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环保部转发时评谈“舍弗勒”事件:汽车业长期漠视供应链污染
这两天,一家名叫“舍弗勒”的德国企业上了头条。起因是其中华区CEO致信上海当地政府,称其滚针原材料供应商 “由于环保方面的原因”,自9月10日起被“断电停产,拆除相关生产设备”;将导致“49家汽车整车厂的200多个车型从9月19日开始陆续全面停产”,供货缺口期将可能造成“中国汽车产量300多万辆的减产,相当于三千亿人民币的产值损失”。
舍弗勒提到的供应商名称是上海界龙金属拉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界龙”)。面对断供危机,舍弗勒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有关政府部门在不违反相关环保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允许界龙继续......提供3个月的冷拔钢丝服务,保证供应商切换所必要的准备时间[1]”。
巨大的潜在损失和对产业的影响,让很多人对企业心生同情,甚至对强化环境监管的经济影响产生担忧。诚然,个案问题需要多方研讨,寻求最佳解决方案,但这家德企在自身的环境管理中,难道真的不需要反思吗?
经查,界龙为浦东新区2017年度区级重点监管企业。根据蔚蓝地图环境监管记录数据平台显示,2012年7月和2013年6月,界龙曾两次违反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2];
2017年4月,界龙又因“排放的污水水质超标”,违反《上海市排水管理条例》被城管执法局处以1000元罚款[3]。
本文图均为 微博@环保部发布 图显然,界龙的环境风险并非没有预警,这些环境监管记录均可以公开查到,而宣称“环保理念在产品开发、采购、生产、材料的供应及处理时被列为首要因素[4]”的舍弗勒,为何此前没有意识到供应商存在的这些污染问题呢?
汽车产业供应链很长,其中包括多个高耗能高污染环节,其污染问题绝不只限于顶针生产。早在2016年,环保组织绿色江南、绿行齐鲁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就针对汽车供应链的环境污染展开调研,发现多家知名车企的轮胎、轮毂、发动机、传动系统、钢材、玻璃等零配件疑似供应商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违规。然而当环保组织尝试就疑似供应商的环境违规与汽车品牌进行沟通时,大多数选择了沉默应对。
截止目前,只有丰田、大众等推动供应商就监管记录的原因,及整改措施进行公开说明。
福特、通用汽车、起亚、奇瑞等知名品牌仍在回避环境责任,将供应链生产给环境带来的负荷撇给社区和公众承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苹果、华为、Levi’s、溢达等一批IT和纺织品牌,已经在积极应用环境数据,每年推动数以百计的问题供应商整改。
面对空气、水和土壤污染的严峻形势,大规模治理已经在中国展开,强化环境监管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显然,真正的风险源不是强化监管,而是产业链长期漠视污染问题。
我们建议,各大汽车品牌以此次舍弗勒断供危机为教训,从检索和核查供应链的环境合规表现入手,对供应链的环境风险进行一次彻底的“摸底”,切实解决产业生产过程造成的污染问题,迈向环保、节能、低碳的绿色发展之路。(蔚蓝地图)
(原标题:从被停产说起:配件断供危机凸显汽车产业长期漠视供应链污染)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