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艺起前行丨“拓”寻鲁迅在上海的“印”迹——上海鲁迅纪念馆橡皮章云体验

2022-05-15 18: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2/ 艺起前行

鲁迅生命中最后近十年是在现今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附近度过的,这里留有鲁迅的多处印迹。也是在上海,他提倡中国新兴木刻运动,被誉为中国新兴木刻之父。大批木刻青年在鲁迅的支持和培养下迅速成长起来,为之后新兴木刻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让观众足不出户也能感受版画的艺术魅力,了解鲁迅在上海曾经的生活状态,上海鲁迅纪念馆借助博物馆文物藏品的力量,推出“拓”寻鲁迅在上海的“印”迹——上海鲁迅纪念馆橡皮章云体验。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王琦芬,取材我馆馆藏版画、藏书票以及老照片,制作出八枚关于鲁迅在上海居住地、重要活动场所的橡皮章,以此“拓”寻鲁迅在上海生活、工作的“印”迹,让观众走近一个立体而真实的鲁迅,感悟鲁迅精神。

近年来,橡皮章因其材质特殊,便于雕刻,而受大众欢迎。它是版画爱好者体验版画创作简易的方式,只需使用小型雕刻刀具在专用于刻章的橡皮砖上进行阴刻或阳刻,就可制作出反复盖印的图案。

那么,制作橡皮章需要哪些材料?它又是如何刻制的呢?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

点击视频观看

通过视频,大家是否对橡皮章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其实,只需要一套刀具、一块橡皮砖,一幅想要雕刻的图案,足不出户也可以动手“拓”寻鲁迅在上海的“印”迹。

“云拓寻”地图上,分布着八个鲁迅在上海相关地点。它们与鲁迅有何关联?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就让我们徜徉在梧桐树荫和老房子之间,云“拓”文豪当年路,一起开启这趟鲁迅“印”迹之旅吧!

上海鲁迅纪念馆

▲藏书票:《鲁迅纪念馆》/ 林承复

▲“上海鲁迅纪念馆”橡皮章

向上滑动阅览

上海鲁迅纪念馆建于1951年,馆址初设在山阴路132弄9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座人物类纪念馆,同时管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鲁迅墓”和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鲁迅故居”,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馆内藏品以鲁迅手稿、遗物、文献和版画为大宗。馆内一层设有临时展厅“奔流艺苑”、“萌芽厅”、多功能报告厅“树人堂”、收藏鲁迅同时代人遗存的“朝华文库”等服务设施。二层为“人之子——鲁迅生平陈列”,曾荣获第十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鲁迅墓

▲版画:《鲁迅先生之墓》/ 戎戈

▲“鲁迅墓” 橡皮章

向上滑动阅览

鲁迅墓坐落于鲁迅公园内,1956年初始设计,由墓区、瞻仰平台、鲁迅坐像组成。1936年10月21日,鲁迅安葬于上海万国公墓,1956年10月鲁迅墓迁置于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内。墓区面积达1600平方米,由细密坚实的苏州金山花岗石构筑。墓前长方形的草地中建有著名雕塑家萧传玖所塑的鲁迅铜像,再现了鲁迅当年的崇高形象。墓穴后面的照壁式墓碑用斩光花岗石砌成,高5.38米,宽10.2米,镌刻着毛泽东手书的“鲁迅先生之墓”六个金字。1961年3月4日,鲁迅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鲁迅故居

▲版画:《鲁迅故居外景》/ 徐龙宝

▲“上海鲁迅故居”橡皮章

向上滑动阅览

上海鲁迅故居位于大陆新村9号(今山阴路132弄9号),是鲁迅从1933年4月11日入住后至去世时的住所,为三层新式里弄房屋,当时用内山书店职员名义租下。故居占地面积80.04平方米,建筑面积222.72平方米。屋前正门内有6平方米的庭院。室内布局由南至北,底层为客厅、餐厅、天井、厨房、客卫,二楼布局为工作室兼卧室、储藏室、主卫生间,三楼为周海婴卧室、客房、保姆房、露台。鲁迅在此先后撰写并编辑完成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集》等,翻译《表》《俄罗斯的童话》《死魂灵》等,编辑瞿秋白译文集《海上述林》以及木刻版画集《引玉集》《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木刻纪程》等。上海鲁迅故居在1950年筹建上海鲁迅纪念馆时由许广平指导恢复室内布局并对公众开放。1959年5月,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内山书店旧址

▲照片:内山书店

▲“内山书店旧址”橡皮章

向上滑动阅览

内山书店旧址位于四川北路2050号。内山书店是由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开设,原开设在北四川路的魏盛里,随着书店业务的发展,经营范围日渐扩大,1929年迁移至施高塔路11号(今四川北路2050号)。内山书店是鲁迅在上海时期的重要活动场所,是鲁迅与友人来往,与革命者及国际进步人士会晤的联络点。这家贯穿鲁迅工作和生活的书店,是鲁迅来到上海的第三天,在共和旅馆落脚时接触的。鲁迅在日记中写到,10月5日,“往内山书店买书四种四本,十元二角。”鲁迅常到书店购书、会客、漫谈,与内山完造结为挚友,并一度在此避难。上世纪30年代的内山书店曾是上海左翼书刊的主要出售点和中日进步文化人士的聚会场所,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拉摩斯公寓

▲照片:拉摩斯公寓

▲“拉摩斯公寓”橡皮章

向上滑动阅览

拉摩斯公寓位于四川北路2093号,是鲁迅在上海的第二个居住地。这是一排钢筋混凝土的4层楼建筑,由英国人拉摩斯出资建造,故名“拉摩斯公寓”,现名北川公寓,门牌号码现为2079-2099号。1930年5月12日,鲁迅从景云里“同广平携海婴迁入北四川路楼寓”。

