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天安门广场花坛总设计师:已参与20年,初选方案有七八十份

张佳琪/央广网
2017-09-26 13:56
中国政库 >
字号

央广网北京9月26日消息,还有五天国庆就要到了,天安门广场的“花果篮”已经竖立起来,篮中硕果累累、姹紫嫣红,分外惹人注目。昨日下午,央广网记者专访了天安门广场花坛总设计师蓝海浪,听他讲述天安门广场花坛设计背后的故事。

人过中年的蓝海浪,身材高瘦,脸上总是挂着浅浅的微笑。作为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所长、高级工程师,自1997年起,他已经连续20年参与了国庆天安门广场的花坛设计,却依然保持着对一线工作的热爱。他还常半开玩笑的说,自己算得上是“前无古人”了,在中国立体花坛设计领域坚持了20年的人,的确不多。

天安门广场花坛总设计师 蓝海浪

花坛设计可谓“百里挑一”

9月25日,国庆将至,他和他的设计团队迎来了一次重大的“胜利”。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天安门广场,高17米的“祝福祖国”大花果篮亮相,篮内摆放富有吉祥寓意的果实和花卉,如柿子、石榴、苹果,以及牡丹、玉兰、月季等,寓意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硕果累累。

底部花坛围绕着心形图案,寓意红心向党,象征着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表达对祖国繁荣富强、欣欣向荣的美好祝福。篮体南、北两侧分别书写着醒目的“祝福祖国 1949-2017”和“喜迎十九大”字样。

天安门广场中心 祝福祖国花篮

回想着四月以来自己团队艰苦卓绝的设计工作,蓝海浪非常欣慰。

“其实创作的过程非常复杂,并不是某一个人出了方案最终就能定下来。除了不到十人的核心团队外,还有设计院的三、四十位专家参与设计,他们至少拿出了七、八十份方案,通过无数次的修改、合并、取舍、推翻、重做最终成形,这一过程就好像建造一座‘金字塔’。”

而在蓝海浪看来,设计的“复杂程度”远不止如此。

“设计过程还介入了园艺师、水电、结构、花卉、甚至育苗等各领域的专家和无数顶尖学者,方案出炉后,又经历了层层汇报审批和多次的再修改,最终才于9月初确定下来。前前后后,约有近百人参与了其中。所以我们最初的方案和现在看到的方案相差非常大。”

东单西北角“一带一路”花坛。

国庆适逢十九大 花坛立意明确

尽管花坛设计经验已经非常丰富,蓝海浪依然毫不松懈。

在广泛征求相关单位和专家意见后才最终确定了今年花坛的总体立意: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砥砺奋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今年是建国六十八周年,又适逢党的十九大召开,如何让老百姓喜闻乐见才是最重要的。”蓝海浪表示,除广场中心花篮外,东西长安街还各摆放了7组花坛,花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主要内容,展示着十八大以来伟大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

复兴门东北角“走向辉煌”花坛。

往年花坛设计经历了三大阶段

早在1997年,蓝海浪就与国庆花卉布置结缘。刚从北京林业大学毕业的他因一次偶然的机会,随着导师接触了天安门广场的花坛设计,从此便迷上了立体花坛事业,一发不可收拾。

天安门广场地区花卉布置始于1984年,1986年首次摆放立体花坛,不仅为北京节日期间营造了喜庆、祥和的氛围;同时也通过花坛布置,宣传了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建设成就。

广场摆花布局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而蓝海浪则经历了花坛的整体变迁。

第一阶段是1986年到1999年的“五饼式”,即在广场中心布置点缀作用的喷泉花坛,以平面为主,而在广场四角是四组立体花坛,游人可以分散到四个角进行观赏;2000年,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建立了两条绿地,一改往年“一大四小”的传统布局,在中心花坛两侧铺设“画卷”,被称为“画卷式”;第三阶段是2011年至今的“花篮式”,广场中心布置“祝福祖国”巨型花篮,两侧绿地布置花柱、花球。

“今年的花坛较往年更加突出了主题,以‘庆贺国庆’和‘喜迎十九大’为主,风格上较去年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在夜景灯光方面做了改善,大大提升了可观赏性。”蓝海浪表示,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将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和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体现出来,是一大难题。但是最终都通过花坛的不同造型展现了出来。因此今年的主题更加突出“政治性、首都性、人民性”;形式上更加突出“时代性、特色性、节日性”。

西单东南角“四个全面”花坛。

美妙而“孤独”的设计人生

“天安门广场国庆花坛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蓝海浪看来,能参与到广场花坛的设计,是一种莫大的荣誉,激发着他源源不竭的灵感和动力。“在国外,像北京这样如此盛大且持续几十年的节日花坛是没有的。而北京四季分明,很多花的花期都正好在金秋时节,好像这座城市就是为了国庆花坛而生的似的。”

但是对于一生都致力于立体花坛设计的蓝海浪而言,自己和团队已经走上了一条孤独的路。“从事立体花坛工作表面虽然光鲜,大家往往忽略了背后的孤独。因为我已经设计了很多年,如今在立体花坛设计领域达到的深度使我再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比如如何制作效果图、素材收集、构思建模,已有的经验都是一步步积累出来的。

蓝海浪的孤独也证明了他在立体花坛领域不懈的坚持,而达到如今的高度仅源于儿时家中的那个小小的庭院。

“我小时候就喜欢花花草草,六、七岁的时候就在家里建了一个小花园,开始尝试一些小的园艺设计。”蓝海浪生在广西,家中的小院成为了他童年时期的天堂。“初中之后,我便立志要从事园艺设计,而当时身边的人对这些还没有概念,国内也很少有人了解园林领域。后来我很凑巧地发现北京林业大学有这个专业,高考分数也恰好达标,就顺利的实现了攻读园林专业的梦想。”

大三那年,蓝海浪第一次来到天安门广场的花坛设计队伍实习,这次难得的机遇激发了一个少年的情怀。毕业之后幸运光顾了他的人生,从而顺利地实现了梦寐以求的花坛设计事业,并且走到了今天。

每每谈及“立体花坛”设计,蓝海浪的目光中总是在闪烁着一种光芒。

东单东北角“协同发展”花坛。

“它会一夜之间突然出现在城市的某处,仿佛变魔术一样。就好像节日送给喜欢的人一件精美的礼物,随之带来的是惊喜和快乐。所以花卉设计就是我送给这座城市的礼物,让大家感受到节日的氛围,让花坛的感染力去打动人心。”

正因如此,一群像蓝海浪这样对花坛设计充满理想的人才走到了一起,走向更加“孤独”而美妙的远方。

(原题为《天安门广场花坛后的故事 独家专访总设计师蓝海浪》)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