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什么是戏剧性?如何创造戏剧性?

2022-05-10 19: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许道军,上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创意写作研究》(辑刊)主编。出版专著《故事工坊(修订版)》《经典电影如何讲故事》《创意写作:基础理论与训练》《创意写作十五堂课》《作为学术科目的创意写作研究》5部,译著《作为学术科目的创意写作研究》1部,主编“上海大学创意写作丛书”二辑,担任《创意写作教程》《大学创意写作》等3部教材的执行主编。文学作品在90多家报纸杂志发表或转载。

本文整理自《经典电影如何讲故事》许道军 著

有删减

什么是戏剧性?

“戏剧性”是一个与 “戏剧”关联密切,但又不专属戏剧的概念。 除了戏剧,我们同样可以在小说、诗歌、散文、电影、电视剧、回忆录甚至几乎所有文体中感受到它。一个故事有无戏剧性,取决于各要素性质及组合方式。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行动、见解、感情等故事要素天然具有戏剧性,只有精心在生活中选取或巧妙设计才能够获得。同时,戏剧性也是一种感受,有时候我们很难准确说出它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但却能准确获得 “有趣”的审美感受。此处的 “有趣”不简单等同于 “喜剧” “滑稽” “幽默” “游戏”等,悲剧、沉重的故事也 “有趣”,是一种精神层面、审美层面的 “愉悦”。在故事要素中,我们可以直接感受,也可以通过行动和情节的骤变、反转以及对关键信息的隐藏与揭露来间接感受。

戏剧性如何形成?

一般来说,它首先来自故事的整体,也就是说,戏剧性首先来自故事所有要素的有意味设计,来自故事核的规定。故事的实质如下:

从前 (时间。如果强调时间,那么故事一定发生在错误的时间),在一个地方 (地点。如果强调地点,那么故事一定发生在错误的地点),有一个人 (主人公,核心事件选定的人物。对于要发生的事件,主人公一定是不合适的人),想要/做 (动机和逻辑。或者主人公自不量力,或者事件势在必行、不可不做)……后来,成功了 (核心行动及结果1。正义必胜)/失败了 (核心行动及结果2。有价值的失败)。

就故事核来说,戏剧性可以概括为:

在一个 (错误的)时间或一个 (错误的)地点,有一个 (不合适的)人,做了一件 (不合适的)事情,结果他 (成功了/失败了)。

戏剧性首先集中于故事核上。换句话说,一个故事如果要 “有趣”,它在作为 “种子”的时候就必须 “有趣”。故事的 “趣味点”不止一个,因此戏剧性的形成也不止一种途径。

如何创造戏剧性?

1.行动发生的时间不适宜

行动总是发生在适宜的时间和空间。如果与发生的时间相悖,那么它就成为 “奇观”,引人注目。比如环游世界是一件惬意的事情,但如果发生在十九世纪,且一定要在八十天内完成,凭借当时的工具和认知,这个行动就显得非常不合时宜,“很疯狂”,于是产生了戏剧性 (《环游世界八十天》)。与时间相关的戏剧性,一般指向 “时长”与 “时代”。“时长”一般指 “完成任务的时间不够”,如 《环游寻梦记》《唐人街探案》《生死时速》《敦刻尔克》等;而 “时代”一般指人物的行动超前或滞后于某个时代,或者穿越了时代,比如 《蝴蝶效应》《触不到的恋人》 《穿越时空爱上你》 《终结者》 《古今大战秦俑 情》等。

2.行动发生的地点不适宜

一个正确的行动即使处于正确的时间,但如果处于错误的空间,同样显得不适宜,必定从一开始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或者遭到误解、反对。几乎所有的探险、恐怖、灵异电影故事,特别是 “凶宅”故事,行动都会因故事发生的地点错误而惊心动魄。尼奥在墨菲斯的指引下,才发现人类一直受 “矩阵”控制,而自己一直生活在虚拟世界中 (《黑客帝国》);楚门从小到大生活在桃源岛小城,自觉与身边的人别无两样,却不知道生活的每一秒钟都有上千部摄像机对着他 (《楚门的世界》)。穿越类电影故事也同样如此,人物的行动除了要面对 “错误的时间”,还要面对 “错误的地点”。

