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纪实文学《初心》:“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楷模”廖俊波纪事
乡村教师
其实,在24岁之前,廖俊波并没有什么政治理想。他的愿望,只是当一名合格的乡村教师。
1968年7月,他生于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一个偏僻的农村,父亲是公社办事员,母亲是一位民办教师。家境不算太好,聊以温饱。
他的天资,似乎并不突出。中学期间留过一级,首次高考又名落孙山。复读一年,最后考入南平师专物理系。
师专期间的廖俊波表现良好,被推选为系学生会主席。正当校方看好,准备培养他担任校学生会负责人时,他却有了新目标,那就是一名女同学。他热烈追求,颇有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决心。学校不提倡学生恋爱,尤其是他这么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奉劝再三,情志依然。没办法,校方只好放弃了对他的进一步培养。
师专毕业,他毅然背井离乡,投奔女友家乡——邵武市。
没有任何背景,不懂社会,更不会走关系。当年,这对情侣没有分配在一起:女方到城外60公里的一所最偏僻中学,而他落脚的地方,距离邵武也有30公里。
对于热恋中的他们,这是最糟糕的分配结果。但他十分知足。
执教之初,他便担任初二年级班主任。
他备课有一个习惯,喜用红笔和黑笔。黑笔是正稿和主体,是关键点和知识链;红笔是修改和补充,是延展和花絮。黑红相间,工工整整,既有枝有干,又有叶有蔓。上课时,多采用激励教学法。整个课堂,时而蓝天丽日,时而杏雨霏霏,时而鱼翔浅底,时而鹰击长空;春园芳草,日日见长;秋蚕食桑,夜夜育肥。
校长姓刘,特别喜欢这个勤奋又阳光的年轻人,却又发现他生活的困局:每个周末,骑自行车探望女友,太远了,太累了。于是,刘校长悄悄地、主动地向教育局申请调入。
很快,一对情侣终于团聚。
内心的挚爱,组织的关怀,他的热情之火愈加白亮。
学校有500多名寄宿生,生活管理极其繁琐。廖俊波却主动要求担任宿管老师。每天早晨5点开始,组织跑操、晨读和早餐;中午监督午餐和午睡;晚上最需操心:夜自习严禁外出,闭灯睡觉更要准时和安静。琐碎,凌乱,他却乐此不疲,津津有味。
两年后,毕业考试。他的班,名列片区第一!刘校长看着这个外地小伙子,煞是惊奇。他身上,确乎有着一种特殊魅力。
恰在这时,乡政府请刘校长推荐一名文笔好、品行优的年轻语文老师调去工作,培养担任办公室主任。
刘校长陷入苦恼,选谁去呢?
有几位年轻语文老师,虽然文笔不错,但颇有惰性:有的早晨赖床,常常耽误早操和晨读,甚至上午第一节课,也需要自己拍门催促。
综合考虑,还是力推廖俊波。虽然他是物理老师,但综合素养高,可塑性强。
这天夜里,刘校长严肃地找他谈话,并以长辈的口吻真诚相告:以他的潜质,应该选择一个更宽大的舞台。
青涩的廖俊波,热恋中的廖俊波,若有所悟。他感激地看着校长,感恩组织……
一镇之长
拿口镇,是廖俊波主政的第一块试验田。1998年9月,他被任命为党委副书记、镇长。
拿口镇位于邵武城东36公里,当时刚刚遭受一场百年不遇的水灾,房屋倒塌严重,3800余人无家可归。
大灾过后,当务之急是建房。红砖紧俏,当地个体户借机抬价,砖价比过去高出两倍。面对汹汹歪风,他通过组织,马上联系,用火车从外地调运红砖数十车皮。
外地红砖“入赘”,骤然稳定市场。短短时间,建造楼房102座。春节之前,全部灾民迁入新居。
农民收入偏低。他深层调整农产结构,推广种植烟叶,倡导多养鳗鱼。两年之内,烟叶种植面积由1000亩扩大到6000亩,鳗鱼养殖水面达到1000亩,使全镇农民收入平均提升近千元。
小镇财政寡淡。他充分调研后,果断改革财税体制,对镇属电站和集体竹山进行重新竞争承包,使镇财政每年增收70余万元。
在此期间,廖俊波最大的贡献,是创建工业园。
乡镇建造工业园,整个南平市前所未有。但他经过反复考察,决定打破这个先例!
首先规划600亩的园区平台,总体设计,分批开发。针对具有当地资源优势的竹木加工、工艺品、竹炭、矿产加工等行业,进行重点招商。
经过几年深情呵护,热情服务,这个工业园竟然迅速发展起来。他离任之时,已经落户企业27家,工业税收达到260万元。
正是这个工业园,使拿口镇一跃成为邵武市名列前茅的经济强镇!
