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00后社恐,都是装的

2022-05-11 11: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土卫六

社恐和社牛,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标签,同时出现在了00后身上。

00后线下社恐,线上社牛?你觉得是这样吗?/视觉中国

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社交分裂症”,还总结出了相关“症状”——

熟人面前岁月静好,上网立刻大呼小叫。

线下面基唯唯诺诺,线上论战头头是道。

校友群里隐姓埋名,互联网上八面玲珑。

很显然,前三半句代表社恐的一面,基本体现在熟人社群或者线上场景;而后三半句代表社牛的一面,主要是在互联网上隔空论战,或者隔着屏幕畅吐不快。

这种矛盾和分裂,难道就是00后社交生活的本质属性吗?

先上结论,并非如此。社交分裂症只是表象,尤其是其中社恐的一面,多数情况下是装出来的,并不是真的社恐。

社恐只是00后的态度

不是性格

首先要澄清一点,社交恐惧症不像社牛一样,后者单纯是个网络用语,而前者真的是一种心理疾病。

在医学上,社交恐惧症被定义为一种临床疾病,属于恐怖症的一种,密集恐惧症、幽闭恐惧症、广场恐惧症也属于这一类疾病。我们常说的强迫症、焦虑症和恐怖症并列,都隶属于心因性疾病。

真正的社恐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心悸、恶心等痛苦心理反应,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有时甚至需要药物治疗。

有没有一种可能,00后的社恐和郭德纲的“内向”,本质是一样的。

00后们自称人均社恐,显然不可能是心因性的社恐,而只是对非必要社交感到厌烦。这种厌烦心理,从00后对“团建”的态度中就能明显感觉出来。

脉脉提供的数据显示,“95后”中愿意参与团建的人数占比仅为11.4%,“00后”更是低至10.2%,而这一数据在“90后”职场人中还有21.6%。

00后尤其反感酒桌文化,部分90后也会如此,但表现不同。相当一部分00后根本就不会上酒桌,会找各种理由拒绝这种场合,实在没办法要上,就以一句“我酒精过敏”为由推辞,而90后还是会在半推半就中干下此杯,哪怕他们并不像70后、80后一样会说酒桌辞令。

桑泳是广州一名大三学生,她向新周刊记者透露,自己所在的高中班级毕业以来从来没有组织过班级聚会,因为“组织不起来”。大家更倾向于三五成群到网上找人组队玩剧本杀,而不是一堆人挤在餐桌前尬聊。

00后尤其喜欢剧本杀、密室逃脱这样的虚拟社交,而不喜欢老套的酒局和饭局,因为虚拟社交能回避针对隐私的拷问,直达快乐本身。而酒局和饭局中则象征着权力结构和社会等级,你无法表达自己,只能屈从于既有的权威之中,顺着长辈的意思说。

剧本杀营造的氛围感,在00后之间形成了强连接。/视觉中国

毫无疑问,00后是标榜自由个性的一代人,自由和个性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敢于说“不”。标榜社恐,与其说是00后的代际性格,倒不如说是一种对非必要社交说“不”的态度。

要知道,酒局饭局在“00前”眼中,可谓是必要社交。因为参与这些场合,意味着能和长辈上级更熟悉,能有机会得到长辈上级的更多关注,从而赢得更多晋升机会。

但对于这样一个社会分化、流动板结化的时期而言,晋升茫茫、上升通路狭窄,与其委曲求全为了渺茫的所谓机会,倒不如追求一点纯粹的快乐,直接做自己。毕竟,快乐才是最必要的事情。

“社交分裂症”是不存在的

人均“社牛”才是00后

2021年11月,《中国青年报》面向全国大学生开展关于“社交恐惧”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2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存在轻微“社恐”;6.90%表示自己有比较严重的“社恐”;还有0.64%表示,自己真的被医学上确诊为社交恐惧症。

80%以上的社恐率,却丝毫不影响00后们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己,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因为,个性的本质是表达,兴趣的本质是分享。作为互联网亚文化原住民的00后,自然不会缺席各类社交平台。

JK、汉服已经算主流亚文化圈层了,连转笔都有圈,真是服了00后。/深燃

即便是再内向的00后,都总会找到愿意发声的领域和平台。

盈超去年刚刚考上大学,她的性格十分内向,但她并没有成为日式的“废宅”一代,而是一名兴趣丰富的宝藏青年。盈超酷爱网络文学,不仅熟悉各类网络文学的作者、作品,甚至于作品中的故事情节都如数家珍,她还经常自己动笔写作,和同好们共同分享。