3.人物身份与行为存在反差

一个人做与身份相称的事,只能说是日常工作;而如果做了一件与身份不一致甚至相反的事,行动就具有了戏剧性,事件就成了故事。比如,一个贼不去偷盗,反而阻止同伙对受害者实行偷盗 (《天下无贼》);一群强盗剿灭另一群强盗的目标不是钱财,而居然是 “公平”(《让子弹飞》);销毁魔戒、拯救 “中土”世界的任务居然落在四个小孩身上 (《指环王》)。此外,《小鬼当家》《自古英雄出少年》等也是如此。有时候,“对立并不一定是坏人”,在 《三块广告牌》故事中,警长威洛比出钱给米尔德雷德租广告牌反对自己,警员洛克威尔被解雇后帮助致其失业的米尔德雷德追捕真凶,二人一笑泯恩仇; 《血战钢锯岭》的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上战场却拒绝拿枪,但他不是懦夫也不是叛徒。

爱情故事的 “高低配”,也属于人物身份与行为的反差,而且这几乎是所有爱情故事恒定的 “潜规则”。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主人公是贫穷的人间小伙与貌美富足的天仙;白娘子与许仙是 “人与妖”的故事;《梁祝》故事中,对比情敌马文才,梁山伯的财势条件显然配不上身为员外女儿的祝英台。国外也有许多此类故事,比如贵族子弟与妓女 (《茶花女》)。《廊桥遗梦》倒是讲了一个 “门当户对”的故事,家庭妇女弗朗西斯卡与 《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罗伯特·金凯都是普通公民,然而他们感人至深的 “爱情”本质上却是出轨。

4.人物行动与结果存在反差

行动事与愿违,导致一个又一个不曾预料、也不希望的结果,这种反差也是戏剧性的一个来源。比如,反抗悲剧命运却导致悲剧命运加速到来,像 《俄狄浦斯王》 《无极》等;想要摆脱某种坏的东西,抛弃了之后却发现是最宝贵的东西 《黑骏马》等。或者相反,没有摆脱掉反而因此受益,像 《疯狂的石头》等;得到了一直想要的东西,却发现不可能再拥有或已经没有价值,比如 《两杆大烟枪》等;一直想得到却不能如愿,最后发现没有其实生活得更幸福、得到的更多,比如 《泰囧》;以为过不去这道坎却意外顺风顺水,如 《驴得水》。这些故事,有些是悲剧,有些是喜剧,有些是滑稽剧,但种种反差存在于其间,关乎趣味,也关乎主题。

5.故事事件跟日常生活存在反差

这样的事件在我们身边是看不到的,或是很少见到的。它们或具有异国情调,或是异质文明,我们很难发现真正跟日常同构的事情。比如,两个相互仇视的人以匿名的形式交往后,反而都爱上了对方(《街角商店》《电子情书》);一个律师忽然丧失了说谎的能力 (《大话王》);几个牙买加人决定以雪橇队的名义参加奥运会,尽管牙买加这个地方连雪都没有 (《冰上轻驰》);一个男人发现自己被克隆人顶替(《第六日》)。“反日常”几乎是所有故事戏剧性的基础,只不过有的故事的核心设定更加离奇,而有的故事则由于题材类型和审美取向,着意模仿日常生活。

6.事件与意义不一致

小事件,大意义;大事件,小意义,或者无意义;同样的事件,发掘出与整个时代语境不同的意义。比如 《山楂树之恋》中刻意回避身体欲望的清纯爱情。那些来自偏远地方或遥远过去的故事事件,像《边城》《野山》等,在现代化、全球化的今天,或许在 “量”上处于绝对少数派,在影响力上处于绝对劣势,被边缘化,不被理解,现实中也并无多少人愿意模仿。但它们仍旧有自己的价值,对我们当下的生活是一个补充和修正,给我们提供了异于日常的状态。

7.人物关系设置的反差

相声搭档捧哏和逗哏站在一起,不说话就引人发笑,因为他们从外形到性格特点都形成了反差。电影故事中的人物配置也是如此,比如重大行动团队中一定要配置冒失鬼、小孩或内奸等这样的异质队友来增添戏剧性,如 《侏罗纪公园》《金刚》《夺宝奇兵》等。

8.类型故事的特殊规定性

类型故事也有各自稳定的戏剧性,比如武侠故事,解决问题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但都 “舍近求远”“缘木求鱼”:一是有事不告官,一定要自行解决,但自己往往没有客观、公正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多没有经验,总是把事情从很糟搞到更糟;二是有话不好好说,凡是主持公道、讲理的大会,最后都变成了全武行,越讲越乱。在惊悚/灵异故事中,主人公理应小心谨慎,但一定会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身陷险境。侦探故事,绝顶聪明的侦探总要配一个愚蠢的助手,而在最后“说案”环节,“坏人”总是 “死于话多”。

原标题:《什么是戏剧性?如何创造戏剧性?》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