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
我下乡时一位中学老师给我推荐了《怎么办》,读后我迷上了书中那位职业革命家拉赫美托夫,凡是书中有关拉赫美托夫描写的文字,我都把它抄下来,一遍一遍的重温,拉赫美托夫竟成了我心中的偶像。拉赫美托夫出身于贵族,他刚到彼得堡时,他只是一个平常、正直而善良的贵族青年,长得文弱不堪,意志不坚。不久,他结识了基尔萨诺夫,并在基尔萨诺夫的指导下阅读了大量的革命书籍。但自从投身革命事业以后,他就决心对自己进行有目的的锻炼。他走出了学校,深入到人民中间去。“他种过庄稼,做过木匠,摆渡的船夫以及各种对健康有益的行业中的工人;有一回他甚至作为一名纤夫走遍了伏尔加河流域。”
拉赫美托夫用卖掉田产的钱来供七个大学生念书。他自已却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虽然他是精美食品喂养大的,口味很高”,但他吃得很坏,目的是为了至少能稍稍体会一下贫苦人民的生活。为了在斗争中承受任何考验,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为的是锻炼自己的意志,以便一旦被捕时能经受得住严刑的考验,还特意进行了多次意志的试验。
有一次,他在毛毡上钉了几百只小钉,钉尖朝上突出近半俄寸,晚上就睡在上面过夜。第二天早晨,当他的朋友发现他浑身是血地躺在床上,感到惶惑不解。拉赫美托夫却笑着说:“一个试验,必需的试验,当然不合情理,但是将来说不定需要这样的。我知道我受得了。” 除了运动、锻炼体力的劳动和读书之外,他把全部时间都用于工作。“他都在干别人的事,或者干那不是专属任何人的事。”他一个月难得用一刻钟浪费在娱乐上。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个“阴沉沉的怪物”,其实,他是一个“又可爱又愉快的人”。
在拉赫美托夫身上,概括了那个时代的革命战士和领袖的优秀品质: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改造世界观的高度自觉性。作者把这样的人称作“茶里的茶碱,醇酒的芳香……这是优秀人物的精华,这是原动力的原动力,这是世上的盐中之盐。” 难怪同时代的革命家普列汉诺夫认为“在每一个出色的俄国革命家身上,都有过许多拉赫美托夫气质。”
我喜欢书中这样的诗:
“月亮升起了,宁静又安详;一个年轻的战士,即将赴战场,骑手将子弹上了膛,姑娘对他讲:‘听天由命吧,再勇敢些,我的情郎!’”
《怎么办》里有个“穿丧服的太太”借用一个苏格兰民歌表达了自己鼓励情郎上战场的决心。我特别喜欢她的另外一首诗:
布林哈尔的峭岸多么美丽,
那儿有一片翠绿林海;
白天我和爱人在那儿匿藏,
它比父亲的老屋个可爱。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特喜欢这几句诗,我幻想书就是我的情人,我躲在知青小屋里屋子里和她幽会,这的确比什么地方都可爱。我在书中吮吸着知识的琼浆,书给了我飞翔的翅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