在拿口镇,谈起廖俊波,人们总要说到一条路。
拿口镇由两个乡镇合并而成。原朱坊乡的20多个村庄地处偏僻,没有一条硬化公路,致使1.3万村民苦不堪言。但通村公路不在国家计划之列,没有政策资金补助。
一条路,关乎一方土地的未来,更关系到两个片区群众的和谐发展。必须修筑这条民心路!
但问题接踵而至:修柏油路,还是水泥路?
全路总长19.6公里、宽7米,柏油路需要400万元,但寿命较短;水泥路则需要600万元,如果质量保证,可使用20年。
他,果断选择后者!
困难,困难,党委解困,政府克难!
除了镇政府自筹和贷款,资金还有不小缺口。他捐出一个月工资,动员全乡干部和教师捐款,并游说当地企业家赞助,四处奔波,苦苦“化缘”。
终于,筑路资金基本凑足。
他日夜值守现场,协调监督施工质量。
铺路的石子大多从河中捞出,粘满泥沙,他主张对石子们统一洗澡。现场工程师嘲笑他多此一举。
他是物理老师出身,明白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凝结物之间的杂质容易产生裂缝。这些微裂纹,虽然肉眼难辨,却是质量隐患。
于是,在他的严正坚持下,工人用高压水枪对全部石料进行细细冲洗。
2000年12月26日,公路终于通车。
当天上午,数百名群众自发涌向乡政府,敲锣打鼓,点鞭放炮。最引人注目的是几十位白发苍苍的老翁和老婆婆,从家里拿出铁锅和脸盆,用铁勺拼命地敲击着,高喊着,脸上全是笑容和泪水。
霎时间,他泪流满面。
对共产党的干部来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什么是动力?什么是目标?
这就是目标!这就是动力!
17年过去了,这条公路至今未曾损坏,仍然在坦坦荡荡、结结实实、日日夜夜地为这片土地服务着……
共享荣华
独骑勇闯荣华山,是廖俊波生命中的又一段传奇!
拿口镇工作五年,年年考核全市第一。2004年2月,他被选举为邵武市副市长。在这个岗位上,他主持创建占地26平方公里的省级循环经济园区和南平市最大的化工基地——金塘工业园,使全市规模工业产值三年几乎翻番。2006年5月,他调任南平市政府副秘书长,协调工业和城建系统。
此时,南平市为了突破发展瓶颈,决定在荣华山一带上马工业园区。
2007年10月,廖俊波被任命为荣华山产业组团管委会主任。
从地理位置上看,荣华山位于福建最北端,紧邻浙江和江西,位于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三个经济影响圈的叠合部,的确是一块天然的吸金宝地。
但当时,它却是一片荒山,没有土地,没有规划,没有人员。
更重要的是,市委、市政府授权他的启动条件,只有一个人、一部车和2000万元包干经费。所需人员,只能从当地政府机关借用。办公场所,只能租用附近农村的5间小房。
真是白手起家,平地创业啊。
不,没有平地,因为每一寸平地,也都需要开辟!
实在难以想象,四年时间,廖俊波投注了多少智慧和心血。
一组数字为证:
铲平山头13个,新造平地3732亩,完成征地7000余亩。
签约项目51个,开工项目23个,前期投资28.03亿元。
……
最苦最累的,是他的汽车。四年时间,行程36万公里。平均每天250公里!
一部崭新的汽车,跑成了老旧,而一个年产值近百亿的产业组团,已经无中生有,蔚为大观,成为南平市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
他把荒山,变成了财富,变成了金山;荒山把他,变成了中年,变成了黧黑!
“省尾书记”
毋庸讳言,廖俊波人生最辉煌的经历,是在政和县。
政和县位于闽北、浙南交界,全境山地丘陵面积超过93%,其余为河谷盆地。由于地处偏僻,自然条件恶劣,历史上曾用名关隶县。
关隶,顾名思义,就是关押奴隶罪犯之地。
但,荒蛮之地有特产,尤以白茶最优。
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颇有雅趣的宋徽宗品尝到这种稀世佳茗,惊叹之余,竟以本朝年号相赠。政和县,由此而来。
这在历史上,甚为罕见。
但千百年来,这里并没有富庶祥和。2011年6月,廖俊波就任县委书记时,只有两条省道过境,没有国道,更没有高速公路。全县财政收入只有1.6亿元,全省倒数第一。
最让人惊奇的是,整个县城,没有一个红绿灯,没有一条斑马线,没有一根独杆路灯,没有一家规模超市。高压电缆和弱电线路布满天空,密如蛛网。居民用水,时时瘫痪。
这样落后的县城,在中东部地区,也很罕见。
时任县城乡发展规划局局长卓成庆告诉我,廖俊波第一次见面,就向他索要一张全县等高线地图。
“什么?等高线地图?”他疑惑地问。
“是的!”
