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近300幅解剖手稿,这是本又酷又燃的人体奇书
火爆全网的刘畊宏引领了全民健身的风潮,一时间,人人都在关注身体管理。
就像村上春树说:“肉体是每个人的神殿,不管里面供奉的是什么,都应该好好保持它的强韧、美丽和清洁。”
尽管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人类存在的定义早已变得模糊,越来越逼真的拟人态机器人,允许机器“思考”的人工智能,甚至意识可能被移植到一个物理意义上非有机体的机器中……
但人类最原始的肉体,尚有许多未解之谜,也仍旧充满魅力。
古往今来的医学家、生物学家、艺术家、思想家,乃至哲学家、摄影家等等,都为人体痴迷,并创作出一幅幅作品,试图从人体中观想人类的自我。
阿信家的新书《人体解剖手稿》,就是这样一本探寻人体魅力的重磅之作。
这本新书集结了各领域巨匠的重磅之作,收录了近300幅高清图像,医学插图、古代文物、微观视图和当代艺术并列排布,展现超过3万年的人体科学与艺术狂想。
通过这些或邪典、或震撼、或艺术化的影像,也许我们能够更深入思索这一问题:人体如何塑造我们的过去,又将如何塑造我们的未来。
1 用解剖的方式打开《人体解剖手稿》
——解剖界“冷知识”集合
“解剖学”(Anatomy)源于希腊语,指代以系统的方式解剖身体,进行实践,以及建立对身体内部的清晰认识。
解剖刀从不漫无目的地使用,皮肤的伤口背后藏着一颗好奇之心。
肺、静脉、瓣膜、骨、胃壁的断面、颅神经——在掩藏于皮肤之下的人体被解剖学祛魅之前,它是迷信、秘密、传说、观察的来源和对象。
解剖学所激发的,正是我们对人体真正的敬畏。
而翻开这本《人体解剖手稿》,你会发现,它大概是一部解剖界“冷知识”集合。
下面这幅《手臂、肩部和颈部肌肉研究》绘于500多年前,画主人将它雪藏在一个旧笔记本里,如今却成为英国的皇室藏品。这位任性的画主人就是蜚声世界的达·芬奇。
《手臂、肩部和颈部肌肉研究》,图片来自《人体解剖手稿》内页
达·芬奇曾痴迷于解剖学和解剖人形的写实表达。
在米兰、佛罗伦萨、罗马和帕维亚的大学的解剖室里,达芬奇解剖了30多具尸体用以研究人的外形和功能,从不同角度重新描绘人体,以在静态的插图中传达动态。
提到解剖学,还不得不提另一个人——被奉为“解剖学之父”的安德烈·维萨里。在他编写的《人体构造》一书中,有一系列堪称精美的版画,今人看了也要为之折服。
其中一组被剥皮显露下方肌肉的人形,可以说精准又不失艺术性地刻画了一具完美的男性身体。
《人体构造》中的4页。图片为《人体解剖手稿》内页
看过《人体解剖手稿》后会深信,人体就是一座构造精美的宫殿。有意思的是,书里面的微观图片比宏观图片更能揭示人体系统的精妙。
让健身人士闻风丧胆的“皮质醇”,其晶体在显微镜下如同一丛丛异域珊瑚,美丽无比。
《皮质醇晶体》,约2000年,艾尔弗雷德·帕西卡。图片来自《人体解剖手稿》内页
一个有骨髓骨的横断面,囊括了无数的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让人第一次知道硬邦邦的骨骼竟是“活”的。
骨髓,2001年,医学艺术服务,图片来自《人体解剖手稿》内页
2 用艺术的方式打开《人体解剖手稿》
《人体解剖手稿》不仅呈现了解剖学历史上人们对自身的一步步科学探索,同时作为一部厚重的艺术图册,它还收录了许多由解剖衍生的艺术品,这些作品多是展示人类超越解剖进行艺术创作时的意识形态,其思考过程实在让人着迷。
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通过身体表现对自我、对社会、对自然的不同认知。
还记得大火的克莱因蓝吗?
