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他去世了,葫芦娃再也救不回他们的爷爷了
原创 小乔 视觉志
3年前,“葫芦娃之父”——胡进庆去世。
那些看着《葫芦兄弟》长大的人们叹息:
这下,葫芦娃再也救不回他们的爷爷了。
如今再说起这动画,很多新梗被创造出来。
比如“葫芦娃救爷爷”,被形容为打游戏一个一个送人头行为;
“野生葫芦娃”,代指弄虚作假的卖家贩卖“隐身葫芦娃“的离谱行径……
但今天,我想带你回到葫芦娃诞生之初,一起回忆这部童年经典。
你会发现:
“儿时不懂剧中意,再看已是局中人。”
童年回忆里的葫芦娃
《葫芦兄弟》诞生于1986年。
那正是日漫、美漫争相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
《铁臂阿童木》《变形金刚》等动画片和周边,在国内大火特火。
于是,曾制作出《大闹天宫》等享誉世界佳作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决定做一部中国人自己的特色动画。
这个任务就落在了导演胡进庆身上。
导演:胡进庆
他是个杰出的动画制作者,也是拿奖专业户。
接下任务后,他和团队一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后来《葫芦兄弟》横空出世。
以其独特的剪纸风格、精良的制作、精彩的剧情,在一众日美动画中杀出血路,确立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葫芦兄弟》到底有多火?
相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不会怀疑。
不仅70、80、90后全年龄层覆盖;
里面的故事情节甚至台词,我到现在还能牢牢记住。
几乎每个小孩子都幻想过,如果自己拥有葫芦娃的本领怎么样。(最受欢迎的大概是六娃的隐身和三娃的钢筋铁骨)
也都互相争论过哪个葫芦娃长得最帅。(虽然他们的脸都一样……)
为穿山甲和爷爷的牺牲流过泪;为小蝴蝶和小金刚的感情而惋惜。
不过,当时也有一些疑惑的地方。
比如为什么葫芦娃们都长得一样,配音也差不多?
为什么里面有一些台词情节,听起来意有所指,却不太明白?
如今再回过头看,才发现这本来就不是一部只给孩子们的动画片。
里面的一些内涵,多年之后才看懂。
长大后才看懂的葫芦娃
葫芦娃的故事并不复杂。
无非是葫芦娃们大战蛇精,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
但如果只是讲这些,类似的故事也有很多。
葫芦娃真正经典的地方,除了独特的风格和精彩的剧情,还有大胆精准的台词设计,以及对当时黑暗社会现象的讽刺。
这才是它经久不衰的原因。
这些在它的续作《葫芦小金刚》里,表现得更为明显。
比如一开始,葫芦兄弟化作大山,将金蛇精夫妇压在山下。
金蛇的妹妹青蛇精,为了拿葫芦兄弟炼丹(顺便给姐姐报仇),于是带领小妖们来到葫芦山,开始劈山挖葫芦娃。
但是大山太坚硬了,怎么也劈不开。
于是蛇精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不要乱来!葫芦兄弟紧紧连在一起,光靠斧劈无济于事。眼下需要先切断他们的联系,然后用挖墙脚、钻空子、找缺口的方法,动摇根基,才能各个击破。”
好家伙,挖墙脚、钻空子、找缺口……这些显然不是儿童能听懂的词汇。
但其中说了什么意思,相信大人们会心领神会。
后面的剧情甚至都不是暗喻了,而是明讽。
对付力大无穷的大娃,蛇精用的法宝是“钱通神”。
那句“你当心掉进钱眼就休想再钻出来!”一直记到了现在,也让我从小就觉得钱眼是个很可怕的东西。
对有千里眼顺风耳的二娃,就用“歪风邪气”,让他变成聋子瞎子。
对付刀枪不入的三娃,先找出他的弱点所在,然后给他“穿小鞋”,抓住弱点,让他逃脱不得。
对付火神下凡的四娃,就让他“烧大锅饭”,慢慢耗尽他的能量。
对肚子能装江海的五娃,则是悄悄污染江河,让他在吸水时中毒。
对能隐身的六娃,则是“安尾巴”监视,“扣帽子”压制。
任凭他有通天的本事,也无法逃离。
