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缺钱缺时间,优质打戏去哪了?|综合调查

2022-05-14 12: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GuDuo骨朵编辑部 骨朵网络影视

文 │ 绯飞

《且试天下》的播出,让“打戏”这个老调又被重弹。

有人大赞赵露思饰演的白风夕一把白绫舞得潇洒飘逸,以扇子为武器的黑丰息(杨洋饰),竹林一战颇有楚留香之风姿,然而也有部分观众对这部剧的打戏提出异议。

再往前数,有观众开倍速看《雪中悍刀行》的气功式慢动作打戏,《风起洛阳》的“高阶打戏”也没有令所有人满意。总之,这几部频频“打”上热搜的古装剧,没有打出能统一观众审美的水平。这不禁让观众好奇:国产剧的“武魂”是否已经三魂丢了七魄,再难转生了?

随着现代军旅、现代谍战、刑侦悬疑等题材的涌现,在古装剧那里消散的“武魂”似乎有几分在现代剧重生的意思。最近完结的军旅剧《特战荣耀》,去年的国安题材《风暴舞》,以及缉毒题材《一场遇见爱情的旅行》《玫瑰行者》、冒险题材《终极笔记》等现代剧的打戏,都曾收获大量好评。

而打戏背后的职业——动作导演,是否也随着动作戏的题材变迁而“流浪”?近日,骨朵与《特战荣耀》《大闹天竺》《媚者无疆》动作导演郭勇,《山河令》《终极笔记》动作导演郭亚莎聊了聊,尝试由动作导演这一职能部门出发,观察整个影视动作部门的生存现状。当轻体量遇上短剧潮

武术指导?动作导演?

他们到底是谁?

比起动作导演,观众对这一职业更熟悉的名字应是“武术指导”。《特战荣耀》动作导演郭勇表示,称呼的变迁,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影视作品中动作戏的占比和类型变化。

“我是2000年加入洪家班入行,跟着洪大哥从武打替身做起的。”郭勇告诉骨朵,内地的动作戏行当由香港的龙虎武师转化而来,由于早年间基本只有武打片才有动作部门,因而来到内地的龙虎武师在那时被称为“武行”,武术指导这一“职称”就诞生于武行时代。

后来,随着动作戏的应用题材范围变广,除传统打戏之外,动作戏增加了体操、跑酷、枪械兵器、队列等内容,此时再用“武术指导”这个称呼就不够全面,因此“动作导演”应运而生。

不过,有了“导演”,动作“指导”并未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此时的“指导”和“导演”之分由其在剧组中的职能决定。

动作导演相当于剧组所有动作戏的“总策划”。郭勇表示,做动作导演时,从前期资料收集,到动作设计、演员训练甚至打戏部分的实际拍摄都是由他全程主控完成。因此,相较于动作指导,行业对动作导演的能力要求更加全面。

“就拿《特战荣耀》来说,里面的战术动作、持枪姿势等等都需要符合真实的军队情况,不是说根据自己的武术功底来设计就行了,我需要和军事指导一起合作,根据这个戏的特点去针对性地设计动作。光是收集准备《特战荣耀》的前期资料,就花了三四个月时间。”

古装戏这边,不同年代背景的打戏,用的武器、招式也有所区别,而对这些背景知识的了解是一名优秀动作导演的基本素养。除此之外,调教演员的能力、对拍摄知识的了解也都是一个动作导演所应具备的。

如果遇到具备武术或舞蹈功底的演员,动作导演们可发挥的空间就会大一些,通常动作导演会为这些演员设计一些能展示他们长处的动作;若是演员零基础,那么在前期训练和拍摄中,动作导演的重点将从“展示长处”转为“藏拙”。

《终极笔记》动作导演郭亚莎表示,一般前期训练的第一步就是了解演员的形体基础,也就是“摸底”,之后再根据演员的实际情况去进行针对性的动作调整和拍摄。

回忆起自己过去做动作替身的经历,郭勇表示,做替身只需要把基本功练好,把动作打好看就行,但要做动作导演,需要更影视化的视角。“打得好不一定就能拍得好,镜头设计是一个动作导演必须具备的能力,基本上我在拍的时候,镜头用多少格数,什么角度,用多大镜头,都是我在支配和掌控。这些知识和经验是需要在行业里长时间的学习才能积累的,很难用语言来表述。”

优质动作戏减产?

