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责任在左,利益在右,ESG到底怎么投?
原创 甲子光年 甲子光年
若不辨真伪,吃亏便是代价!
整理 | 柚李Youli
编辑 | 栗子
4月27日,中国科技产业智库「甲子光年」在线上举办2022「甲子引力X」数字经济高峰论坛。
在当天上午的“责任or利润,ESG到底投什么”圆桌论坛中,甲子光年投行副总裁姚思敏、清新资本创始合伙人胡宇晨、青域基金合伙人牟颖、新希望集团投资总监&首席投资官余峰、绿动资本创始合伙人&首席运营官张国津等嘉宾,共同交流了目前ESG赛道的投资现状与未来的趋势与机遇。
ESG,即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缩写,是一种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ESG投资在全球市场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实践和表现。相较之下,中国的ESG投资还处于早期阶段。
近两年,随着“双碳”战略的提出,以及“共同富裕”共识的达成,中国ESG投资市场开始“变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那么,当前中外ESG投资之间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国ESG投资面临的风险、挑战以及发展趋势是什么?该如何在责任与利益之间做平衡?对于这些大家迫切想要知道答案的问题,或许,可以从此次的圆桌讨论中获知一二。
1.中外ESG投资的阶段性差异
目前,中外的ESG投资差异非常大。中外的ESG投资除了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一样,在理念、实操以及具体发展趋势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ESG投资在全球市场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实践和表现,无论投资规模还是体量、占比都比较可观;相比之下,中国的ESG投资还处于早期阶段:践行时间短,评价方法、体系以及实操经验等都不够完善。
对此,绿动资本创始合伙人&首席运营官张国津认为,中外在ESG方面投资的差异,主要原因就是所处阶段不同。
ESG投资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最早期的“责任投资”,即SRI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ing )。这一阶段是ESG的早期,更偏重于S(社会责任)这一层面。从这一阶段到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责任投资采取负面排除方法,即把有害于社会的投资机会排除在外。90年代至今,才真正进入到ESG投资阶段。
张国津认为,相较于早期的责任投资,ESG投资涉及的方面更齐全,不仅涉及社会责任,还涉及到环境、公司治理。而且ESG投资的投资决策更主动,不是仅做负面排除,而是进行正面筛选,进行主动评估。
与此同时,ESG投资框架还有还有一个更细的分支是影响力投资。影响力投资的目标更清楚,且结果需要量化。ESG投资和影响力投资最大的不同在于所投资领域、市场有一定区别。
“中国现在还处于ESG早期阶段,目前专注影响力投资的机构比较少,越来越多的机构在想在这一方面做的更多,这需要整个投资界,包括相关的生态圈一起来推动。”张国津说道。
在清新资本创始合伙人胡宇晨看来,ESG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偏向于被动型投资,不触及禁忌、不违反规定,便可以认定为符合ESG的投资;
第二阶段是影响力投资。国外目前普遍已经进入这个阶段,偏向于主动投资,会去追求一些产生正面影响的投资结果,同时有量化指标,涵盖范围也要比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更广,除却本身的环境、社会责任、合规性相关指标,还包括消除贫穷、消除饥饿、教育的公平性、性别平等等;
第三阶段,是如何把社会责任、追求正面影响与财务回报性相结合起来的阶段,比如欧洲的碳金融市场、金融创新发展得如火如荼,更为重要的是对整个欧洲市场工业方面的碳减排起到非常大的加速作用。
胡宇晨表示,目前中国还处于一个第一阶段往第二、第三阶段发展的历程中,需要通过投资理念的传播,加速国内对ESG、影响力投资,甚至未来碳市场的推动。
虽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但中外投资机构都面临着一个相同的难题,就是在一定周期内获得良好的投资收益。那ESG投资是否存在着责任和财务回报的矛盾?投资人又该如何看待责任和利益的平衡?
2.责任VS利益,摇摆的天平两端
新希望集团投资总监&首席投资官余峰认为,作为产业方的代表,站在新希望的角度来看,进行投资时需要考虑的会与一般的基金有所差异,因为它的投资本身要展示一个集团的形象。除了财务回报之外的责任,还包括一些社会责任。
“我们希望看到新希望集团投资的理念,也能够体现出一些价值观。”余峰表示,对企业战投来说,财务压力较小,从短期回报来看,获取财务回报的需求并不迫切。因此,要从企业战投的角度进行ESG投资,将目光放长远。
例如,当前新希望做的食品溯源投资,其中涉及区块链等科技,但这个技术投入的最后获利方不一定是新希望。站在新希望的角度来看,这相当于企业战投的一种ESG,愿意投类似的技术,推广相关的第三方公司,即使第一部分的利润不一定体现在新希望集团上,但随着整个生态的发展,食品安全的提升,从长期来看对新希望集团而言,能带来更长远的收益。
在青域基金合伙人牟颖看来,责任与利益对应到投资领域,核心在于两点:一是风险的约束,二是投资价格的识别。
从风险约束的角度来说,青域基金早期的投资是沿着节能、环保,到新能源,到产业绿色升级,再到现在的循环经济等绿色产业发展变革做的部署,在做项目选择的时候,首先对类似于环境危害的风险进行识别,是青域基金一个很重要的尺度,这也是所谓的从承担责任的角度进行的考量。
