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在日本的麦当劳打工
原创 miu 单读
今天分享一篇前单读编辑 miu 在日本麦当劳后厨一整年的打工故事,在不能出门旅游的一年,带我们看她眼中,这一年的日本。
麦当劳日记
撰文:miu
在去麦当劳之前,还应聘了其他几家店,都是做饭的,都没了下文。因为疫情,失业的日本人都招不过来,没有游客,外国人员工也更没有必要了。我之前找了离家更近的一家麦当劳,打电话的时候我说我刚来两个月,店长说,我们店太忙了,招不了你这样刚来的。所以应聘现在这家麦当劳时,我几乎不抱什么希望,因为这家店就在忙碌的新宿车站附近,时薪也比我之前问的地方都要高。面试的时候,店长问我为什么选择麦当劳,这是最烦的,人们总是被要求随时都准备好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你一个我一个,就能让整件事情也变得冠冕堂皇起来,把意义拱手相让后,人本身却变成了空转的陀螺。我当时用尚且破碎的日语,讲了一个初中寄宿生每次周末回家由妈妈领去吃麦当劳,打此以后每次吃到麦当劳都会回味到母爱的亲情故事。毕竟麦当劳宗旨的其中一条就是宾至如归。这个故事并不完全算编的,不过我对麦当劳的热情更多是来自对双层吉士汉堡配方的好奇。
麦当劳发布的招聘信息
刚开始打工的时候,几乎每一件事情在当时的我看来都很新鲜,我带着讨厌的目的性,观察每一个同事,记下来我觉得不一样的。写下的第一篇麦当劳日记是一篇人物小传,写最开始进去带我的前辈田中,一个从来不笑的日本人。当时我扔抱着一些刻板印象,就是日本人总是有礼貌,就算背后心里骂穿了也是面带笑容的。当时碰到田中,觉得很稀奇。但其实想想,我在日本,也从没当过顾客之外的角色。
田中是我到麦当劳第二天碰到的教我后厨工作的员工。在这之前,我接受了入职的条文培训,那时店长告诉我,为了营造家庭式的就餐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笑容是麦当劳员工必须学习的第一课。培训结束后,店长为我拍摄了一张员工头像,需要微笑,系统会通过你的眉毛、眼睛和嘴唇的弧度,为这个笑容打分,我几乎是像哭一样努力拉起五官,得了 84 分,店长说这个分很高。我想起了小时候去拍艺术照时,笑了两个小时的脸。
田中是我在麦当劳接触到的唯一一个不笑的人,跟他打招呼也不看你,顶多“嗯”一下,这反而让我感到亲切。在东京,去到每一家餐厅或是商店,接待的店员总是用着极细极高亢的声音欢迎你,用训练过的眼睛弧度,注视每一位客人,如果不是疫情,想必口罩下的嘴巴,也挂着永不会落下的微笑。这样的笑容和沉默一样,都是让人摸不清心思的表情。而田中像我在国内碰到的一些中年男人,手脚利索,不苟言笑地忙碌着。田中高瘦,想必配发的腰带对他来说也太长了,他绕了两圈,没有严谨地穿过每一个腰带孔,有一半没有绑住裤头,准确地说,只是用腰带挂住了裤子,裤腿上沾着一些白色的粉末,和员工着装规范的图示有些出入。后来,我在办公室看到了田中的照片,那是这家麦当劳得了最佳团队奖之后,员工的合照,田中仍然板着脸,旁边用薯条一样扭扭曲曲的可爱字体写着他的荣誉称号:Potato Man(土豆人)。
麦当劳的考勤表
田中的工作主要是在后厨,炸鸡排、煎肉饼、炸薯条、组装汉堡,他游刃有余地做着这些工作,手背一直到小臂,却布满了新的旧的烫伤。工作了几个月后,我偶尔看到他去前面,做收银的工作。和其他人一样,去前面之后,他好像被充了气一样,也开始捏着嗓子,比平时在后厨高八度的嗓音,给顾客点餐。而在后厨,他常常对我咕嘟一句,这不可能听清楚,再问他,就会不耐烦。他喜欢指挥我,按照他的节奏工作,他手脚很快,在他看来,整个后厨都大局在握,但后来我发现,他总是做过剩的鸡排、肉饼和培根,导致放的时间太长,等到被卖掉的时候都已经变得很难吃了。当然,田中也不是完全不笑,发现其他同事没有注意、食材用完没有及时补充的时候,他会轻蔑地大笑一声,拿着空箱子给我展示,相当于确认了一遍这家麦当劳离了他果然无法有序运转。还有就是,当我做错事情的时候,他会笑着骂我“八嘎”。