动作导演要做 “追时间的人”

武打动作戏频频陷入争议,正因为无穷无尽的慢动作、设计敷衍的招式、演员无力的表演以及干脆特效解决一切的摆烂态度,而让这些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无外乎时间和成本两大推手。

时间不够用,是两位项目经验丰富的动作导演共同面对的问题。

张纪中版《神雕侠侣》是郭亚莎入行参与的第一部戏,据他回忆,当时刘亦菲版小龙女亮相的那场打戏,剧组共拍了五个晚上。“那是一场重场戏,当时给了很充裕的时间去拍。要是放在现在拍戏的节奏里,这场重头戏我估计只有三天时间去拍。”郭亚莎道,“这还是重场戏能给个两三天,时间相对宽裕一些,其他过场戏或是一般的场次都不会有太多时间去排,这也是我们这个行业现在很无奈的一个现象。”

拍摄时间不够,效果就只能靠剪辑和特效来补全。郭亚莎认为,如今影视剧已经形成了对特效的过度依赖,有时候即使时间充裕,考虑到后期特效,动作戏的设计也会相对保守。“原本使用特效是动作戏创新的一种方式,特效可以帮助呈现一些以前无法完成的动作,但现在对特效的过度依赖有些本末倒置,动作戏还是要有真实的肢体和招式接触才好看。”

好的想法创意、好的视觉效果都需要时间来呈现,但受制于场景美术、造型设计周期、拍摄场地时限、演员档期等因素,导致武术指导们不仅现场的拍摄节奏紧张,就连前期也无法拥有很宽裕的准备时间。

郭勇道:“影视制作不是单打独斗,任何部门之间都是有关联的,动作设计需要建立在已知场景和造型的基础上,不是我一个人有想法就立刻能去做,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至于许多观众关注的演员前期训练问题,郭勇表示,以往只有投资过亿的大制作才“有资格”进行演员训练,随着观众和行业对其重视程度的提高,对演员提前进行打戏训练已经愈发普及,甚至投资普遍较低的网络电影也会尽量对演员进行训练。

郭勇担任该片动作导演

虽然训练的意识已经形成,但具体的训练时间还要由制作成本决定。通常来说,制作成本越低,演员的训练时间就越短。“有的一两周,有的演员档期特别紧的话,可能就只有三五天。”郭勇道。

充足的训练时间让动作导演有机会“从头开始”调教演员,《特战荣耀》剧组长达一个月的军事训练就是从站军姿、队列步伐、持枪姿势等基础动作练起。有了这一个月的“军训”基础,演员的兵味自然也就出来了。

不过,一个月的训练周期在影视制作中已经属于提得上名的超级时长了,更多时候,郭勇要面对只有几周甚至几天时间的“速成班”。对于这类演员,郭勇只能对他们进行针对性训练。“我们会根据演员的基础,在重点场次做一些针对性设计,然后让他在这几天里面专门练那几个动作。”

入行20年,动作戏环境变差了?

距离2004年入行至今,郭亚莎已经从事动作行业近20年时间,这期间他感受到最鲜明的变化,就是动作行业的机会变多了。

“其实就是影视项目变多了,”郭亚莎道,“以前每年只有那么几部电视剧的产量,现在除了电视剧还有网剧、网络电影,题材也更多样了,只要有动作戏,对我们这个行业就有需求。”

机会变多,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动作行业专业水平的参差不齐。“从前我们要想自己出去接项目做动作导演,得先跟着师傅拍十年以上才有出去的资格。”郭亚莎表示,随着项目变多,一些小成本项目请不起成熟的动作团队,就会向部分只有两三年经验、不太成熟的动作从业者抛去橄榄枝。

如此一来,动作戏的质量失去了经验的保障,观众看剧就宛如开盲盒,谁也不知道下次遇上的动作团队水平到底如何。

随着“降本增效”成为2022影视行业的关键词,影视开机数量一再减少,好几个古装项目与郭亚莎对接后就没了下文,不是推迟开机就是直接取消。同样,成本的压力也落在了以现代剧为主的郭勇身上。

“现在的市场没有从前那么火热,反而让大家都冷静了下来,对待项目更认真了。”郭勇表示,影视圈热钱时代,大家随便怎么拍都有钱赚,对品质的要求就没那么高。但现在市场缩水,观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从业者的态度也随之愈发严谨细致,必须得拿出高品质同时还有创新性的东西才行。“要求越来越高,但在成本上是越来越压缩了。”

不过,在郭勇看来,市场的冷却正是“炼金”的时候:“行情不好,以前混日子的就混不下去了。”

在政策的扶持下,年代戏、现代军旅、现代警匪或许是古装剧减产后动作行业的新机会。不过,郭勇认为,这些新题材既是机会,同时也是考验。“随着这些不同类型片子的出现,对动作导演的专业知识要求会更高。就拿现代警匪来说,警是什么警种,是刑警还是缉毒警,它里面有很多细致的区分,每一个警种的工作职能不一样,职权范围也不一样,自然相应的武器、动作、训练都会不一样。”

可见,相较于2000年初的国剧时代,如今的影视行业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对动作部门的要求愈发趋于综合性。正如这一行的名字从“武行”到“动作部门”的转变,在过硬的拳脚功夫之外,能否顺应精品化大潮拿出考究、优质同时还具有创新性的动作戏,是一个动作团队生存在当下影视行业的基础。

动作行业的乱象得到遏制,综合要求的提高是否能让国剧的动作戏重回高光时代?或许,影视行业这段时间的“阵痛”,正是动作戏黎明前的黑暗。

原标题:《缺钱缺时间,优质打戏去哪了?|综合调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