都进行了相当精彩的审美表达。这正是今日之中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进程中所亟须的正能量。
(本文刊于《人民日报》2017年06月16日24版,原标题为:医圣仁心的审美表达——评电影《我是医生》)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