在麦当劳后厨的日子,日光灯和不锈钢操作台都是金属的银灰色,折射出清洁的光泽。所以后厨的季节是用每个时候推出的限定汉堡来区分的,而限定汉堡的包装纸大多都带有一些相应的春夏秋冬的元素。我喜欢上新汉堡的日子,偶尔闲下来的时候就会拿出新的包装纸和宣传单琢磨,看用了哪些颜色,又用了怎样的词语来描述。这种快乐就跟刚开学的时候拿到新一学期的语文课本一样,我会在第一天把全部课文读完,以至于日后上课的时候,就已经完全失去了重读的劲头。但在后厨工作,即使每天要重复同样的四到五个步骤,做上百个同样的汉堡,也被要求保证同样的质量和速度。于是拿着同样的包装纸和宣传单,问不同的日本同事同样的问题,成为了我最大的排遣。黑田的解释元气又响亮,她会带上手势用标准的语气给我念一遍,还顺带给我造句,我想这可能来自护士爱照顾人的习惯。佐藤是犹犹豫豫,我问他,他像学会游泳之后就不再记得划水步骤的人那样,“是啊,为什么呢?好像就是凭感觉”。田中会用我听不清的声音咕嘟一大串,几乎是自言自语,然后开始教我新汉堡的装配哪一步最需要注意。野崎解释完之后老是跟一句蹩脚的中文“不知道,呵呵呵”,有时候也反问我用中文怎么说。山本则是一遍遍念那个我不懂的词语,好像说得更慢、声音更大,我就能自然地融会贯通。
学完了后厨能用到的词语之后,我跟店长提出想去收银。即使是前台的工作,重复的要点还是不变,前台的句式甚至比后厨的还要固定。奇怪的客人很多,也有常客。有每天 4 点 58 分开始在店门口徘徊等着 5 点开始的夜晚限定汉堡的男孩,有固定在晚上 7 点来点一杯草莓奶昔的穿警察制服的女孩,还有只点小杯可乐的老头。偶尔会碰到怒气冲冲的客人,骂你耳朵不好,或者点单出错,这时候只要重复固定的道歉句式就可以避免造成更大的冲突,可以类比 Siri,跟它对话最后都会把自己弄得生气又可笑,最后不了了之。情景重复是学习语言最好的方法,所以即使到现在,我说“谢谢”时都会闪回到在收银台鞠躬的场景,尾音也会抑制不住地上扬。而道歉和感谢,依然是我现在用得最顺畅的日语。教我收银的经理是认真负责但是皮笑肉不笑的村上,她总是一遍遍地纠正我,在客人点餐后,一定要问“还有别的需要下单的吗?”,而不是“这些就可以了吗?”。野崎告诉我,村上太过“丁寧”了,日本人也搞不清楚的。对日本人来说,说话的“丁寧”非常重要,日语里有一万种将句子扩充得千回百转但是意思不变的方式。赘述中浪费掉的时间,在群体和地位划分上显得必要,与此同时,省略也成为了一种特权。上司比下属说的话要少,长辈比晚辈说的话要少,男人比女人说的话要少。我想因为野崎是男人,所以他没法理解村上那些太多不必要的词语。
工作中的 miu cr:阿灯灯
为了保证全世界的麦当劳都是一个味道,变化本身,是被精心设计以求排除在外的因素,固定的温度和湿度,用固定的步骤清点清扫,依靠算好的数值烹饪和储存食物,在达到另一个数字时再扔掉,计算使变化的可能性被压缩到最小。所以,意外让我兴奋,不管是有闹事的客人还是做错的订单,我都会感到开心,这样我可以不用揪着包装纸和宣传单不放,或者反复跟同事谈论新汉堡的做法。
某一天,添田在给炸薯条的油锅换油的时候,忘记关闸门了,新倒进去的油直接冲到了地上,在过道中间漫成了一滩。她笑了一下,看不出喜怒,她平时的表情就是这样,应该说大部分日本人的表情都是这样,好像在笑,但又没笑。说谢谢的时候是这个表情,说你做得不对的时候还是这个表情。就在刚刚,我给培根翻面的时候被烫了,小臂上被烙了十厘米长的一杠,跟那个老和我搭档的尼泊尔女孩小臂上的疤位置、形状都一样,原来她是这样被烫的,标准化的设备、标准化的操作还可以生产出标准化的烫伤。油很快被踩得到处都是,因为那个位置是前台和后厨的连接口,打薯条和汉堡装配的最后一步都要经过那里。踩到油的鞋把油带得到处都是,冷却下来的油渍开始凝固成一个个油腻腻的脚印,原来我们在这么小的空间和这么短的时间里踩了这么多步。我往面包挤上酱汁,往操作台左边移动 1 米,放上 14g 的生菜,边想,这个 2000 日元买的指定用防滑鞋到底防不防滑。事实证明它防不了这么滑。因为丸楠跑来打薯条的时候,一路溜过来,滑成了与地面呈 45 度的斜角,排在长队里的顾客想必都看到了他的背影。他更像迈克尔·杰克逊了,此刻还拥有了观众和舞台。为了避免滑倒,我小心翼翼地再往左移动 1 米,在生菜上加上鸡排,这是最后一步。油倒到地上之后,像触发了一个机关,同事们的行动瞬间不约而同地慢了下来,屏幕上的新订单一个个蹦出来,但所有人都不敢太快。第一次见我们店长的时候,他告诉我他为麦当劳工作了二十年,认识他之后我开始妄下判断:如果一个人语速很快,走路很快,眼球转动很快,脑袋扭得也很快,那他多半也是为某家快餐店奉献了二十年。我突然变得开心,开始感谢那个把油弄一地的同事,这十分钟里,我们肯定是全世界后厨行动最慢的一家麦当劳,而且还是在此刻世界上可能最繁忙的晚高峰的新宿站旁。我甚至想象我们在场 5 个人一起去领这个奖,像办公室里挂的竞赛获奖照片那样拍一张照,成为唯一的获奖团队。