最厉害的是七娃的宝葫芦,被吸入葫芦的蛇精,直接放出“蛀虫”在内部搞破坏。
简直就是赤裸裸地讽刺现实啊。
而当葫芦兄弟合体变成葫芦小金刚之后,他遇到的三妖四怪,设定也非常有深意。
比如什么都吃的黑吃黑,代表了社会上一些黑白道都通的恶势力。
两面三刀的路障,装好人下毒不成,就当场变脸暗算。
吃拿卡要的伸手大王,不怕水不怕火,暗讽只手遮天的邪恶势力。
还有用美人计的妖怪道出了英雄难过美人关的真谛:
“不管是天神下凡,还是英雄好汉,要过我这关可不容易。”
在80年代末期,这些问题都真实存在。
而《葫芦小金刚》,则是大胆又毫不避讳地批判了现实。
这也说明:
这从不是一部纯粹的儿童作品,里面有对现实丑恶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这才是成为一部经典作品的前提。
极度成本下造就的经典
葫芦娃系列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国内第一部剪纸系列动画片。
这样的动画,全世界只有中国做得出来。
将人物以剪纸的形式做出来,在关节处加上细线,通过提线来完成动作,跟我们传统的皮影戏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还能显现出中国特有的艺术美观。
做这样一部剪纸动画并不容易。
但你知道《葫芦兄弟》的制作成本多少吗?
拍了13集,每集10分钟,一共130分钟。
成本只有区区6、7万块钱。
就算这些钱都给到动画制作组,平均下来也只有5、6块钱一格。
这是什么概念?
同时期的美国迪士尼动画《狮子王》,一格是3054元。
简直天差地别。
就是在这极度的成本控制下,为了把动画做得好看,制作组想尽了办法。
比如把原本的10兄弟变成了7兄弟。(葫芦娃的故事灵感来源于民间传说十兄弟。)
为了有灵动的效果,制作组做了十几种表情头,每个都不一样。
图源:《了不起的匠人》
这也导致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没钱再把每个葫芦兄弟做成不一样的脸了。
于是我们才看到葫芦兄弟长得都是一个样。
所以为了区分他们,只能在细节上下功夫。
比如设计了不同颜色的服装、性格来区分每一个葫芦娃。
如果你看得仔细的话,甚至会发现7个葫芦娃从山顶跳下来的动作,都是各不相同的。
这里不难看出主创的细致和用心。
前面说到,葫芦娃的动作,基本用提线的方式完成。
这种形式,在胡进庆导演的其他动画片里也常看见。
比如他的一部获奖作品《鹬蚌相争》。
里面的鹬,一个小小的头里设置了30多个小圆圈的活动附件。
这种设计,使得鹬的头部非常灵活,每一个动作都很自然连贯。
据说参赛时,西柏林的评委看了都觉得不可思议。
当然这种制作手法也很耗时耗力。
有制作人员称,每次看样片都提心吊胆的,希望能一次成功。
有时拍了3天,好不容易拍完,整个情节或许没几秒。
但一旦发现穿帮,就得再来一遍,上述动作再重复一次,再耗时三天。
图源:《了不起的匠人》
在配乐方面,由于没钱请乐队,导演们就用手头仅有的一台电子琴,完成了全部音乐伴奏。
没想到的是电子乐的声音,反而跟蛇精洞中迷幻的感觉相当契合。
看完这些,很难不佩服那时的匠人精神。
不在乎所谓的金钱和利益,有的只是纯粹的热爱和无限的创意。
这种纯粹,如今再难看到了。
图源:电影频道
可以说,葫芦娃代表了中国动画的辉煌。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国漫都在渐渐走下坡路。
原因很多:
商业资本冲击;
人才青黄不接;
审美更新换代……
随着当年那些童年里经典动漫的导演们一个个离去,这些曾经的回忆,都成了时代的眼泪。
留下的都是惋惜。
但我们对现状不满意时,才特别热衷于回忆过去。
后来,我们也渐渐有了成功的新国漫作品:《大圣归来》《哪吒》。
在未来,还打算造就封神宇宙……
大家兴致勃勃地说,希望国漫能就此崛起。
但殊不知,国漫从不需要崛起;
国漫需要的,只是王者归来。
13 / May/ 2022策划:视觉志
原标题:《他去世了,一亿人的童年也随之消失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