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鲁敏《金色河流》:通过对一个人物的塑造,深化当代文学精神性写作实践
原创 胡 平 文学报
在作家鲁敏的长篇新作《金色河流》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家的小老板穆有衡在晚境回望一生。大善若水,金色奔流,穆有衡、何吉祥及其儿女们四十年的沧海桑田,从物质到非物质的代际相传,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向善之心,细小不舍与千金散尽中,交杂着民间智慧、商业精神的时代嬗变。
这位“有总”的形象,已经在鲁敏脑海中盘桓许多年。在若干人物传记、年代大事记、财经访谈、学术论著、演出与展览、教材与论文、剧本、录像视频、家书、论坛纪要、合同文本等材料的准备中,人物逐渐成型,故事也清晰起来。在鲁敏眼中,“金色河流”是生命的河流,“这泥沙俱下、这浑浊又生机勃勃的金色河流啊,伴随着有总一路奔腾,如何的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如何的聚沙成塔,沙里披金,如何的结绳记事,又流沙而忘。”
评论家胡平指出,鲁敏在这部新作中处理了“商战后题材”,以关于财富的归属、继承和捐赠所形成的某种典型色彩,成为中国故事的一种。在故事发展的不同阶段,有总及他身边的人群所产生的深刻强烈精神冲击和波动,使得这次书写形成了一部精神性写作的典范,胡平认为,“精神性写作在当下尚亟须发育”。
精神性写作的成功实验
鲁敏《金色河流》
胡平/文
鲁敏的创作不断开拓新的书写空间,近著长篇小说《金色河流》,已经开始涉及民营企业家的生活领域,显示出她开阔的胸襟和多样的笔触。
当然,她不想步商战文学后尘,处理的是商战后题材,选取一位患有重病面临人生终结的企业家穆有衡作为主人公,视角独到,寓意不俗。穆总一向喜欢人们称他为“有总”,意即要什么有什么。他是改革开放时代初期涌现的老板之一,从白手创业、抓住机遇到做大做强,不乏传奇经历。然而,事情总是有变化,人生总要划为阶段,来到生命的尽头,他不得不开始回首往事、交付后事。经过一番内心深处的挣扎和冲洗,他选择了将财富之河流淌到“所有的大街、所有的人们”中去。做出这个决定绝非轻易。实际上,关于财富的归属、继承和捐赠,已成为这一代企业家相继面临的课题,因而,关于有总的故事,便具有了某种典型色彩,属于中国故事的一种。
《金色河流》鲁敏/著
译林出版社
长篇中的人物不算多,他们主要是有总的家庭成员和密接者们,但带给读者的感受颇为复杂,这是由于围绕着当事者们发生的精神上的冲击和波动是深刻强烈的。这是一部精神性写作的典范,而精神性写作在当下尚亟须发育。
有总是一个腰缠满贯的富商,但来到终点时,钱对于他来讲已失去昔日的价值。鲁敏完全明白他的心思,特意描写到他坐在轮椅上还要去做的一些事。包括他来到久违的寿桃店前,望到曾经是半大孩子的门童已经长成壮汉。来到旧日的理发店今天的发廊前,怀念当年辫子小老板给他剪发的情景。他向家里保姆索要她的全家福照片,又索要保姆女儿、亲家公、亲家公哥哥的全家福照片,望着这些照片反复端详询问。显然,他是在留恋人生,而最留恋的不是金钱,是金色河流中流淌的金贵人情。他的大儿子穆沧患孤独症未婚,二儿子王桑已婚却是个丁克,这些曾经构成他订立遗嘱的主要障碍,使他发出警告,宣布没有孙辈便不将财产留给子女,却又终于发现,现成的物质并非对后代真正有益,并非是他真正想传达后人的价值。于是,这一辈企业家的故事来到一个新的转折点。鲁敏一开篇便将有总放在“临终”这一严峻情境下,迫使他经验一番人生最后时刻的精神苦旅。不仅是企业家,普通人也会来到这个时刻,作品直接切入了人在灵魂飘散前的感知。
