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温铁军等专家热议:县域是否会成为中国区域发展新的发力点

澎湃新闻记者 张成杰 实习生 吴晓帆
2022-05-15 13:15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县城作为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城乡融合的重要纽带,也是乡村振兴的火车头。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系统提出县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凸显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在城镇化战略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那么,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城镇化建设究竟该如何推进?县域会成为中国区域发展新的发力点吗?

近日,在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主办的中国乡村大讲堂·政策对话系列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原二级教授温铁军,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李铁,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刘守英等三农专家围绕上述话题进行了探讨。

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来推动城镇化建设是现实的政策选择

针对本次县城城镇化,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李铁表示,此次《意见》提出县城城镇化建设是在总结过去城市化进程经验的基础上而做出的合理调整,也是大势所趋,非常现实的政策选择。

李铁指出,“早在2000年,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就曾强调要放开县(包括县级市)以下小城镇落户限制。目前的进展是,在人口流出地的中西部地区县城甚至地级城市,基本不存在落户限制。而人口流入地区,像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等城市群地区并没有落实,落户更是难上加难。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不了户,生活成本高,房价高,子女教育压力巨大等问题,迫使他们在对未来定居的长期选择中,把回到家乡县城买房作为重要选项。”

“村里条件差,考虑到子女教育以及老人养老,县城就是最好的选择。最近两年农民工在县城买房已经上升到25%,以后也会越来越普遍,这是现实,也代表着一定的趋势。”李铁说道。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看来,《意见》反映了我国城镇化的战略转型,从过去的高速城镇化转向高质量的城镇化,从过去更多注重异地城镇化,转向关注就地就近城镇化。“过去很多年以来,我们实行市到县,市管县,希望市能够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但是很多地方并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有的反而形成市掐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魏后凯认为,要推动县域城镇化的薄弱环节,重点就在于县城。县城是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的中心,同时承担了连接城乡的职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具有良好基础,也是我们未来吸纳新城镇人口的一个重要载体,从而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之间的协调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刘守英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就当前中国所处的城乡转型阶段,县城是重要的城乡融合的载体,县城是从乡村到城市的一个连接点。他赞同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乡融合发展,不过,需要避免两极化,“应重新认识城乡转型的基本规律,避免过去城市极端极化和极端回到乡村这两种思路。”

县域发展不应模仿固定的模式

谈及未来县城的发展路径,中国人民大学原二级教授温铁军认为,不应该模仿固定的模式,“县域本身只是一个抽象概念,各个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类别本来就是千差万别。与其要去找一个模式,不如因地制宜,看看各个方面有些什么样的发展条件,追求自己不同的发展方式。”

李铁则谈到,县城重点要解决的不是高标准化,这么多年实践经验表明,把县城大城市化、样本化、高标准化,会导致大量资源闲置和浪费。县城真正紧缺的是和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收入水平相对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

“现在提出的县城城镇、特色小镇,我最怕的是各级政府是又设置一系列的标准,基础设施应该怎么样达标,路要多宽、树要种多少,修建多少楼堂馆所,这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应该给县城提供适合进城农民的公共服务,比如基本的医疗和公共教育服务。”他表示。

同时,对于县城产业的发展,在李铁看来,不用按照以往的模式来照抄照搬地规划大而全的产业,也不要担心人们都进入县城了会没有产业。因为随着人口聚集,市场会自动形成新的产业,产业的流向是选择成本较低的地方。如果未来随着区域间交通等各个方面基础设施都进一步完善的话,各类产业也有可能会向中西部县城转移。

“之前有大量产业因成本问题向东南亚转移,为什么中西部县城和一些镇不能接受一些产业?这些都是未知数。只要有人口聚集,一定会产生需求。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就会带动和促进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提供适合于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李铁说。

在魏后凯看来,农村人口的减少是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前提。随着城镇化推进,农村人口将向城镇集中。城镇化对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的增收、推进县域内的基础设施跟公共服务一体化将起到重要作用。

对于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推进乡村振兴,他认为乡村振兴要靠外力推动,但最终应该走内生型乡村振兴之路。首先,乡村振兴需要外力推动,应鼓励资本下乡。资本应该跟农村村集体、农民、合作社形成共同体,不能是只有老板赚钱,农民不赚钱,也不能是老板一直赔钱,一定要形成利益共同体。其次,产业要多元化,过去农村就是从事农业的地方,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从事农业的人口越来越少,乡村产业必然需要多元化。而多元化的产业,需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把社会资本撬动起来,单纯靠财政资金是杯水车薪。

“第三点,把农村现有的资源激活,打通资源变资本、变财富的渠道。现在农村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很多处于闲置的状态,如何激活农村的资源,打通资源变资本、变财富的渠道,非常重要。”魏后凯表示。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