盈超经常会因为一些剧情是否合理而和同好们进行争论。这种争论通常会很激烈,每到这时候,盈超的表达欲就非常旺盛,她会为自己辩护,但当发现真的是自己的问题时也会“鸣金收兵”。

在和新周刊记者交谈的过程中,盈超自信而理智,几乎就是一种社牛大神的感觉。完全感受不到她有社恐的一面,但其实她很不喜欢团建式的聚会。

有的人认为,00后的“社交分裂”是体现在线上社牛线下社恐,但这种总结并不准确。00后并非在所有的线上社交平台都会表现出社牛的一面。

最突出的例子是微信。新周刊记者观察发现,有一部分的00后会“运营”自己的朋友圈,也就是说随着心境的不同,朋友圈显示的内容也是不同的——

开心的时候,朋友圈会放出过去的自拍照、打卡照,数量一般不多,最多放出四五条;不开心的时候就干脆什么都不显示,直接留下一条横线。

00后很少会在朋友圈里话痨,但同样是微信,如果是在兴趣群组里,00后们就会非常活跃。新周刊记者观察发现,以00后为主体的兴趣群组,群消息产生速率往往要比其他年龄段高出许多,最快10分钟就能达到999+。在微博、B站等平台,00后也十分活跃。

00后在线上也不一定都是社牛,朋友圈就是最好的例子。

另一方面,00后在线下社交中也并不总是社恐。尤其是兴趣群组组织的线下活动,00后往往会表现得很活跃。第一次面基可能会稍显生涩,虽然见了面,但依然在群上聊天;而之后的面基就会活跃很多。

00后喜欢玩梗,往往在面基之后,他们喜欢把一些群友比较带梗的照片P成表情包,形成从线下到线上的社交闭环。

总结下来,00后社恐还是社牛,并不取决于线上还是线下场景,而是取决于所面对的社交是否符合自己的心理需求。

对于00后而言,朋友圈里有父母、长辈、上级,和酒局饭局说话要注意一样,朋友圈里发的内容需要谨慎,但呈现出什么内容,那就必须由自己定义;而微博、B站、微信群组是个性和兴趣的延伸,可以敞开来聊,所以就尽显社牛本色了。

00后既要做自己

也要拒绝原子化

有人把00后社恐的一面,归因为社会结构导致的个人原子化。

德国政治学家汉娜 · 阿伦特曾说:“在现代社会中,原子化的个体是孤独的、埋头于物质享受的、完全私人化的,这样的个体普遍存在,并且每个个体之间没有强有力的联系。”

这种观点并不准确,00后的确是个性的一代,个性意味着要做自己,尽量减少对个人的限制,不是盲从他人。但个性化并不必然导致原子化,尽管看起来似乎是这样。

虽说是不听话,但也有点可爱,上级会因此生气吗?

相比起90后,00后更喜欢独居,而不是合租。除了避免不必要的社交之外,人和人生活习惯并不相同,合租必然会带来生活习惯上的龃龉,与其向别人妥协,不如自己一个人住。但这种独居,和日式的废宅独居是有本质不同的。

许多废宅青年是可以足不出户、面不见光的。00后可不是这样,他们热爱光。不止于此,00后们还要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

00后之间并非像原子或者沙粒一样,中间缺乏连接。恰恰相反,00后才是彼此之间连接最紧密的一代。

这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兴趣连接,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诸多亚文化圈层,诸如汉服文化、cosplay文化已经算是亚文化中的主流文化了。而一旦成为主流,00后就会将其更加细分,并向更小众的方向延伸。

除了兴趣连接之外,00后还是青睐陌生人社交的一代。

艾媒咨询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陌生人社交用户规模不断增长,2020年已接近6.5亿人。另一组来自Mob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在1995-2010年出生群体的线上社交兴趣倾向中,有超过40%的受访者偏好寻求有共同兴趣爱好的陌生人。

有一款叫作Dots的陌生人社交软件尤其受到00后的追捧。有00后表示:“Dots就是我的秘密花园,在微博、微信、QQ里我面对的都是熟人,要去扮演既定的角色,但在Dots不用在意长辈、同学的目光,没有人会觉得我中二、矫情。”

所谓的社交恐惧症、社交分裂症,在00后这里都是表象,真实的内里是00后的自信、自主、个性和阳光。

这不是丧一代,而是趣一代。

(注:桑泳、盈超为化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