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捍卫者》:宝山保卫战,漫长历史里的短短七天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余戈先生著有“滇西抗战三部曲”,精确到每一日地回顾了抗日战争中滇西反攻的细节,分别以松山战役、收复腾冲、收复龙陵为主题,写了《1944松山战役笔记》、《1944腾冲之围》与《1944龙陵会战》;李俊导演有拍过“大决战”三部曲,事无巨细地记录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里的点点滴滴,以总计十二个小时的时长再现了当年的情景。
然而,相比于真实的历史,它们都太单薄了。余戈三本书不及到保山腾冲国殇墓园看着满坡的墓碑来得更震撼,李俊三部电影的激昂也不比看着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了的视频来得更振奋。
当历史只展现出它最情绪饱满的那一刻时,任谁都会被打动,但历史是由千千万万个不为人知的事件堆积而成的,那些是看似琐碎、冰冷的细节。只是当那些被沉沙的折戟露出它尖锐的铁痕、当历史撕开了一个小口子时,也足以令人动容,只要你愿意去了解它。
电影《捍卫者》说的就是这漫长历史里的短短七天。
1937年,在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年份之一。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清楚记得,那一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大家也都还记得,那一年12月13日,当时的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失陷,紧接着就发生了长达六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但大家不一定会去关心淞沪会战的失利,更不一定会关心淞沪会战里一个仅仅持续了七天的宝山保卫战。宝山,现为上海的宝山区,处于长江和黄浦江的交界处。日军攻占吴淞、罗店后,即企图攻占宝山,打通吴淞、罗店之间的联系,进而窥视嘉定。
当时的情形已经很是危急,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第一次大型会战,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而上海一旦失守,南京、武汉、长沙等重要城市则会立刻暴露在日军的视野中。《捍卫者》预告片里有这么一句话:“我们身后,就是你的浙江,你的贵州,你的江西,我们的广东和你们的四川。今天守卫的是宝山,捍卫的是国土!”
我是被这句话给打动了的,如果不是预告片里这句话,我断然不会想到,一部以“捍卫者”为名字的电影会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但看到这个人在说浙江、贵州、江西、广东、四川以及宝山时,一切了然。这个说“我们的广东”的人叫做姚子青,字若振,号中琪,广东平远县人。历史资料显示他的生卒年是1908-1937,而那一年8月30日,当他来到宝山城下时,我想他已经做好牺牲的准备了。
来上海之前,他这样嘱咐夫人:“此去倘能生还,固属万幸,如有不测,亦勿悲戚,但好好抚养儿女,孝奉翁姑。”到宝山后,他这么对将士们说:“剪灭倭奴凶焰,洗雪国耻,爱我河山,誓与敌不共戴天,誓与阵地共存亡。”
宝山能不能保住?谁也不知道。但谁都会用尽全力去守卫到最后一刻。电影《捍卫者》讲述的就是在这七天里,将士们浴血奋战的情景。
当我们翻开冰冷的史料时,会看到史书上记载某一日援军驰来但被日军堵截最终被打散,也会看到某一日歼灭日军数百人甚为振奋,当然也会看到最后日军用硫磺弹炸毁了宝山城,在后人的视角中,宝山沦陷、上海沦陷、南京沦陷……
但是对8月31日到9月7日这几天里一直坚守在宝山县的将士们来说,他们也许只知道这场战役是宝山保卫战,他们并不知道这是被后世称之为“淞沪会战”中的一场战役,他们也不知道抗日战争还有整整八年要打,他们更不知道中国会不会打赢。
他们只知道要尽力去打,因为不打的话,身后的浙江、贵州、江西、广东和四川,也许一个都逃不掉。