它其实是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发明的一种颜料。
离经叛道的克莱因试验了使用这种颜料的不同方法,其中最成功的一种就是把颜料涂在一组裸体模特的身上,然后让他们趴在帆布上留下身体印迹——他把这叫做“人体测量”。
《无题人体测量(ANT100)》,1960年,伊夫·克莱因。图片来自《人体解剖手稿》内页
克莱因对这幅作品的解剖学价值做出了解释:“整个身体都由肉组成,但其中必要的部分是躯干和大腿,在那里人们能找到被我们的认知隐藏起来的真实的宇宙。”
巴勒斯坦艺术家莫娜·哈图姆创作的地板艺术作品,好像把肠子倒到了地毯上。
去地毯上体验的观众并未获得想象中的舒适感,相反,当皮肤与橡胶“肠子”接触时常常会不舒服。
《橡胶地垫》,1996年,莫娜·哈图姆,图片来自《人体解剖手稿》内页
还有智利艺术家胡安娜·戈麦斯的艺术作品《自我》,是用红、蓝、黄三色丝线模拟循环、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在她自己的照片上进行刺绣。
右图为胡安娜·戈麦斯的艺术作品《自我》,图片来自《人体解剖手稿》内页
她通过将身体的图像转换成线程和幽灵般的轮廓,揭示了解剖的复杂性和美丽。
《人体解剖手稿》里每个作者都借由各自经历,通过人体解剖撷取灵感的艺术品,触碰到自己与他人的灵魂深处。
3 从人类学角度打开《人体解剖手稿》
——一场人类找寻自我的旅程
除了解剖学上的科学探索与艺术家的狂想,翻阅《人体解剖手稿》,有时还会产生一种站在整个人类几万年的智慧上俯瞰人体的震撼感。
这本书的最后,用时间轴的方式列出了人类探索解剖、拥有自我意识的全过程,时间跨度长达三万年。
人类早期,会把制作的身体模型供奉到神庙祈求身体健康。
比如生活在大概公元400年前的古罗马人,将尊赤陶土制的舌头和扁桃体献给了希腊罗马医学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神龛以求神明庇佑。
《人体解剖手稿》内页
现在看来,古代和中世纪的人在身体探索上就像一个懵懂的小孩。
十二宫看上去可能与解剖没什么关系,但在那个时候医生们在做出诊断前常常会查日历和星图。比如医生会觉得白羊座、狮子座和射手座的体质可能更暖、干、胆汁质、男性化及偏东方。
《人体解剖手稿》内页
公元2世纪盖伦的出现,把解剖学推向了一个高度,其医学观点塑造了1500多年以来医生们的思维和实践。
盖伦通过解剖动物、研究文献提出了复杂的医学思维系统,即利用尿液、脉搏和体温诊断疾病,并开发了一种治疗策略——综合饮食、药物和一定程度的手术治疗。
如今人体解剖已经不再是神秘、禁忌的话题,毕竟随着现代科技一路高歌猛进,人类早已解开人体的神秘面纱。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之后,技术加持下,人类仿佛拥有了超自然力量。
现在,人们更多把目光投向了人体伦理。
美剧《西部世界》呈现了未来AI机器人从供人类摆弄的玩偶到拥有自我意识的抗争过程。这些AI机器人很像《人体解剖手稿》中石黑浩编程制造的艾丽卡仿生机器人,她能够听懂、理解并回答问题和表达情绪。
只是没有人知道技术发展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当人体的定义不再局限于肉身,未来是否像《西部世界》中描述的那样混乱、暴力?还是人类社会会出现另一种空前的和谐、友爱?
但可以确定的是,在解剖学家和艺术家不断探寻身体内部、了解人类自我的旅程中,人类这一物种的一切演变均会被仔细观察和记录。
而《人体解剖手稿》,正是一本为人类自身而写的、值得永久收藏的经典之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