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方舱和隔离点垃圾“动态清零”,收运指令从这支调度队发出
自本轮疫情暴发以来,上海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按照“四应四尽”要求,迅速建设了一批方舱医院和集中隔离点,垃圾产生量也从常规的每天300多吨,剧增到1400多吨。
面对大幅增长的涉疫垃圾,上海环境固处公司成立医废应急调度团队,由3名党员骨干带领,6名来自科信、财务、客服等不同业务条线的成员快速集结,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信念,跨前一步,主动对接全市方舱和集中隔离点垃圾收运需求,全力以赴确保涉疫垃圾动态清零。
小组九人集体照。本文图片 上海环境集团 供图
“点长制”模式见实效
为了加快集中隔离点垃圾清运,在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协调指导下,全市14区56个集中隔离点创新建立“点长制”,由各区安排专人驻点管控。固处公司医废应急调度团队与各点长做到点对点对接,及时掌握垃圾贮存点产废信息。
“点长制”建立初期,团队短时间内要开展大量的对接工作,相关的管理要求也要学习和摸索,沟通中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导致收运车辆空跑或装载率较低,极大影响了收运效率。团队抓住“垃圾量产运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从以往收运大数据里总结经验,如15平方米的集装箱贮存垃圾量约为2吨,每个床位每天产生约1.8千克垃圾,一袋涉疫垃圾约为5千克等浅显易懂的预估法,采取电话沟通、在线视频、图片类比等方式,让点长看了就能懂、懂了就能用,有效提升了产废预测精准度。
成员与点位长沟通。
为提升服务质量,党员骨干还提出了“一日三询”工作法:每日8点、15点、20点分三次与各点长对接涉疫垃圾清运信息及库存量。通过高频互动,实时掌握点位需求,确保运力精准调配。
成员去现场指导沟通。
精准施策提高效能
随着隔离点的增多和大规模核酸检测,医废量骤增,由于点多面广,对及时收运带来了很大影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团队将医废收运“最后一公里”模式,应用到隔离点垃圾清运工作中。
比如,团队综合分析某郊区点位贮存能力、场地面积、交通条件等情况,结合车辆收运路线,提出在该区选择某大型隔离点作为集中直运点,通过“小车”换“大车”的模式,由各区落实短驳,该点位一次可接收来自周边8个小型点位的垃圾,原本需要10个小时完成的直运任务缩短为7个小时。
点位涉疫垃圾收运。
4月初,针对一批方舱医院的涉疫垃圾贮存点选址及设施建设情况,团队主动作为,根据场地实际,提出防雨淋、防扬撒、防渗漏等专业建议,并针对贮存能力不足等情况,提出用集装箱作为涉疫垃圾应急储存设施,提升了涉疫垃圾贮存点的设施规范化水平。
随着方舱涉疫垃圾剧增,部分点位涉疫垃圾几个小时内就超过库存,团队积极研究,在大型点位,试行并推广“装载车+自卸车”的涉疫垃圾应急机械化清运模式,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有力促进了全市涉疫垃圾动态清零。
雨天医废车收运。
构建起涉疫垃圾对接调度基本体系
每天接打电话1000余次,日通话50余个小时,回复微信群聊10000余条……这些就是9名成员每天坚守岗位的常规操作。50余天来,每天数百个点位的产废信息在电话里交汇,成员一手握电话,一手快速记录着相关信息,声音早已沙哑,来不及喝水,没有一顿饭是安安静静吃完的,经常是被无数个电话打断。一本本厚厚的笔记本,大家记得密密麻麻,成为团队的“作战法宝”。
成员一边打电话、一边做在线文档记录。
团队每晚12点开始梳理当日所有点位的清运情况,常常一直干到凌晨一两点。这个时候,总有人会说“最后的收尾工作我来做”,但是团队中没有一个人会提前休息,大家并肩作战,直到核对完全部信息,制定出次日调度计划。有好多次大家都是在天亮前才打个盹,不到6点钟又被电话“叫醒”了。如果遇到产废量剧增的点位,团队还要连夜调度,迅速解决积压问题。
团队成员坚信,只有信息收集的越全面,调度计划才能越精准,收运工作才会更高效。3月中旬以来,他们经历了集中隔离点建设、全员核酸检测到方舱的投入使用等一场场大仗硬仗,构建起了全市集中隔离点和方舱涉疫垃圾对接调度的基本体系,为及时、有序、高效收运奠定了基础。随着集团医废应急服务对接力量的加入,以及分区分级收运模式的实施,固处公司医废收运的工作成效显著。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