片中有这么一幕,城中一个普通老百姓被日军炸死,姚子青对他女儿说:“你有家恨,我有国仇。”而全片也在着力塑造弥漫在将士和百姓心中的国仇家恨,有日军不顾一切地滥杀,也有小战士看着月亮哼起家乡的“月光光”。
为了表现战争的残酷,片中设置了许多小细节。
一个有点匪气的将士对一个护士心生爱慕,但他只敢大咧咧地糊弄过去,从来不敢直接开口,直到9月6日,在他最后一次来到阵前,知道自己一定会死时,他鼓起勇气和小护士说,能不能摸摸她的手。小护士没有答应他,但小护士很快被炸伤要死了的时候,用力伸起了手,握住了那个将士。
当援军距离宝山城还要四个小时,而日军开过来只需要两个小时时,姚子青决定主动出击日军,先拖住日军一段时间,以保证援军能及时赶到。这时他多年来的好友副营长李仲贤(虚构人物)知道此战非同小可,很有可能有去无回,于是哪怕违抗军令也逼着姚子青坐镇帐中,自己亲赴前线。最后李仲贤壮烈牺牲,而姚子青桌上的和李仲贤一起下的那盘棋也终于没有下完。
9月6日晚,当姚子青知道身边只剩下二十三个人时,他拿起册子,给当天阵亡的战士们画上钩,在画到自己名字时,他犹豫了一下,然后大笔一挥。
还是9月6日晚,他把册子交给传令兵魏明扬,让他带着册子离开,魏明扬不愿,说要留在这里和三营共生死,姚子青看着他,说魏明扬带着的不是一本册子,而是宝山六百个兄弟。魏明扬被这句话压倒了,也被这句话唤起了生机。
……
其实当看惯了各种剧情的我们再看到这些小细节设置时,几乎每一个都能猜到它会怎么用、在哪用,但我们依然会被感动到。
这是一种情感加成,可以说它俗套,但没法说它不够认真。作为一部电影,它缺乏史料里许许多多的细节补充,也更不及真实历史里的情况惨烈,但无论是调色、配乐、表演,我想它都足够用了心。它没有抗日神剧里的潇洒自在,也没有抗日神剧里的谈情说爱,有的只是一段历史的尽可能再现。
电影本身没什么高潮,可是我们还能怎么奢求它高潮呢?故事开始于1937年8月30日,结束于1937年9月7日,从开头到最后全都是日军成群地炮轰、枪击和宝山接连的失守以及战士们连绵的死亡成山,从头惨到尾,不像百团大战那样振奋人心,也不像滇西抗战那样惨胜归来,宝山保卫战每一天都很惨,连一点反击的迹象都让人看不到。
当然,你也可以把姚子青的牺牲当作全片的高潮。9月6日晚,六百人的战士群里只剩下了寥寥数人,姚子青让他们报数,等最后轮到姚子青时,他说:
“二十四!”
当六百人只剩下二十四人,高潮也只是姚子青的壮烈牺牲。但是,当宝山保卫战相比于淞沪会战后期精锐尽失、伤亡三十万人、上海沦陷时,它算不上淞沪会战里的高潮,更何况在这之后还有南京大屠杀、江阴保卫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腾冲会战、龙陵会战等,又有哪一处不是残瓯之城?
可是,由此上溯到1840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到宝山保卫战时已经差不多快一百年了,积蓄了一百年的被打击,中国人民终于要开始全民抗战,当日军从1931年侵华开始,这个故事就已经走到了最后的大高潮决战了。
“守城第一日,日寇兵临宝山,战事危殆,十万火急。
“守城第二日,敌众我寡,走对一步生,走错一步死。
“守城第三日,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守城第四日,毙敌二百有余,伤无数,寇暂退。
“守城第五日,数日鏖战,伤亡近半,援军、援军。
“守城第六日,援军不至,仲贤殉国,尚存百余兄弟。
“守城第七日,守土有责,誓与宝山共存亡。”
如果不是无意中看到那则预告片,我也许会和这部电影擦肩而过,因为它实在是太“低调”了,日票房近90万,几乎没有多少电影院有排片。但是记得它就好,就如同记得姚子青、记得那些为国牺牲的无名战士们一般。片中有一个小孩,一心抗战,但始终被姚子青拦下来了,因为他太小了、太年轻了,但他是希望、是未来,他是一个孤儿,他姓陈,名字和比他早四百年的那个抗倭英雄一样,叫“继光”。
史料记载,1931年9月18日夜晚,《北洋画报》留下这样的报道:“忠勇警士高曙光,服务于沈阳商埠一分局南市场分所。九月十八日夜十一时闻耗前往附近之东北大戏院门前窥探敌情,适遇倭寇侵入遂饮弹死,惨极。”也许是十四年抗战里第一位有名姓可稽的中国人,他叫“曙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