在拉摩斯公寓期间,白色恐怖严重,鲁迅受到通缉和迫害,因此,先后两次外出避难。鲁迅不怕艰危,在反文化“围剿”中,撰写大量杂文,揭露反动派屠杀青年作家的罪行。据不完全统计,在这里,鲁迅发表著译作品170多篇,其中脍炙人口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友邦惊诧”论》等重要作品,就是在这里撰写的。在这期间,还出版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和《竖琴》《十月》《一天的工作》等著译书籍。

1931年4月25日,鲁迅为抗议当局杀害“左联”五位青年作家,与冯雪峰在此连夜编辑出版《前哨》(“纪念战死者专号”)。1932,鲁迅在拉摩斯公寓秘密会见了从鄂豫皖根据地来沪养伤的红军将领陈赓。瞿秋白也曾两次在此避难,与鲁迅结下深厚友谊,这一时期的鲁迅作品与日记中经常出现瞿秋白的化名。

1932年淞沪战争爆发后,鲁迅出于安全考虑迁出拉摩斯公寓,经内山完造介绍,于1933年4月搬至大陆新村9号居住。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

(原中华艺术大学旧址)

▲照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

(原中华艺术大学旧址)

▲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

(原中华艺术大学旧址)”橡皮章

向上滑动阅览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原中华艺术大学旧址)位于多伦路201弄2号。该建筑竣工于1924年,是一幢坐北朝南、砖混结构的假三层花园住宅。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鲁迅为旗手的革命文学团体,1930年3月2日,在上海窦乐安路233号(今多伦路201弄2号)中华艺术大学宣告成立。1930年,“左联”成立前后,鲁迅曾三次去中华艺术大学,两次应邀演讲,先后作《绘画杂论》《艺术上的现实主义问题》的演讲,一次参加“左联”成立大会。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作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话,讲话总结了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以来的左翼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左翼文艺工作者今后的战斗纲领。这是左翼文艺运动的指导性文件。1936年春“左联”解散。

“左联”的成立,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左翼文艺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以鲁迅为旗手的“左联”, 在继承“五四”新文学传统,介绍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培育进步文艺队伍,创作反映富有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粉碎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我国现代文学史、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景云里

▲藏书票:《景云里23号》/ 宋建平

▲“景云里”橡皮章

向上滑动阅览

景云里位于横浜路35弄,是鲁迅到上海后第一个居住地,也是文化名人聚居的地方,茅盾、叶圣陶等都曾居于此。从1927年10月8日至1930年5月12日,鲁迅先后住过景云里23号、18号、17号,生活了两年零七个月又四天。

鲁迅在景云里居住期间,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为了革命文艺运动的伟大旗手。期间所作杂文分别编入《而已集》《三闲集》和《二心集》,主编或与柔石、郁达夫等合编诸多刊物,如《语丝》周刊、《萌芽》月刊、《文艺研究》、《朝花周刊》(后改《朝花旬刊》)、《奔流》月刊等,翻译了《艺术论》《文艺与批评》等外国文学理论作品。

在此,鲁迅还与许多文学青年如柔石、冯雪峰等结为挚友,并与不少国际友人如美国进步作家、记者史沫特莱,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木刻讲习所旧址

▲藏书票:《新兴木刻运动九十周年

纪念藏书票——木刻讲习会址》/ 徐龙宝

▲“木刻讲习所旧址”橡皮章

向上滑动阅览

木刻讲习所旧址位于长春路319号。为推动新兴木刻运动的发展,培养木刻青年,1931年8月17日至22日,鲁迅在此举办了为期6天的暑期木刻讲习会。他邀请内山完造胞弟、美术老师内山嘉吉讲授木刻技法,并自任翻译。讲习会由“一八艺社”负责组织工作。选定的学员有:艺社社员6人,上海美专、上海艺专的学生各2人,白鹅画会的学生3人,共13人,即:陈广(卓坤)、倪焕之、陈铁耕、江丰、胡仲明、郑川谷、李岫石、顾鸿干、黄山定、乐以钧、苗勃然、邓启凡、钟步卿。

讲习会每天上午讲课两小时,中间不休息。17日讲授版画简史及创作版画基本知识,18日至20日讲授黑白木刻创作法,21日讲授套色木刻创作法,22日对学员习作进行讲评。为配合讲授,鲁迅每日带德国凯绥·珂勒惠支及英、日等国的版画,利用课余时间供学员观察,并进行讲解。在讲习会第四天的下午,鲁迅还将收藏的凯绥·珂勒惠支的作品:一幅铜版画和七幅一套的石版组画《织匠》,赠给内山嘉吉,以示感谢。讲习会结束当天,鲁迅、内山嘉吉和13位学员在附近草地拍照留念。尽管木刻讲习所只有六天的时间,参加的学员也只有13位,但它却像一粒火种,燃起了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熊熊烈火,不仅中国的新兴木刻运动由此发轫,而且中国的革命美术也由此进人一个新的境地。

通过刚才的介绍,大家是否对鲁迅在上海的生活和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呢?是否也想跟随鲁迅的步伐重温过往的风云岁月呢?

鲁迅曾说“上海虽烦扰,但也别有生气”。期待疫情平稳后,大家能来“别有生气”的上海,参与我馆线下拓印活动,实地追寻先生的足迹,感受鲁迅的爱国心,民族魂!

原标题:《艺起前行丨“拓”寻鲁迅在上海的“印”迹——上海鲁迅纪念馆橡皮章云体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