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论文数翻番:化学、工程、材料产出量超美国
与2007年~2011年相比,中国在2012年~2016年的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数量从62.2万篇增加至124.5万篇,排在美国之后,居世界第2位。日前,记者从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获悉,近5年中国科研发展迅猛,国际公认的科研评价工具SCI引文数据库见证了中国科研规模的成倍增长。
同期,中国在基于SCI数据库设计的含金量更高的统计指标数据库——ESI(基础科学指标库)评价体系中前进更快:近5年入围ESI高被引论文的数量约为上个5年的2.5倍,此外,在最近一期ESI热点论文榜(2015年~2016年)中,中国的占比为26.7%。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是我国最早接触ESI的研究人员之一,他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感慨道:“1996年我第一次看到ESI纸本报告时,中国大陆只有3位科学家入围‘高被引作者’,2006年也仅有7位,而这个数字到2016年变成了170多位!”
化学、工程、材料成中国科研布局重点
ESI收录了22个主要学科的科研成果,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首席计量科学家杨立英研究员的团队发现,在过去5年中,中国发表高被引论文最多的学科依次是化学、工程和材料。中国在这些领域的科研成果产出量分别都超过了美国。
这些研究领域与改善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电话线网速只能达到512K/秒,但现在光纤网速以TB计算,这就是材料技术带来的变革。未来,如果人类想用上高效又安全的抗癌药物,至少有赖于科学家在化学领域有重大突破;如果想给电动汽车装上更可靠的电池,就需要深耕化学和物理等学科。
杨立英认为,科技发展是分阶段的,“我们需要先搞清楚自然界的基本物质规律,再力求运用这些规律去改善人们的生活”。
现阶段中国重点布局化学、工程和材料领域的基础研究,可以说是在为下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打基础。同时,她也建议学科布局提高学科结构的均衡程度,这将促进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和知识交流,有利于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
中国ESI重要成果产出效率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作为世界科技领域的后发国家,中国基础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令人振奋的成绩。杨立英说:“此时此刻,中国科研界更需要冷静分析前进中的问题,对科研的发展水平进行准确把握和明确定位。”
学界认为,ESI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等重要成果占一国全部论文的份额,可以大体揭示出该国重要成果产出的效率。
2012年~2016年,在中国科研领域产出的所有论文中,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库的成果占比为1.12%,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而中国入选2015年~2016年度的最新一期热点论文榜的数量占该年度我国产出论文总量的0.1%,与世界均值齐平。
杨立英认为,尽管中国的高质量科技成果产出率仍与一些跑在科技前沿的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但这个差距正因我国科研人员的奋起直追而缩小。
为科技竞技场上的中国队加油
“科技增长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这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力量。”杨立英相信,一串串令人骄傲的数据背后有许多人在付出努力。
毋庸置疑,科研单元在推进中国基础研究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每年的论文总数中,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贡献比例约为43:13:1,其中有部分论文由不同的科研单元共同完成。因此,高校是从事基础研究的最主要力量。
“高校的科研成果突出,是整个社会积累了30多年的结果。”李志民和《中国高校科技》杂志总编辑马海泉都提出了这个观点。
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看,马海泉认为,改革开放让中国意识到对科技创新的渴求,就此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此后,从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到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融入中国的社会文化,都是在为中国的科技发展铺路。
从政策层面看,李志民相信中国国力的增强是科技进步的有力支撑,科技经费投入大幅度增长为科技发展带来利好。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07年至2015年的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大幅度增长,从3710.2亿元上升至14169.9亿元。
“国力增强了,更多的人才选择回国发展,同时实验室建设的条件也得到改善,这也为科技进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李志民说。
而从实际操作层面看,各类科研单元都在寻求自己的科技创新之道。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都在ESI论文库中占有一席之地。
此外,根据2017年9月ESI官方网站的最新数据,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化学和材料学、清华大学的工程学和材料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工程学的研究成果还入围了ESI数据库中“排名前万分之一”的论文。
事实上,在高校以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机构——中国科学院。在过去5年中,仅中科院一家发表的ESI高被引论文,就占到中国高被引论文总数的22.9%。
(原标题:我国基础科学研究论文数量翻番)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