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伴郎伴娘租赁业务大量涌现:租个陌生人做伴娘靠谱吗
“我的伴娘是花300元租来的。”
25岁的蒙蒙在今年2月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帅气的新郎、体贴的伴娘、顺利的婚礼流程……婚礼当天,一切细节都令她感到满意。而在婚礼前期准备时,伴娘人选问题曾让她十分头疼。
蒙蒙说,她的婚礼计划请两个伴娘,本来已经提前半年和自己的两个朋友商量好了,结果临近婚期,两位朋友却都因各自的原因而无法参加,身边其他亲戚朋友里也没有合适的女生可以担任伴娘。正在焦急之际,婚纱店的店员告诉蒙蒙可以提供租赁伴娘服务。很快,蒙蒙就敲定了两个职业伴娘,每人300元一天。
《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像这样通过出租的方式担任伴娘或伴郎的服务逐渐兴起,不仅一些婚庆公司已经开始提供相关服务,职业伴娘伴郎平台(工作室)也开始涌现,但更多的还是以个人身份在二手交易平台、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广告,“出租自己担任伴娘(伴郎)”。
值得注意的是,从调查采访情况来看,目前针对出租伴娘伴郎服务的争议较大,且这一新兴市场的渐趋火热背后存在不少乱象,如价格差异大、缺乏标准和准入门槛等。
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出租伴娘伴郎服务,实际上是供需双方进行的一场服务交易,可以理解为一种雇佣关系。对于由这种雇佣关系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可以通过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解决。同时,针对资质不足等问题,建议互联网平台、婚庆公司等中介平台以及交易双方重视规范审查,避免后续出现纠纷。
符合市场现实需求,租赁伴娘交易暴增
在婚礼开始之前,蒙蒙对于租赁伴娘还有所顾虑,反复犹豫到底要不要租伴娘。毕竟在人生最幸福的时刻,由陌生人在旁陪伴,“显得自己很可怜”,同时也担心安全问题。最终,在得到婚纱店安全保障承诺并反复要求对方对职业伴娘的身份保密的前提下,她才确定租了两个伴娘。
婚礼当天,两个家住当地的伴娘早上5点多就赶到蒙蒙所住的酒店,开始计划堵门游戏等环节的流程。中午的婚礼仪式上,其中一位伴娘还以蒙蒙闺蜜的身份,捧花致辞为她送上了祝福。当天下午2点,婚礼宴席散场,两位伴娘圆满完成了任务。
婚礼结束后,蒙蒙专门准备了伴手礼送给两位伴娘。她对这两个租来的伴娘赞不绝口:“虽然之前素不相识,但这两个小姑娘不仅在婚礼当天助推婚礼流程顺利进行,而且性格活泼又细心,不停地帮忙扶婚纱、穿鞋、做造型,甚至接亲游戏环节的红包最后也都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让我觉得特别感动。”
此外,蒙蒙还算了一笔细账:如果原定的两个朋友来当伴娘,往返路费、酒店住宿费等都是必要开销。相比之下,租伴娘至少省了2000元。
事实上,近年来像这样选择赁伴娘或者伴郎的情况越来越多,相应的出租伴娘或伴郎服务也越来越多。记者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以“出租伴娘”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后发现,以“出租自己当伴娘”内容发帖的不计其数,价格在200元至800元不等。在文案中,出租者通常会说明自己的身高、体重、年龄等个人信息。
根据该二手交易平台统计数据,2021年的5月1日至5日,平台上“出租伴娘”的交易量达去年同期20倍以上,服务价格从数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而“出租伴郎”的服务在平台上也有供应,但成交量只有伴娘的25%。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任超说,新人不愿欠人情债、婚期将近而身边找不到合适的伴娘伴郎、希望有经验的伴娘伴郎可以保障婚礼顺利进行等情形的出现,使得出租伴娘伴郎有了现实需求。本质上而言,出租伴娘伴郎服务的服务模式,可以理解为一种雇佣合同。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强同样认为,出租伴娘伴郎为新人提供协助举办婚礼的服务,具有提供劳务的性质,符合市场需求,应当允许其存在。
职业伴娘伴郎出现,协助完成婚礼流程
目前在四川成都读书的大四女生谢宇科,是一名“00后”。去年1月,她在刷手机时偶然看到了一条关于出租伴娘的广告,于是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出租自己担任伴娘的广告。
第一次担任出租伴娘,谢宇科收获了2600元报酬。不菲的收入加上好吃的婚宴,让本就热爱旅游的谢宇科乐在其中。如今,她已经通过出租的方式担任伴娘超过40次,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谢宇科说,对于租赁伴娘的新娘来说,都希望伴娘有较丰富的经验,有足够的控场能力,而“身份保密”几乎是一个必备要求。这种情况下,她会与新娘提前议定需要“伪装”的身份,通常是扮成新娘的闺蜜、同学,有时还需在仪式阶段负责抢手捧花、为新人致辞以及献唱等才艺表演。
她介绍说,担任伴娘的流程通常大同小异,需要在婚礼当天随时陪伴在新娘左右,负责接亲游戏的策划,在婚礼上为新娘整理着装,倒酒水,拿杯子,端托盘,递戒指,并应对可能的突发情况。“伴娘最大的职责就是确保一切顺利,既活跃气氛,也不会耽误‘吉时’。”