卓成庆心内震撼。以前的领导,谁曾询问过这样的专业地图呢。
又过半个月,廖俊波再次找上门,严肃地说,准备给他划拨1000万元,作为全面改造、提升城乡功能的设计费。
“1000万?”卓成庆大惊失色。几十年来,全部的城乡规划设计费相加,也不过几十万元啊!
廖俊波说,政和要发展,必须要建设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县城。道路、桥梁、超市、电路、管网、文化场所、绿化等等,都要全盘科学规划和设计。缺少这些,谈何归属感,谈何吸引力。我们要穷尽这代人的智慧,力争不留遗憾!
年近五十的卓成庆,汪然出涕,热血沸腾。
谁都清楚,县域经济发展要依靠规模化的实体经济。而政和,是南平市惟一没有工业区的县。
为什么没有工业区?一是因为政和县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招商引资极为困难。更主要的是,在这里创建工业区,周期长,见效慢,最少需要五六年时间。
但是,为了政和县的长远发展,廖俊波下定决心。
经过再三踏寻,终于在县城西部6公里外的丘陵地带,寻找到一片合适场地,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土地。
下一个难题,就是征地。
如何才能调动大家积极性,共同克难呢?他想起了县人大、县政协的领导们。他们都是当地人,在民间颇有威望,只是这些年的落后使大家信心不足。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绍卫曾任开发区所在地的镇党委书记,现在临近退休。他摸着自己的满头白发说:“我老了,还是让年轻人冲锋陷阵吧。”
廖俊波说:“老将出马,一个顶仨。这种事,还是老同志。”
劝说再三,老许仍是不愿出山。
一天晚上,廖俊波再次登门拜访。当许绍卫再度说到自己的白发时,廖俊波从口袋里掏出一盒染发剂:“老兄啊,这是我专门给你买的,保证绿色产品,保证立马年轻!哈哈!”
老许再也坐不住了,站起来,一把握住书记的手。
政通人和
“小张,能不能帮我网购一双皮鞋?我没有开通支付宝。”
“当然可以!”
“42码,黑色,内增高5厘米。价格300至400之间。”
上网搜索,即刻锁定,定价368元。
第三天,鞋到了。当天晚上,小张向廖俊波办公室走去。
张斌,男,1982年生,政和县黄垱村人,初中毕业到上海打工,后来从事电商业务,主销手表。近几年,在廖俊波的邀请下,他回乡创业,并设计开发自家品牌手表,在广东生产,在政和销售。
此时,全县工商注册的电商企业达到460家,从业人员达到4800多人。据阿里巴巴发布的“中国县域电商发展指数排行榜”显示:全国2700多个县市,政和电商赫然排名第73位。而在手表销售单项中,位居全国第一!
这个成绩,让人惊叹!
2015年6月上旬的这个晚上,廖俊波试穿皮鞋后,特别满意。
他悄悄地却是兴奋地告诉张斌,这是他平生最昂贵的一双鞋。因为,近日要去北京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接见。
说着,他拿出一个信封。368元,不多不少。
小张满脸窘色。这几年,在廖俊波的鼓励支持下,自己成了千万富翁,而一双不足400元的皮鞋,他竟然……
廖俊波温和却又坚定地说:“咱们是君子之交。亲兄弟,明算账!”
张斌仍尴尬不已。
“你如果过意不去的话,就考虑一下我的建议。我希望你把手表生产地从广东迁回政和,带动家乡发展……”
廖俊波常说,招商引资,要有跪地求婚的真诚和勇气。
一天,他正在福州开会,晚餐间偶然听说一位国内知名机电企业董事长正在福安市。这位董事长曾来政和考察,而后没有回音。
马上电话,恳请见面。
但这位老板公务繁忙,明天一早就要赶往厦门,飞往美国。
廖俊波恳求:“我现在赶过去,您方便吗?”
老板大惊。从福州到福安,开车需要三个多小时,而且是夜行。正在他犹豫之时,廖俊波已经动身了。
当晚10点,双方见面。
一个小时后,廖俊波返回福州。
三个月后,这个投资3亿元的项目,落户政和!