这一代企业家中,有些人犯有“原罪”,有总也有他不愿轻示于人的心病。他的起家源自与老友何吉祥的合伙创业,第一桶金又与何吉祥的离世与临终托付有密切关联。以后,何妻沈红莲因生活困顿堕落失踪,女儿河山成为孤儿。有总虽凭借合作资金发达起来,却难以消弭内心的不安,派公关总监谢老师出面将河山以优厚条件领养起来,直到河山长大,就业、安排在身边。最后,在他的遗嘱中,出人意料地将河山指定为财产捐献机构的执行人。可以说,有总的一生,在事业上是成功的,广受人们称羡,但在精神上,承受的压力远非一般,他并不觉得自己比普通人过得更幸福。财富的最终去向,才使他彻底获得解脱。无疑,有总并非只知牟利之人,他具有令人尊敬的忏悔意识和赎罪理念。他所能做到的,超过了寻常人。忏悔意识和赎罪理念,这对于国人来说,是可贵的境界,作者通过对一个人物的塑造,深化了当代文学精神性写作实践。
不仅如此,作者也精细刻画了有总周围人们的灵魂成长。王桑与父亲的隔膜由来已久,他只称有总为“穆某”,没有按照有总的设计在官场逐步升迁,却“就低不就高”地去凹九空间做艺术展览,后致力振兴昆曲传统,使有总大为失望。他怀疑父亲抚养山河的动机是为他找个“小妈妈”,为继承家产勉强同意妻子丁宁人工授精。他的作为与常见家产纠纷案中年轻人扮演的角色大致相仿,但父亲后来的变化深切触动了他,尤其是通过录音了解到父亲对母亲的真实感情后,更理解了父亲的想法,转为尊敬父亲的创造与财富处置方案。
山河在失去双亲后,久已习惯玩世不恭,她来到穆家,也只是出于现实目的。她积极为穆沧的相亲出力,但后来被穆沧纯正无邪的精神世界所打动,产生了朴素的情感。谢老师尽心守职服务于有总,本怀潜伏报复之意。当年有总施展手段将他收归属下,他始终不忘积累素材,准备将来出版关于东家的传记。也是由于有总的转变,他有了更多元的思考和更开放的写作计划。
鲁敏谈《金色河流》
《金色河流》中,每个人物都在悄然发生着向善的变化,作者的功力则在于使这种变化毫不生涩并水到渠成。同时,在小说情节走向的背后,还隐藏着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愿景,于无意中,作品折射出一派新的时代氛围。
此外,鲁敏再次更新了自己的叙事策略,赋予小说作品异质的文体风格。作品篇幅有限,但内容上扑朔迷离;情节并不繁复,但解读上悬念丛生。这是缘由每个人物的面目并不清晰,心理上的迁移更在暗中发生,结局难以预测。特别在关于山河的身世上,长时间里迷雾重重,有待层层解剥,挑动了读者的神经。而小说又分明不属于悬疑一类,文中对涉及到的每种日常情状都写照细腻,生发充分,反而又使读者疑虑重重,注意力不容松懈。
简言之,它是一部文字显豁却具有阅读难度的作品,只有在细读中体会作者的用意。这使人想起施克洛夫斯基所说,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化,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读《金色河流》,是一个充分感受陌生化的审美过程,只有写作几十年的作家,才会流淌出这样老到的文笔。
小说文本存在两种字体,宋体和楷体。宋体为主体,承担着叙事的主要功能;楷体的嵌入则常常脱离叙事节点,转向人物的回忆、思绪的流离或旁白的跟进,产生了立体的讲述效果。同样惹眼的,是一些段落中黑体字的标注,如“永生口诀(素材72)”、“黑暗原罪史(思路一)”等,它们来自主要叙事人谢老师的记录——前面说过,谢老师一直在暗中搜集有总的材料。这些字体的变化形成有趣的语言试验,给人印象鲜明,透视出作者充满活力的创造。
新媒体编辑:张滢莹
配图:摄图网、出版书影
原标题:《鲁敏《金色河流》:通过对一个人物的塑造,深化当代文学精神性写作实践》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