最令她难忘的一次经历,是一场在河南洛阳举办的婚礼。婚礼前一晚,谢宇科作为新娘唯一的伴娘,和新娘住在同一间房。两人聊天过程中,新娘突然说:“这个婚我不想结了。”
谢宇科惊了,追问之下得知新娘和新郎是相亲认识的,平时一个月才能见两三面,不到一年时间就谈婚论嫁。两人之间缺乏沟通和安全感,而婚礼前夕的紧张感放大了这种焦虑。谢宇科先是安慰了新娘的情绪,然后为她出谋划策:“我帮她分析其实就是两个人之间缺乏沟通,她需要的是新郎更多的关心,让她有安全感。于是,我帮她想了一些沟通的话,让她给新郎打了一通电话,把话说开把心结打开。”最终,在新郎新娘敞开心扉地沟通下,这一桩意外被化解,谢宇科笑言感觉自己“拯救了一场婚礼”。
从兼职做出租伴娘,到成为职业伴娘伴郎公司的负责人,谢宇科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今年2月,她在浙江注册了一家公司,主营伴娘伴郎租赁服务。据她介绍,目前该公司已经吸纳了2.5万余人,绝大部分是兼职做出租伴娘伴郎的。
她告诉记者,她所创建的平台现在一个月接单量在五六百单左右,一般每单在500元以上。事实上,除出租伴娘之外,出租伴郎也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数量差距较大,目前市场上伴娘伴郎的比例大概在9:1。
22岁的尹元辑今年3月成为该公司的一名职业伴郎,截至目前仅参加过两场婚礼。他对自己以职业伴郎身份参加的第一场婚礼印象深刻。新郎新娘在海南海口包下了一个五星级酒店,6个伴郎和6个伴娘全是租来的。
尹元辑说,伴郎和伴娘相比,对体力的要求可能会更高一些,主要需要布置婚车、婚房,在接亲的时候完成撞门仪式,配合伴娘安排的游戏。尹元辑等职业伴娘伴郎从彩排到仪式结束忙碌了整整两天,从迎宾到敬酒,每个婚礼细节都需要他们提前为新郎考虑到。
“当职业伴郎,尤其是参加过这么豪华的婚礼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果将来我结婚,最好还是一切从简吧。”尹元辑笑着说。
规范缺失野蛮生长,亟须完善服务标准
“目前来看,出租伴娘伴郎准入门槛低,似乎谁都能做。各个社交媒体平台上,搜索相应关键词,能看到大量由个人发布的出租自己的信息。”谢宇科说,一些婚庆公司尽管也会提供出租伴娘伴郎服务,但都是私下临时招募的,并不专业,偶尔会有一些打着“专业伴娘伴郎团”旗号的账号,其背后也只是一个临时的小团体或者工作室,没有在有关部门注册和登记,缺乏营业资质,“根本不靠谱”。
据谢宇科透露,由于当前出租伴娘伴郎多为个人或临时工作室,缺乏约束,担任伴娘伴郎的效果如何全靠个人责任感,因此可能会有各种状况发生。例如,个人或工作室为迎合新人对伴娘伴郎的需求,虚假填报个人信息;伴娘不够专业,态度敷衍,影响婚礼体验;在婚礼现场临时加钱等。同时,不仅是出租伴娘伴郎方可能出现问题,因缺乏规范,有需求的新人一方同样可能有临时毁约、故意提出虚假邀约、拒绝支付报酬等问题。
不仅如此,她还关注到,目前对于职业伴娘伴郎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和培训系统,价格也是千差万别。仅她自身经历而言,参加婚礼的报酬就有400元到3000元不等。
任超认为,租赁伴娘伴郎市场混乱主要表现在供需双方无正规渠道平台作为中介,从而形成信息交流混乱、伴娘伴郎素质无保证、需求方资质模糊等问题。一些二手交易平台、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的租赁伴娘伴郎广告,平台对此没有起到规范监督的作用,无法为发布广告的人员和需求方之间提供较为集中的信息渠道。“也就是说,供求双方出现信息误差,无法准确获知双方需求。”
他还提到,囿于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广告,形式较为随意,无法保证服务提供方的质量。该类交易多为一锤子买卖,服务提供方的性价比很可能较差。另外,互联网随机“拼单”成交的交易模式下,基于信息不对称,服务提供方无法通过互联网完全知晓需求方的身份,为该类交易埋下隐患。
因为出租伴娘伴郎服务与婚礼息息相关,带有不可避免的情感属性以及合同交易属性。受访专家认为,该类服务的规范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努力。
任超认为,从出租伴娘伴郎兴起到职业伴娘伴郎出现,随着需求不断发展,市场混乱的问题也需要得到重视。因为该类服务的交易属性和合同性质,其中部分问题可以通过民事法律进行解决。此外,还应该通过加强平台责任的方式进行规范。
“婚庆公司或职业伴娘伴郎平台对于参与出租伴娘伴郎服务人员进行联网登记备案,加强对伴娘伴郎的业务培训等。以互联网平台为主进行出租伴娘伴郎业务的个人,可以通过正规平台,实现供求双方信息的匹配。提高效率的同时,中介平台对于双方资质予以保障。”任超说,对于中介平台而言,需要对供求双方进行资质管理,主要包括身份认证等管理,为供求双方提供平台背书。
孟强从提供服务方角度建议,担任出租伴娘伴郎时要注意自身权益的保护。例如,有些地方可能存在“闹伴娘”的陋习,因此可能引起有关性骚扰的纠纷,还有可能要求伴郎挡酒等习俗,这些都可能引起身体伤害或者侵权纠纷。
孟强认为,新郎新娘聘请他人担任伴娘伴郎时,应约定好服务内容、报酬标准,以及婚礼过程中收取了他人馈赠的礼物红包的归属等事项,避免事后发生纠纷。
谢宇科告诉记者,她目前已经在着手开发平台相关小程序和App,想通过自己创立的平台,将自己当伴娘的经验推广出去,让出租伴娘伴郎的培训更加规范化流程化,并且为行业定价设置一定的参考标准,让价格更透明化。“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让职业伴娘伴郎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