国内某著名大型养殖企业,原料直供肯德基、麦当劳等企业。
他通过中间人联络多次,对方拒不见面。别人早就知难而退,可廖俊波说,双方没有见面,没有沟通,希望犹在,一切皆有可能!
2013年3月,廖俊波终于见到对方董事长。谁知刚进门,对方就毫不客气地说,我知道政和,那是一个兔子也不拉屎的地方,我怎么能往那里投资呢?
现场气氛,立时降至冰点。
片刻,廖俊波高兴地说,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正是投资创业的好地方。您想想,过去兔子不拉屎,是因为偏僻,现在高速公路开通,这个问题已经解决;兔子不拉屎,说明这个地方广阔而且生态,正是养殖的首选;再者,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地价肯定便宜。总之,希望您去看一看。
事态的发展,果如廖俊波所言。
在董事长从政和考察回来的路上,一个全新的构想诞生了。
双方签约后,廖俊波内心仍然不甚满足:这个项目虽然富民,却没有税收。
此时,他又得到信息:一家以熟食加工业务为主的美国著名公司正在寻找合作伙伴。
猛然,一个更新的构想再次诞生。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奔波和游说。
2013年10月,一家全新的集养殖加工于一体的中外合资企业,在政和呱呱落地。
如今,这家投资15亿元的大型合资企业,已在全县闲置千年的山沟里发展养殖场44家,日屠宰量12万只,用工3000余人。500多辆冷链运输车,每天日夜不停地奔跑在这片曾经贫穷和寂寞的土地上。
天生天养的鸡鸭,源源不断地进入世界的肠胃;花花绿绿的现钞,滔滔不绝地回归小县的财政……
短短四年,天翻地覆!
2012年,县域经济发展指数提升35位,上升幅度全省第一;2013—2014年,蝉联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2016年,财政收入由2011年的1.6亿元猛增到4.9亿元。
廖俊波离任之时,一座现代化的县城已经脱胎换骨:改造5条大道;打通9条断头路;新增3家大型超市;设置4个红绿灯和1500盏路灯;建造高标准的市民广场和文化中心;电缆和弱电线路全部地埋;供水管网统统改造。特别是县城周围,高速公路通车,两条国道过境,八座大桥竣工……
更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几年培育,政和白茶再度崛起。一座投资2亿元的“中国白茶博物馆”已经奠基,“白茶银行”正在全国形成网络……
春节到了,外地的乡亲和学子纷纷回家过年。
走下高速,是宽阔的迎宾大道,两侧站立着一排排璀璨的中华灯,高挂着一枚枚喜庆的中国结,是父亲的迎迓,像母亲的微笑。看着这亮堂堂、红彤彤的场景,看着这全新的故乡,不少人瞠目结舌,热泪横流……
政和政和,政通人和!
一个千年梦想,终于实现!
最关键的是,政和蝶变,不仅把经济搞上去了,还把人心搞上去了。
他,展现的是县委书记形象,提升的是共产党的形象!
情系武夷
南平,俗称闽北。这里,真是一块特殊的风水宝地:三溪汇流,闽江之起首;武夷巍峨,福建最高峰。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其经济发展水平,却位于全省之尾。
这些年,南平人一直在试图突围。
毋庸置疑,南平的发展存在巨大瓶颈。首先,市委市政府所在区域是一片狭窄山地,四周无处延展,而且处于市境犄角地带。这些年来,为了寻找一方舞台,省市层面的领导和专家费尽心思,终于选定一个好地方,那就是版图中心区域的邻近武夷山的建阳市市郊。如果依托现有城市基础,再创建一个武夷新区,岂不是凤凰涅槃!于是,经过多年论证,在中央和省委的支持下,整套计划已经通过。
2013年,新区整体规划完成,进入建设时期。
2016年,市党代会明确提出:2018年启动搬迁,2020年结束。
不仅要尽早建造一座武夷新区,还要搬迁一座地级城市,这是一项多么巨大的工程!
这项任务,又历史性地落在廖俊波肩上。
2016年8月,身为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的廖俊波,兼任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
市政府,他是常务负责人;武夷新区,他更是第一负责人。
两地相距130公里。于是,穿梭其间,便成常态。日日夜夜,风风雨雨……
进入2017年之后,工作重心是软件园招商。
是啊,新区,新区,新在哪里?信息时代,怎么可以缺少软件产业?