从利益的角度来说,青域基金作为一家市场化投资机构,必须要为投资人创造财务回报。所投资的赛道具有非常典型的“经济外部性”,所有清洁技术、环境技术、绿色技术都要增加产业、企业的成本,而这种成本需要全社会进行消化。因此在这样的赛道上去选择能够创造财务回报的投资时,一定是要考虑到行业发展、时间维度的周期变化,结合自身在策略上、赛道上的战略耐受性,前瞻性地通过系统的消化去抵消经济外部性,从而使得整个系统能够全面优化,使得企业在这个赛道上创造出良好的财务回报。
“在整体投资策略上,我们会坚持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主流价值观为引导、做选择,在具体的某个项目评判时识别出典型的风险因素,使得整个业务推广、发展路径能够结合到可持续的特征上,从而大概率地提供一个较好的风险收益比,使我们获得财务回报。”牟颖说道。
绿动资本创始合伙人&首席运营官张国津则认为,作为一个机构,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一是需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到底要不要做ESG?只有把它作为公司的基本目标,这件事情才可以执行下去。但如果是受人之托,首先需要沟通,要与投资人达成共识,如果他们不认可,则战略、执行就没有基础。
二是需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这个行动体现在投资策略上,比如如何看赛道?如何找标的?如何找到既有社会环境影响力,又有很好的投资回报潜力的机会?同时,在当前环境中投资绿色企业,在很多情况下是超前的,这意味着投资以后需要做更多投后管理和投后赋能回报,所以在行动上要体现影响力投资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额外性(Additionality),即带来的资本要体现除了财务之外的额外价值,对绿动资本来说,这就是投后赋能,投后服务。
三是需要落实。有了策略后要落实,需要一套制度和流程,包括资源的保证。在正常投资流程之上,绿动资本增加了一个绿色影响力评估和量化的流程,将绿色效应作为决策的一个考量点。
最后还要考虑结果,要体现在被投企业业务的增长,在所在行业中绿色影响力的提升等。
3.风险挑战与机遇并存
随着“双碳”战略的提出,这两年中国ESG投资经历了非常火热的发展阶段,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的风险与挑战。这是一个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战场”。
清新资本创始合伙人胡宇晨认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如何把企业的责任和他的利益相结合起来。”
他表示,早期投资的一些项目,对于企业来说,与ESG相关的都需企业付出很大的成本去达成,比如ESG相关的法律标准、要求等,企业并没有很大的积极性,只是按照及格线,即法律规定的最低要求来投入经济成本。政府包括金融市场在这方面也没有额外的支持,对企业来说,纯粹是依靠自有资本填补ESG合规性的要求。但如果ESG对企业有增收,是它收入或利润的来源,那就有非常大的动力去做这件事情,这可能是过往企业的最大一个问题。
但现在,不管是从政策制定、金融市场的创新,还是市场化条件的满足的角度来看,都会看到成本线往收益创收角度转换的趋势,而这个将是非常利好于未来ESG投资的发展。
因此从大的环境来说,只有越来越多的创新性举措把企业过去所负担的成本项转向收益项,才能从实质上推动解决ESG投资面临的难题,将企业从被动转到主动投入。
站在产业方的角度,新希望集团投资总监&首席投资官余峰认为,当前ESG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长期资本的缺乏。在很多项目上,投资人与产业投资方的思维有时候会不一样,每家所面对的投资期限、基金募资期和退出期的要求不一样。
“这是一个生态向的问题,不仅涉及股本金,还涉及到银行贷款、资本市场政策,以及二级市场的基金认不认可ESG价值等,是一个需要联动的事情。但当前没有人能够快速把它联动起来,彼此的诉求不一样,这不是某一个投资人甚至不是管理层可控制的。”
而在不同细分赛道,与ESG主题相关的标的,在具体投资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
对此,青域基金合伙人牟颖表示,在做细分领域的选择和投资时,受限于基金框架、时间、期限、退出期、财务回报等要求,ESG可能提供了一个价值识别的框架,一个主流的价值观,并不能完全按照框架套企业的选择,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向投资人提交财务回报上。
因此,“评价企业的核心、本质的指标仍然是它能否给我们提供投资退出的溢价。”牟颖说道,所以需要用ESG和财务回报两个框架来对一个赛道进行框选,不断做权衡。“有时可能要稍微牺牲一些绝对的财务回报,去选择方向,有时又要忽略掉所说的风口、洪流,回归到财务回报。”
绿动资本创始合伙人&首席运营官张国津也有同样的感受。他表示,当前谈ESG投资和碳中和,感觉是一个非常热的赛道,但也就在过去五年前,或者三年前,大家所经历的与今天所看到的可谓是“冰火两重天”。虽然当前的碳中和与ESG投资市场比较“热”,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风险。
很多投资人把ESG和碳中和当成一个投资模式或是一时的热度去追捧,但“这是一个需要长期耕耘的市场,我们应该把ESG投资和碳中和这个大背景,理解为一个宏观趋势,甚至不能把它当成一个政策驱动,要长期坚持下去。”张国津感叹。
他认为,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上,很多以ESG/碳中和为主题的投资都存在很大的风险,这要求投资人自身有很好的识别能力和定力,“我们一直坚持,不是每一个投资、每一个赛道一定要投,要坚持自己的一些价值标准,或估值标准,如果风险过大,肯定与投资策略和阶段有关。”
当风呼啸而来,市场开始“火热”,但能否真正理解碳中和、ESG背景下的各种投资机会,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到底是“真风口”还是“假繁荣”需要验证,如果不能够辨别真伪,那便要吃亏。
END.
原标题:《责任在左,利益在右,ESG到底怎么投? | 甲子引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