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风起陇西》,原来三国间谍是这样“打工”的
原创 洞照 新生活方式研究院
导演路阳端坐在监视器前,看不见的钟表指针绕着他转了一圈又一圈。一声“导演!”的呼喊从远处飞来,将他从冥想中唤醒。
这一切被陈坤、白宇、俞灏明等演员尽收眼底。在古装谍战剧《风起陇西》的片场,他们见证了路阳对创作的投入与激情。
路阳2005年入行。今年4月,他带着电视剧作品《风起陇西》重回观众视野。
电视剧《风起陇西》海报。
20世纪80年代,路阳五六岁时,父亲买来一套《三国演义》连环画,上面的只言片语成为他识字的开始。
路阳的少年岁月正值历史剧与武侠的黄金期,生机盎然的文学和影视市场为他铺平了通向那个神奇世界的道路。
《三国演义》连环画是路阳的三国启蒙。
1991年,电视剧《淮阴侯韩信》吸引了路阳的目光:“张丰毅老师演的韩信我印象特别深,他对历史人物的刻画特别真实,有很多普通人的色彩。”
路阳记得,这部剧对韩信成长历程的刻画很有意思,既有宏大叙事,也有细腻的笔触与丰富的生活细节。
诸如此类的三国题材文艺作品激发了少年的好奇心。长大后,他试图通过《三国志》《三国史话》等历史著作,探寻那个时代的真实样貌。
探索当中,夹藏在历史缝隙里的悬案与谜题令路阳深深着迷。这些事件的主人公不曾被文艺之光所照耀,只身处于那些后人熟知的大人物、大事件身后。
通过阅读《三国志》等历史作品,三国时代的大事件、小人物逐渐在路阳脑中清晰起来。
再后来,路阳接触到作家马伯庸所著的三国题材小说,其中《风起陇西》给他带来的体验最为独特。
“类似于一个让那个时代有一点喘息的窗口期,”路阳这样理解故事背景,“那是三国鼎立的局势已经形成,前三国时期的很多英雄人物都已经陨落,各国人才都开始凋零的时期。”
在马伯庸笔下,曹魏、蜀汉和东吴都因此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更大的冲突正在这层平静的表象下酝酿。路阳认为,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看待三国的视角。
路阳认为马伯庸的《风起陇西》提供了一个很有趣的看待三国的视角。|微博@电视剧风起陇西
几年前,小说《风起陇西》的版权方新丽找到路阳,他们原本希望将这个故事改编成电影。
出于对原著的了解以及在影视创作上的经验,路阳提议“这个题材其实挺适合做一个体量不太大,20集或20多集的剧”,以小人物的视角去呈现三国背景下的谍战故事。
这次沟通之后,路阳重新投入到手头的工作当中。大约半年后,新丽带着完整的《风起陇西》电视剧剧本再次登门。
“编剧老师不仅保留了原作的内核,即对那个时代的小人物的歌颂,以及他们对理想和梦想的坚持,而且进一步孵化了原作里的戏剧冲突,使张力增强。”
路阳认为,把书中原本分开的两条主要人物线索交织在一起,形成更紧密的联系和冲突,是剧本的另一大高明之处。经过编剧的构建,全剧的叙事变得更为集中、紧凑。
一旦项目正式启动,路阳的情绪就立即沉静下来,用审慎的态度推进工作。|受访者供图
合作确认时,路阳感到欣喜。而一旦项目正式启动,他的情绪就立即沉静下来,用审慎的态度推进工作。对于有可能出现的不同于电影拍摄的问题,他做好了准备。
路阳从一开始就想得很透彻,电影和电视剧在形态、叙事方式、拍摄手法和制作生态上都不一样,观众对它们的需求也有差别。
具体到拍摄层面,电视剧剧组的工作方式是三四个月要拍出24集,也就是900多分钟的内容,相当于拍了七八部电影,“所以整个工作思路要做一个大的调整”。
不过,这段历程也令路阳收获颇丰:“这是我第一次拍摄一个完全没有自己参与编剧的故事,但我却觉得有更大的创作空间。”
路阳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在影视中,叙事和信息的传递靠的是人物关系,而人物关系需要“抓手”,也就是戏剧性元素。编剧的留白为更多人物关系的产生制造了可能,路阳经常跟主创和演员们讨论,试图挖掘文本以外的戏剧性元素,整个过程就像寻宝一样有趣。
陈恭(陈坤饰演)、糜冲(王骁饰演)、郭刚(董子健饰演)三人的关系就是由此深化的。
主创们跳脱文本层面的设定,进一步挖掘陈恭这个打入敌人内部的间谍的日常,人物关系的变化也在此间得以展现,例如“糜冲死后,也许将来陈恭想到他,心中还是有一些寂寞”。
路阳透露:“我们会跟演员一起讨论对人物的理解,然后他们把这些细节和情绪带到表演中去,最终呈现出一种细致的感受。”
路阳正在和演员讨论细节。|受访者供图
两种创作体验下来,路阳发觉他调动的大脑区域有所差别,“有一些是一样的区域,但有一些区域是完全不同的”。
调动此前不太用到的区域时,路阳的关注点主要在创作本身。他希望能拍出一个有趣的故事,呈现大时代中小人物的命运。
