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北大学神韦东奕:帮博士团队解决难题却拒收酬劳,我看到了孩子最“贵”的三点

2022-05-10 11: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阿呆爸 阿呆爸育儿

这是阿呆爸第544篇原创

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泡芙

大家好,这里是阿呆爸育儿。

这几天,北大学神韦东奕又上热搜了!

原来有一个由6个博士组成的团队在研究中遇到了难题,一起钻研了4个多月也没解决。

后来他们辗转找到了韦东奕,想让他帮忙看下。

结果没过多久,韦东奕就把全部方程发过来,调试之后成功了。

帮了这么大忙,团队这边坚持要给钱作为感谢,没想到韦东奕坚持不要,觉得太简单了,没必要给钱。

后来没办法,团队就把钱充进他的交通卡里了。

在如今这个人人都在追求赚大钱的时代,像韦东奕这样简单纯粹的人实在太少了。

有人可能觉得奇怪,这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人,不会是作秀吧!

但真正了解韦东奕后你会发现,降低对物质的渴望,确实是他最真实的作风。

韦东奕最开始被关注时,就非常的另类。当时,他提着一袋包子,手里抱着一个很大的矿泉水瓶,走在北大校园里。

因为年轻,采访者误以为他是学生。他腼腆地笑着,谦虚地表明了自己老师的身份,对自己过往的优秀更是一带而过。

最初,评论里有人吐槽他的外貌,甚至称北大的老师若是如此,宁愿不让自己的孩子去读。

直到有人在网上科普了关于他的事迹,大家才发现他看似平淡的字里行间中,藏了多少辉煌。

中学时,韦东奕两次满分夺得国际奥赛金牌,保送北大。大学时期,在丘成桐数学竞赛,一人便夺得四项金奖,至今都是最高纪录,无人打破。

大学临近毕业,他便收到了哈佛等世界顶级学府抛来的橄榄枝,甚至承诺只要他愿意去,可以不考英语。

面对种种诱惑,韦东奕不为所动,依然选择在母校继续深入钻研。读研期间,他在顶级期刊发布了4篇论文,被北大老师称为真正的天才。

在对学神的热评中,最多的褒义词汇,除了聪明,便是纯粹。他纯粹追求的只是科研的进步,但是这样的纯粹和快乐,谁又能说是错误的选择呢?

或许我们应该反思,以赚钱为导向的读书追求是否过于狂热?

其实,读书本质上不是为了成为富豪,而是成为独立自主,内心充盈、不伤害社会,甚至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而在韦东奕身上,我们也看到了最珍贵的三种能力。

01.

对生活的掌控力

人们对于天才总是存在各种误解,认为他们生活不能自理、情商低等等,在影视作品中反映得更加明显。

比如,在《生活大爆炸》中,智商高达187但情商相当低的物理天才谢尔顿,电影《雨人》中过目不忘但患有自闭症的雷蒙·巴比特等。

在韦东奕以北大数学天才的名头冲上热搜时,人们也关心他除了拥有高智商外,生活方面是否能够完全自理。

对此,同在北大任职的教育学院丁延庆教授回应道:“韦神他完全正常。你近距离了解就会发现,他们根本没有像人们所说的生活不能自理。”

所以说,天才往往只是专注于真正想做的事,或许他们对外表没有过多苛求,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将自己的生活料理好。

现代行为科学中有个重要的理论,称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该理论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部分。并且该理论认为只有在满足了低层次需求的前提下,才能够满足高层次需求。

也就是说在自我实现需求满足之前,我们必须先满足生理等低层次的需求。

易中天也曾说:“一个人要想人格独立,必须要经济独立。”

经济独立并不是要大富大贵,而是有自己的一份事业,能养活自己,满足最基本的欲望,这样才能培养对生活的掌控力。

当物质不依附他人,不受他人影响时,精神才能自由。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讲述了女大学生范金成毕业十年后仍在家啃老的事情。

范金成从小到大都没有得到过家人的肯定,甚至遭到殴打。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她日渐压抑,最后造成了社交恐惧症,严重影响到她日后的工作。

即使在十年前就拥有大学文凭,她依旧没办法自立更生,在家一呆就是十年。

这十年她也努力争取过工作,但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以失败告终。

十年前的大学生相比如今更为难得,经过十年的打拼,本来应该成为职场上独当一面的独立女性,如今只能困在家中虚度光阴,失去了快速成长的机会,不免令人唏嘘。

一个人拥有养活自己的本领,才是安身立命的底气,也是变得更好更优秀的重要条件之一。

易卜生曾说:世界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立的人。

只有独立自主,才能掌控生活,收获成长,从而变成更好的人,找到自己的追求所在,实现自己的价值。

要学会自己掌控生活,别让生活掌控了你。

02.

