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后真相时代,我们对虚假信息包容过度了
原创 Robin 神经现实 收录于合集 #周周发 105个
文献:Helgason, Beth Anne, and Daniel A. Effron. "It might become true: How prefactual thinking licenses dishones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22).
DOI:https://doi.org/10.1037/pspa0000308
作者:Robin | 封面:Limited Posters
在这个“后真相”时代里,虚假信息遍布,谣言、带节奏、虚假营销等真假难辨。与此同时,人们对虚假信息似乎越来越宽容。根据《牛津词典》的解释,“后真相”是指诉诸情感与个人信仰比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的一种情形。如今,社交媒体上的虚假信息之所以肆虐横行,其中的一个原因便是人们对其的宽容与辩护。虚假信息的传播已经成为了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削弱了人们对商品与政治的信任,还会蒙蔽人们的双眼、损害个人利益。那么,人们为什么会相信谎言,为什么愿意容忍虚假信息呢?
美国心理协会(APA)发表的一项研究探索了人们对谎言的道德判断情况。研究人员招募了3600多名参与者,并进行了6项实验。研究人员先让参与者阅读各种各样的被认定为“虚假”的陈述,然后让他们预测这些虚假陈述在未来是否可能成真。
在其中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让来自59个不同国家的447名MBA学生进行联想,想象朋友在简历上撒谎,如谎称自己有金融建模的技能。随后参与者将预测此谎言未来成真的可能性(例如,朋友已经报了金融课程vs朋友不会去学金融课程)。研究人员发现,当参与者预测谎言越有可能成真,对谎言的宽容度越高。换而言之,当朋友的谎言未来越有可能成真时,人们越不认为朋友的撒谎行为不道德,越会为朋友辩护,即使同样是撒了谎。
在另一项实验中,599名美国参与者观看了6条明显的虚假政治声明,这些声明分别属于不同党派。然后参与者将对这6条虚假声明进行预测,预测它们未来是否能成真。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属于什么党派,当人们认为此虚假声明未来能成真时,越不认为这些谎言是不道德的。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即使人们已经知道了信息是虚假的,如果让他们想象这条虚假消息如何成真,或预测这条虚假信息未来是否能成真,都能影响人们对此说谎行为的道德评判。如果人们认为虚假信息未来越能成真,便越不会认为制造并散播此虚假信息的行为是不道德的。
这项研究结果令人担忧,这意味着人们对散播谣言者、网暴者、虚假宣传者、政治阴谋者的宽容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即使这种撒谎行为造成了利益损害、精神创伤、信任崩塌,人们还是有可能不把这些行为归为不道德。只需一个小小的伎俩,或者说只要给人们“画饼”,让人们相信谎言未来能成真,那么人们就越能接受这些谎言。
这项研究不仅探讨了人们对谎言的道德判断误区背后的原因,还为“后真相”时期虚假信息肆虐的复杂性提供了线索。然而,类似研究还需要涵盖社会媒体上的谣言、虚假宣传、误传、新闻的反转再反转等具体情况,而不只是政治声明。此外,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影响虚假信息的传播方式与内容,需要更多的研究对此主题进行探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