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用好桥头堡政策 推动高质量发展 | 黄平泥哨“吹出”别样风姿
“我的牛儿‘吹响’了……”
“我的兔儿也‘吹响’了……”
5月9日上午,黄平县新州镇第三小学红领巾泥哨社团教学班里,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吹着自己亲手制作完成的泥哨,一声声清亮的哨声和一阵阵欢呼声响彻云霄。
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泥哨叫做“黄平苗族泥哨”或简称为“黄平泥哨”。
学生正在给自己制作的泥哨绘色
黄平泥哨,以当地优质黄泥做基本原料,通过搓捏、锻烧、上色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哨形式多样、色彩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与极高的收藏价值。
2008年,黄平泥哨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陈应魁制作的泥哨
正在制作泥哨的陈应魁
来到黄平县城以北,飞云崖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平苗族泥哨制作技艺传习基地坐落于此,三合院依山而建。
院外绿树环绕,院内自成一派。屋内的展柜里,一个个憨态可掬的飞鸟走兽活灵活现,造型夸张而不空洞,色彩鲜艳而不媚俗,集童趣与艺术美感浑然一身。
幽静的小院内,黄平泥哨省级传承人陈应魁正在给半成品的泥哨们上色。
“泥哨是我们黄平的特产也是国家级非遗,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把黄平泥哨手工艺传承下去。”三十多年来,陈应魁对泥哨制作初心不改。
陈应魁获得的相关荣誉证书
在黄平县委县政府和当地民间艺人的共同努力下,黄平县新州镇第三小学把黄平泥哨引进校园利用社团研究学习已经颇有成效,学校建立了专门用来研究泥哨的泥哨室,配置了大量学习泥哨的材料、工具。前期学校对泥哨的造型、穿哨孔、烧制等制作工序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初步阶段的成果。
图为雷冬老师正在指导学生们给泥哨绘色现场
2020年,由该校雷冬老师申请的课题《黄平泥哨彩绘工艺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已被立为贵州省级重点课题,现在,课题研究已经进入后期阶段。
指导老师雷冬目前正在研究的泥哨新图案
“我从小就喜欢些小动物,当我第一次接触到这种‘能吹响’的小动物时,感觉到很好奇。经过慢慢地接触之后,我逐渐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制作这种小动物的过程。看着自己独立完成的泥哨,能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来自三小5年级7班的杨栩景同学笑嘻嘻地说道。
展柜里展示的半成品泥哨
在红领巾泥哨社团的展示柜里,记者看到各种各样的泥塑作品琳琅满目。有初步制作而成的半成品,也有制作完成了的成品。
学生们制作完成的泥哨
随着《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文件的出台,陈应魁不仅看到了新的商机,也看到了黄平泥哨未来的发展方向。
“最近,一些来自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区的客户越来越多,他们有的是自己的需求,有的是朋友托付他们购买带回去的……我发现这也许是一个商机,下一步,我们在稳步推进周边省份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地去挖掘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将我们的泥哨文化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图为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泥哨制作课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文脉如流,绵延不绝。
揉、捏、搓、刮、刻、画……在课堂里,孩子们在指导老师雷冬的指导下,一双双巧手上下翻飞,学生们凭借着自我的想象力,各种形象逼真的动物渐渐成型,动物造型丰满活泼、浑厚简练,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这场“非遗课堂”里,孩子们学得开心,玩得也开心。
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声锦 刘健
编审:吴国桢
统筹:杨 勇
原标题:《用好桥头堡政策 推动高质量发展 | 黄平泥哨“吹出”别样风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