对人生的选择力

韦东奕在数学竞赛拿奖方面确实无敌,高中时期在全球奥赛金牌就拿了两块。

当然,这还不包括大学时获得的各项奖学金和其他更高级的精彩,称他为“数学竞赛之王”也并不为过。

如今的韦东奕,在北大担任助理教授,已是绝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峰。其实以他的聪明才智他可以过得更好。

不谈他各项逆天的竞赛记录,单靠北大学子的名头他便可以轻松找到不错的工作。

或者申请个顶尖的外国高校,镀金回来找工作薪酬待遇更是迈上新台阶,事实上麻省理工也确实争取过他。

但韦东奕却选择放弃世界顶级名校的橄榄枝,也放弃了世俗眼中高薪的前途。

他坚持心中理想,坚持为科研而奋斗。

可能大家认为韦东奕的数学本就厉害,选择数学方向研究是水到渠成,并没有脱离原本的舒适区。

但是竞赛与科研还是存在许多的不同点,竞赛是就已证实的知识进行考察,可以理解成在画好地图的迷宫里寻找出口。

科研则是在黑暗中孤独地求索,经历一次次的失败,没有坚定的意志很难发现隐藏其中的绝世珍宝。

这条路艰难且孤独,但对他来说纯粹又迷人。

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他甘之如饴。

人一生中要做无数的选择,这一个个选择基于自身意愿,也一步步构成了你自己。

你可以选择成为大众眼中的成功人士,也可以选择做大家没那么认可,但自己想做的事情。

不过,这一切都要基于你喜欢且有能力去做这个选择。

之前在高考时,获得湖南省文科第4名的钟芳容同学就选择了大众认为没有“钱途”的考古专业,许多网友大为不解,因为此事该话题甚至直接冲上热搜。

网友意见大致可归纳为:身为留守儿童,明明家中不富裕,都是能够考上北大的实力,为什么不选择更能赚钱的专业来为家里减轻负担?

钟同学回应道:“我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受到樊锦诗先生的影响,所以报考了考古专业。”

不管所爱如何不受人待见,但已经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力拼搏,那便坦然选择。

就像另一位网友所说:“北大的考古系很厉害的好嘛!”

对人生的选择力,其本质指的是精神上的自主性。

选择是有门槛的,凡事也难免有舍有得。

只要坚定自己想要的,努力奋斗,就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赚得一个更好的基础盘,在选择后依旧初心不变。

03.

拥有主动贡献的能力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丁延庆教授曾引用《论语》来评价韦东奕:“刚毅木讷近乎仁。”

大致意思是,表情刚毅言语木讷的人可能更接近好人。

《论语》中还有一句话:“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能说会道,巧言令色的人大概率不是好人。

丁教授谈及目前的教育,感慨道:很多父母和家长就是有问题。他们为孩子刚毅木讷而苦恼,竟然希望把孩子培养成花言巧语、巧言令色的人。

可见,将孩子培养成为好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相当重要。

先不谈对社会做出多伟大的奉献,做好人最基本的是将心比心,不要给人添麻烦。这也是对社会的责任心。

不要小看一个人的过失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也不要小看一个人的安分对社会付出的贡献。

新冠疫情刚开始时,少部分人为了自己一时的方便,不想隔离,想当然认为自己不会造成多严重的后果,便谎报信息,结果就造成多地“毒王”事件。

因为他们的过错,让因此被感染的群众遭受无妄之灾,也让一线工作者的工作量急剧上升。

对社会有责任心并不是要求你要做多大贡献,只要你不给社会添麻烦,尽自己所能付出。就是值得肯定的。

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事。

我们或许无法如北大数学天才那样参加奥数为国争光,专研学术为人类知识发展做奉献,也无法如袁老那般研发杂交水稻,让全中国人民吃饱饭。

但是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去承担自己的那份社会责任。

04.

不得不承认一个残酷的事实,天才只是少数,我们绝大多数人始终是平凡人。

在某些领域,天赋间差距大到一定程度,这条鸿沟仅仅依靠勤奋填平始终是天方夜谭。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难免会产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逼迫着孩子一刻不停地朝前狂奔,换来的却是双方的身心俱疲。

在如今竞争愈发激烈的教育环境中,从韦神的身上,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品质也非常重要。

作家刘继荣也曾经为女儿成绩中等,没有理想抱负而苦恼。

不管自己怎么督促女儿学习,孩子累到感冒发烧依旧只考到班级第23名。

相比于同龄人想成为英雄的梦想,自己的女儿却跟刘继荣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但就是这样“成绩平平、不知道上进”的女孩子,却是班里人缘最好的学生。

后来刘继荣释怀了,说道:“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所以说,聪明的父母,从来不逼迫孩子成为某一类人,而是会教育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坚定自身选择,具有社会责任心的好人。

或许,这便是父母能给孩子的最能受益终生的财富。

作者简介:泡芙:有一双发现生活中美的眼睛,对文字和美食始终保持热忱。

· 今日互动 ·

对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你有哪些建议呢?

原标题:《北大学神韦东奕:帮博士团队解决难题,却拒收酬劳,我看到了孩子最“贵”的三点》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