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枕上诗书》作者之一赵小峦新作《宋词极简史》出版
畅销书《枕上诗书:遇见最美宋词》作者赵小峦全新重磅作品
赵小峦 著 | 书号:978-7-5143-9049-0
《这二十一首名作,唱尽大宋王朝三百一十九年》(节选)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每一本历史书都会告诉你:宋朝,建立于公元960年。
那么宋词呢?这一年开始,文人写的词就叫宋词了吗?
当然不是的,此时优秀的词作,大部分来自南唐、后蜀。这些词在文学史上的标签是“五代词”,你在《全宋词》里找不到,因为它们被收录在《全唐诗》里。
公元975年,南唐灭亡,后主李煜开始了为期三年的俘虏生涯。这三年对于李煜来说,是无比痛苦的,但对于词的历史来说,是无比幸运的。
若没有这三年,就没有“垂泪对宫娥”,没有“一晌贪欢”,没有“剪不断理还乱”,没有“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宋词的开篇,也就没有了那样一个凄美奇绝的前奏。
公元978年,七夕这日,四十一岁的李煜永远停了笔,他所有的爱恨情仇,全都和着那杯毒酒,一饮而尽。
公元979年,十国中的最后一个政权“北汉”灭亡。
公元980年,寇准进士及第;公元983年,王禹偁进士及第;公元987年,柳永出生。
《全宋词》到此才翻开了第一页。
“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留下的这个问题,成为宋代文人的必答题——
“满眼凄凉愁不尽”,这是欧阳修的答案;
“飞红万点愁如海”,这是秦观的答案;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是李清照的答案……
一江春水,终于流成了宋词的浩瀚海洋,万古一碧,荡涤天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在宋代最初的几十年间,词坛还是一片荒凉。王禹偁、寇准、林逋、钱惟演这些相对眼熟的名字下面,仅零星地缀着个位数的作品。
于是,柳永出现了。
一生存词二百一十三首,用了一百三十三种词调,其中超过一百种是首创或初次使用,而有宋一代,一千多位词人,总共用过的词调,也不过八百八十多种罢了。
可以说,他引爆了宋词的寒武纪。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他把词和词人摆在了很高的位置,认为自己“奉旨填词”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他就这样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职业词人,细论起来的话,林夕、方文山等人是要称他一声“祖师爷”的。他漂泊江湖,倚红偎翠,写下无数动人的词作。他给杭州写的广告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至今被人沿用,他的“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堪称古风界必读金句。
一个西夏官员回国后感叹:“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我们可以想象,在柳永活跃的那个年代,全国有多少十七八岁的姑娘,拿着红牙板,唱着柳七郎君的慢词,成为歌楼酒肆中的“明星”。
没人记得那年黄金榜上状元的姓名,只有那个失意的白衣男子,永远定格在时间的记忆中,任凭历史长河风高浪急,他的身影,始终不曾淡去。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
公元1004年,柳永还没开始他的第一次考试,却有个传说中的“别人家孩子”已经以十四岁的稚龄中举授官。
他叫晏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作为太平时期的太平官员,他的词可谓四平八稳,有些哀愁,但无负能量。
彩图精装珍藏版
王国维所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便出自他的词作。
提到晏殊,就不能不说晏几道,他是晏殊的儿子,生于公元1038年,也是十几岁中了进士,也是才华横溢的词人,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父亲在政坛上一路高歌奏凯,成为太平宰相;儿子却在享受了若干年的声色犬马之后,沦为落魄公子。
晏几道本来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晏殊留下的关系链,足够他做出一番成就了,但他不愿意,比起柳永相对无奈的“奉旨填词”,似乎晏几道才是那个把填词当成了事业的人。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这句一出,连程颐这样古板的理学家,都得笑着给小晏点个赞。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欧阳修《浪淘沙》
公元1030年,新科进士的队伍里,站着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
他叫欧阳修,那时候没人知道,他会成为一代重臣,主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倡导“诗文革新运动”……
宋人总是愿意把文体分得很清楚,诗文用来“干正事”,词是消遣,所以欧阳修这样一位“大神”写起词来,可以“庭院深深深几许”,可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可以“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但他毕竟不是一心填词的柳永和晏几道,他也有“如今薄宦老天涯”的感慨,有“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的豪迈。
他受李煜的影响,用词抒发人生感受;他借鉴民歌的写法,让词变得更加活泼……
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
在苏轼和秦观登场之前,欧阳修作为一个靠谱的前辈,给他们打下了非常良好的基础。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
公元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现在我们说到这个人,会马上想起他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不畏浮云遮望眼”“总把新桃换旧符”。
他的诗,在语文课本里出现的频率真的很高!
可是词呢?
他一生只有二十九首词作,数量远不如诗文,却也有惊艳的作品,比如这首《桂枝香》。
身居高位的王安石,有着更高的眼界、更开阔的性情怀抱,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到兴亡教训,境界高远,人所不及。
就连老对头苏轼见了这首词,都要叹一句:“此老乃野狐精也——”
这个老狐狸呀,能把历史写得这样透彻,算他了不起!
苏轼和王安石在政治上怼了一辈子,但在文学的道路上,他们却互相佩服着,这也算宋代文坛独有的特色了。
也许正是有了这样包容度极高的文化氛围,才能产生这么多优秀的词作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