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视频|一爬楼就喘,小心特发性肺纤维化,专家教你“呼吸操”
今年的9月16日至24日是IPF世界周,中华医学会全国间质病学组副组长,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呼吸病研究室主任李惠萍教授指出:“目前我国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诊疗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希望通过IPF世界周这个契机,让更多大众了解到这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呼吸疾病,呼吁社会共同关注IPF患者的生存现状。”
爬楼梯气喘只得搬到二楼2013年,家住湖北宜昌的戴先生由于糖尿病住院,在体检中发现患有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当地医生告诉戴先生,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只有3-5年,一旦发生急性加重,病情将快速进展以致死亡。
为了寻求一线生机,戴先生从宜昌转诊到了上海肺科医院。这四年的治疗中,戴先生所幸没有发生危及生命的急性加重,但是他的病情仍然在不断恶化,戴先生感到上楼梯越来越困难,每爬两节台阶都要停下来喘几分钟,以至于不得已把家从四楼搬到了二楼。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部组织会变厚、变硬,以致出现疤痕,使患者的肺呈蜂巢状,又被形象地称为“蜂窝肺”或“丝瓜筋肺”。IPF患者的肺就像被勒紧一张无形的网,严重束缚了患者的生活,日常简单的活动变得异常辛苦,连吹肥皂泡泡也可能成了一种奢望。
半数患者首诊误诊,死亡率高
特发性肺纤维化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 ,并且男性多于女性,像戴先生这样在早期被正确诊断的患者属于少数,绝大多数IPF患者在疾病早期没有典型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肺功能逐渐恶化,症状才会显现出来。
李惠萍教授指出,如果给IPF患者画一张典型画像会是这样的:
性别:男性患者较多
年龄:年龄偏大,50岁以上多见
特征:抽烟,胃食管反流,所在地区环境污染严重
家族史:部分患者有家族史
常见症状:刺激性干咳(无痰),活动性呼吸困难
体征:杵状指,肺部细湿啰音
影像学检查(HRCT):肺容积缩小,下肺蜂窝影(蜂窝肺)
动脉血气检查:低氧血症
全国间质病学组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呼吸科主任蒋捍东教授指出: “特发性肺纤维化起病隐匿且病因不明,吸烟、环境暴露、胃食管反流以及遗传因素都被认为是患上IPF的危险因素。IPF患者从首次症状出现到被明确诊断,通常被延误1-2年,首诊时有一半的IPF患者会被误诊为慢阻肺、哮喘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其他肺部疾病。IPF患者一旦患病,肺功能将呈现持续地不可逆地恶化,导致患者呼吸困难,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建议早期应用高分辨率CT
有临床试验表明,即使是早期的IPF患者,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治疗,也会发生肺功能下降,而抗纤维化治疗可以减少大约50%的肺功能下降。所以早诊早治对于IPF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蒋捍东教授呼吁:“当有比如缺氧、呼吸困难、干咳、气短、体重突然减轻、嘴唇发紫以及杵状指等症状出现时,就应怀疑是IPF疑似患者,应当及早到医院呼吸科就诊。”
关于如何提高呼吸科医生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诊断能力,李惠萍教授表示:“首先广大一线医生对IPF要有充分认识,这就需要进行继续教育,专业培训;二是早期应用高分辨率CT并转诊到有间质性肺疾病诊断经验的医院,从而可以减少IPF患者的误诊率。”
对于间质性肺病的病因做彻底分析和排除之前,不要排除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可能性。当患者出现杵状指,肺部细湿啰音;高分辨率CT检查出现肺容积缩小,下肺蜂窝影(蜂窝肺);动脉血气检查结果为低氧血症,就应该高度怀疑为IPF。
李惠萍教授指出,IPF患者治疗的目的,用两句话概括就是“减轻疾病症状、降低死亡风险”。综合治疗能延缓患者病情的进展,目前临床对肺纤维化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几种:第一,如果死亡危险高,诊断时推荐肺移植;第二是吸氧,长期的氧疗;第三,肺康复治疗也能延缓病情的进展。
为此,李惠萍教授借用瑜伽的动作专门为肺纤维化患者设计了一套肺纤维化康复呼吸操;还有就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进行抗肺纤维化治疗。“抗纤维化创新药物的问世,成为了IPF治疗史上的里程碑,通过抑制肺纤维化,减缓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的进展。”李惠萍教授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