南平是一个偏僻之地,落后之隅,谁来落户呢。
一个多月时间,廖俊波马不停蹄,拜访了国内IT业内多家规模企业,其中十多家签订协议并陆续入驻。特别是在福州,他与浪潮集团福建总公司达成初步协议。
3月15日中午,他飞到北京,正好下午空闲。工作人员提醒说,你父母住在北京。是的,父母在妹妹家已经住下两三年,自己还没有登门看望,只是春节期间在老家见一面。作为儿子,他常常心怀愧疚。
转念一想,不能分身。即刻联系浪潮集团总部。正好,对方执行总裁答应会面。
他马上拿出西服,整正领带,梳理头发,擦亮皮鞋,像谈恋爱一样,雀跃而去。
这一次,终于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相约,3月21日,南平见!
3月16日,回到南平时,已是半夜。他兴奋地对大家说,这几天行程太紧,太累,你们明天休息一下吧,晚一个小时上班。
第二天8点30分,大家仍是正常到岗。可他呢,已参加过一个早上8点的开工仪式,又赶往南平市开会去了……
3月17日下午,纪检部门在新区调研。他全程陪同。
3月18日上午,市长主持会议,协调研究新区生活搬迁等问题……
午饭后,他睡得深沉。
妻子不情愿唤醒。可他设定手机闹钟:14时30分。
闹钟响了。他睁开眼,又闭上,对妻说:“我再睡一会儿,36分喊我,盯紧啊。”
时间到了。妻犹豫一下,还是推醒他。
下午3点,他主持会议,研究上午会议内容的具体落实。
会议5点半结束。他又与市国土局局长等人会面,商议武夷山国家公园事宜。
下午6点,回家吃饭。饭后还要赶到130公里之外的武夷新区,主持晚上8点开始的协调会。多项工作,迫在眉睫。
妻子静静地看着他。
这个匆匆忙忙的男人啊,真是她今生注定的眷侣。结婚25年了,他仍是像新婚一样宠爱自己。几乎每天,他都要给自己送一束“花”——微信玫瑰!只是,他常常不在身边。每次想他了,就打电话,可总是不接。有时候,回一个字:忙。有一次,他抱歉地说,以后退休了,买菜、做饭、拖地、养花,我全包!你只需坐在沙发上,双手指挥……
那一刻,他兴奋得像一个孩子。而她,幸福得宛若初恋。
可他,毕竟心累啊。离开政和时,他还是一个精壮的中年人,而两年来,头发全部灰白,几乎脱落一半。脸上和手上,竟然长出了一片片老人斑……
想到这里,她一阵心酸。
他埋头喝粥。
这时,天色骤然阴沉,大雨将至。
忽然想起还有长长的山路,妻试着说:“今天是星期天,你休息一下,也让大家休息一下吧。”
他没有吭声。
她又说一遍。
他沉默一下,略有嗔怪地说:“你是老师,下雨天,就可以不去上课吗?”
妻子愣怔,无语。
这是多少年来,他们第一次交锋,第一次红脸。
于是,他微驼背,弓身,点点头,笑一笑,走出门……
40分钟后,车祸发生!
雨中泪别
3月21日,遗体告别日。
南平各界人士,纷纷要求现场祭奠。限于安全、交通等原因,官方真诚劝阻。但执意前来者,仍达数千人,敬献花圈,达1500枚;而网上吊唁人群,超过40万!
一位在南平做生意的政和籍商人,深感故乡巨变,却从未见过廖俊波。这天早晨,他特意赶到灵堂,像拜祭长者那样,双膝跪下。而他的年龄,比廖俊波还长三岁。
许绍卫俯坐于地,泣不成声。昨天晚上,他再一次把满头霜雪,染成黑发。
张斌赶到南平时才发现,全市宾馆爆满,只得借住朋友家。去年以来,他遵从廖俊波的愿望,高薪聘请16名广东工匠,在本村创办手表制造厂,并对本地青年进行培训。大山深处的原始村落,竟然可以生产精密手表了!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也来了。在廖俊波遗体和遗像前,他噙着眼泪,用最简短、最低沉的语言告知,集团已经决定:在武夷新区投资50亿元,建造一个高标准软件基地。
……
这一天,南平再降大雨。
天上雨,人间雨!
南平是一座山城。
采访结束时,我专门拜访廖俊波的办公室。他的桌上,放着一个笔记本和两支红黑水笔,仿佛是教师的教案,好像是学生的作业。
窗外,是九峰山。苍苍翠翠的群山之间,两条清清的溪水——建溪和沙溪,在南平市中心相约,举行婚礼,合二为一,形成一个大大的“丫”字。
这,就是闽江!
一江清水,向南流去。流向大海,汇入中国潮流,汇入世界潮流……
(原题为《初心——“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楷模”廖俊波纪事》)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