打工结束后的麦乐鸡
店里一到饭点会变得很忙,如果恰好店长也在店里,就会变得更忙。因为我们除了要对付手上的工作,还要对付店长两秒一个的指令和调节气氛的尴尬玩笑。野崎说店长每到这个时候都变得很“excited”。客人越多,店长就越兴奋,仿佛前线的战士正在斩获源源不断的战利品。我和店长在后厨搭档过一次,他上好了发条一样,不停地转,检查每一个食材的新鲜程度,并且向我夸耀,“看,店长是不是很厉害,所有食材的数量都刚好够用,而且都没有超时”。他不知道的是,为了不让他对自己二十年的职业生涯失望,我趁他不注意,把超时的计时器又重新按了一遍。
“我最讨厌做这个汉堡,每次酱汁都弄得一手都是,鸡蛋也很爱滑”,野崎大哥在旁边跟我抱怨。去年我刚来的时候,也是春天卖这个汉堡的时候,这是他跟我说的第一句话。除了我,他逢人就会重复这句话。在这个时节,他的唠叨不是关于花粉症、樱花或是多变的气温,而是每年这个时候的汉堡,做起来有多麻烦。其他时候,他重复地跟我讲他去西藏吃牦牛肉的经历,他多爱吃辣子鸡和空心菜,日本卖的中国料理和空心菜有多贵。他被烫或者磕碰到的时候,会跟上一句固定台词,“因为是武士,所以不怕烫和疼”。而我,每次也会好像第一次听到一样,重新附和他。我常常感觉到,时空可以一直在这个后厨就这样重复下去。
但就在刚过去的这个冬天,我因为考试有一段时间没来上班,再来的时候,就听说山本回老家了。山本是田中唯一信赖的搭档,他和田中搭配做汉堡的时候,速度很快,发生什么意外情况,就自动分好工,保证顺利出餐。两个人彼此之间不说什么话,却都喜欢自言自语,我想这就是中年男人的联盟。山本比田中要近人情一点,有一次他站在我身后,我不小心用手肘戳到了他的啤酒肚,他故意像受了重伤一样往后退了几步,夸张地说好疼。他在这里干了些年头了,我也一度以为他会在这家麦当劳一直这样干下去。结果冬天山本突然就辞掉了工作,据说是因为家里的父母身体抱恙,他不得不回老家照看家里的桃子农园。问同事山本的老家在什么地方,同事回答说不清楚,但据说是桃子很好吃的地方。我想象他用扛一箱箱牛肉饼的身体,扛家乡的桃子,应该不在话下。
今年的照烧猪扒鸡蛋汉堡又开卖了,提醒我在这里的工作刚好满了一年。这是麦当劳每年春天的人气定番,在樱花快开的时候开始卖,包装纸设计大概是绿色和粉色,固定不变的还有几朵飘落在纸上的樱花花瓣。来日本两年,经历了第二个春天,却没怎么观察过一朵具体的樱花,大多是看到在路上被阳光托举起来的一团雾,再在风里抖落下碎片。这些花瓣落得很轻易,近乎于武断。所以,走在此时的街道上,步伐也会变得轻飘飘起来,仿佛不存在什么后顾之忧。
我离职的那天,跟往常一样工作,跟我一起搭档的尼泊尔女孩悄悄告诉我这也是她在这里的最后一天班,她接下来会去离家更近的一家便利店。她没有告诉任何其他人,像以往一样下班就匆匆走了。而对于我的离开,大家表示了不舍,但显然也习惯了这样的告别。跟我当初告诉店长来麦当劳工作的理由恰好相反,对大多数人来说,这里是一个不需要倾注太多感情,分工高效,可以随时走掉的地方。田中在工作的间隙,应该听到了我要离开的消息。我犹豫了很久,要不要主动跟他告别一下,但最后觉得这对他来说不过是一份不必要的情绪,于是作罢。这一天,他比我先下班,经理说“田中先生,该下班了”,他没有直接走掉,而是抬起被帽子压住的脸,简短地对我挥了一下手。
我待到了打烊,野崎送给了我一个新出的樱花派。日本的点心大多很甜,西式蛋糕很甜,和菓子更甜。之前在新的宣传单上看到,樱花派里面是年糕和红豆,我心想这俩搭配得多甜啊。所以不带期待地咬了一口,红豆是甜的,另一半的年糕里是盐渍过的樱花叶子带来的淡淡咸味。野崎告诉我,这是日本的味道。
日本麦当劳出的樱花派
原标题:《我在日本的麦当劳打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