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长三角议事厅|建议在上海四地探索设立“暗夜保护地”
很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在农村的朋友都应该会有这样的记忆:夏夜,在户外纳凉,躺在凉床或躺椅上就可以看到天上的璀璨银河与满天星斗。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深入推进,空气污染与光污染愈发严重,地球外围大气圈层“混沌度”日益提高,导致自然的昼夜模式被破坏,使得仰望星空成为了一种奢望,现在不仅在城市(有研究说约有2/3的全球城市已经看不到星空),即使在大部分农村也看不到银河和主要星座,夏天的夜晚也很难看到满天星辰。对当下的很多孩子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而言,“数星星”竟然成为一种奢侈品。
面对人类共同的星空资源和遗产正在消失的大趋势,全球不少科学家、天文学家和环境保护人士呼吁,应该重视应对日益严重的光污染。国际暗夜协会(International Dark-Sky Association,IDA)、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国际组织提出了“暗夜保护地”的概念,按照所处位置及覆盖广度、申报严格程度等标准主要分为城市暗夜区、国际暗夜社区、国际暗夜公园、国际暗夜保护区与国际暗夜庇护区等五种类型(如图所示),并在全球开展暗夜保护地认证与评选。
IDA划分的5类暗夜保护地 资料来源:宋子燕等,《国际暗夜社区:离都市最近的星空公园》,2022年3月,中规院
截至 2021年12月,《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已更新至293个。2018年,经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暗夜委员会审核,中国西藏阿里和那曲两地的“暗夜保护地”被正式收录到《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中,成为中国首批获得国际组织认可的暗夜保护地。截至目前,除了阿里和那曲,中国还有黄海湿地野鹿荡、山西洪谷、江西葛源、河北照金等地入选《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
进入新时代,国内很多大城市也陆续探索“暗夜保护”并提出相应发展“暗夜经济”,在这方面,成都、深圳等地走在前列。如成都市2019年9月发布《成都市中心城区景观照明专项规划(2017—2025)》,提出“城市景观照明将采取亮灯分时控制等六大节能措施,重点针对住宅区及周边进行专门研究,减少光污染。其中针对亮灯分时控制,分为‘节假日、平时、深夜’三种模式……”“按照该亮则亮、该暗则暗、合理分区、光暗平衡,减少城市光污染源产生的原则,划定暗夜保护区,包括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环城生态区及其他自然生态区、居民集中区、工业区等”。
又如深圳市2021年9月发布实施《深圳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2021-2035)》),提出“将建设大鹏星空公园,打造深圳市暗夜保护示范区”,深圳“将依托位于大鹏新区西涌的深圳市天文台建设‘大鹏星空公园’,规划星空体验区、望远镜观测区及旅游服务区,观赏深圳暗夜星空自然资源,形成集夜空保护、星空观测、星空摄影、度假旅游、科普讲解于一体的特色夜间活动……力争将该公园建设成为‘平衡城市夜间公众活动与生态保护需求’引领城市新型夜间经济形式(暗夜经济)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划定暗夜保护区,开展暗夜保护,引领夜间的生态修复与暗夜经济,是深圳城市发展的一大创新和亮点。
上海作为拥有2500万人口的大都市,每当夜幕降临,灯火辉煌,霓虹闪烁,绚烂的夜景是上海城市的一张名片;在中国夜景卫星图中,上海无疑是长江口最引人注目的一颗璀璨明珠。但硬币的反面就是,上海的光污染严重,城市照明及夜晚景观的绿色环保程度还有待提高。如何将缤纷的视觉体验度转化为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基于上述分析,上海有必要以优化照明体系为抓手,探索推动暗夜保护乃至发展暗夜经济,这在践行“双碳战略”的当下更有现实意义。根据全面分析与深入比较研究,我们认为上海有四个地方可以考虑设立“暗夜保护地”,第一处是松江佘山,第二处是崇明东滩,第三处是奉贤海湾,第四处是临港南汇新城(如表所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也可以探索暗夜保护及暗夜经济。但由于跨行政区,此处不展开,可另行研究
上海四地设立“暗夜保护地”的探索
设立“暗夜保护地”,一来可以让市民足不出“沪”就能仰望一片清澈的星空,“与星星对话”,恢复童趣,有助于促进市民对星空科普的探寻,提升市民的获得感;二来可以恢复自然的昼夜模式,改变环境的微妙平衡,促进野生动植物生长,有助于构建良好生态系统;三来可以改善照明体系,防治光污染,有助于节能环保,更好践行双碳战略;四来可以因地制宜,积极拓展暗夜经济或星空经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开展“暗夜保护”,既有必要性,也有紧迫性。
最后,在总体层面上,针对上海开展暗夜保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及时修订《上海市景观照明总体规划》(2017版)等有关规划,纳入“暗夜保护”相关内容,并出台景观照明规划实施方案,相应成立由绿容、规自、环保、文旅等委办局一体参与的协同工作机制,统筹全市照明体系优化及暗夜保护任务;
第二,有关区政府(松江、奉贤、崇明)或功能区管委会(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对所辖区域设立“暗夜保护地”开展可行性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并明晰实施路径;
第三,切实推动存量照明体系优化,加强增量照明的高标配置,将智慧照明、绿色照明纳入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基建”体系;
第四,加强与上海市照明学会、中国星空会等行业组织的紧密联动,在制定暗夜保护技术方案、申报“国际暗夜保护地”认证等方面获取有力支撑。
(作者杨小明系福卡智库高级咨询顾问)
--------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