“不光是我们的主角陈恭、荀诩(白宇饰演)、冯膺(聂远饰演)这些主要人物,还有大量的小人物,有的小人物可能只出场了几次。”
历史观和戏剧性是历史剧创作必须注意的问题。相较历史上的大人物和大事件,关于小人物生平的资料并不丰富。
陈坤饰演陈恭。|受访者供图
创作《风起陇西》时,路阳的思路跟马伯庸有相通之处,“首先有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我们需要让这个故事只能发生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从这一点看,马伯庸的故事“甚至不完全只是虚构”。
在这个历史时期,曹魏势力最大、人口最多、资源最雄厚;东吴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许多地方未开化;蜀汉无论国土面积还是人口,都处于劣势。
除此之外,诸葛亮还要面对失去荆州以及夷陵之战惨败后,蜀汉国力骤降、人才凋零的巨大难题。为了让蜀汉国运继续,他选择主动出击,向强大的曹魏发起北伐。
“实际上,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的时机非常好。我们看历史的话会知道,这是最接近胜利的一次,但正是因为这次失败,他不得不让主力部队全部撤回蜀汉地区。”《风起陇西》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围绕着各个情报机关,《风起陇西》的故事慢慢展开。|受访者供图
剧中,诸葛亮认为“谍战乃诸战之首”,情报被替换导致北伐失利后,他对下属情报机关司闻曹展开内部调查,试图找到蜀汉内部的情报漏洞。蜀汉反间谍专家与曹魏情报机构间军司的暗战也随即展开。
基于不违背大历史的原则,主创借助合理想象强化故事的戏剧冲突,丰盈剧中的人物。路阳指出:“他们所有的行动选择,他们追随的理念,都跟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所属的阵营、所推崇和遵从的榜样有关系。”
尽管相隔近18个世纪,但剧中人的生活体验在很多层面上与当代人相似。他们也要为养家糊口而外出上班,并应对工作与生活中的社会关系。
“工作和生活其实都是人生的一部分,”路阳说,“我们希望从各种细节入手,去放大人物和我们的共性,寻找他们在那个大时代里的一种有烟火气的人物感觉。”
《风起陇西》充满了市井烟火气。|微博@电视剧风起陇西
许多观众对剧中的职场元素津津乐道,有微博网友感叹:“编剧是在互联网公司干过吧?分析会、牵头、干货、晨会,蜀国就是一家互联网大厂呀!”
糜冲的“打工魂”就给青年编剧、三国历史爱好者张方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看来,这个人物很有韧劲,他像现在的普通上班族一样,为微小而寻常之事拼尽全力,“这正是底层小人物的真实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物虽“小”,但都是高手,因此每个人的处境都很艰难。
在这样的环境里,女性也必定不是“弱茬”。例如柳莹(杨颖饰演)和翟悦(孙怡饰演),路阳觉得她们强韧而有智慧,能给故事带来更多变数。
杨颖饰演柳莹,孙怡饰演翟悦。|受访者供图
为了使这些小人物丰满起来,《风起陇西》也在风格、类型等外在层面下了功夫。
路阳告诉记者,主创开机前通过资料搜集、专家研讨等准备工作,了解到当时蜀、魏两地的真实风貌。最终,他们决定顺着简约而非繁复的大方向,设计全剧的影像、美术及造型。
不过,影视的目标不是百分百还原历史,所以创作过程中的艺术加工是必要且重要的,譬如光影的运用。
为了使这些小人物丰满起来,《风起陇西》也在风格、类型等外在层面下了功夫。|受访者供图
主创在资料中看到,汉代建筑的窗户很小,室内光线普遍较暗。这一特点显然不适合本剧,因为许多戏剧冲突必须在室内甚至夜晚发生,而三国时期底层老百姓家里是点不起灯的。
所以剧组一方面扩大窗户,让自然光或模拟自然光进入室内;另一方面借助灯的数量,体现人物身份,譬如李严(尹铸胜饰演)府上的油灯和蜡烛就比冯膺家里多。
在整体观感上,主创力求打通历史与当代、虚构与现实,将谍战、职场等元素更好地融合起来。路阳同时强调,这些元素全部是为刻画人物而存在的,“是我们塑造人物和讲述故事的手段”。
电视剧《风起陇西》片场,导演路阳正端坐在监视器前。|受访者供图
观众在剧中人身上也捕捉到幽默、狡黠、柔情等性格特征,正如路阳所言,他们不是一板一眼,而是具有内外反差,“他们对待每个人的态度不一样,但是又有内心一以贯之的信念”。
在这些人物内心以及不同人物之间,流淌着家国情、兄弟情、爱情等层次丰富的情感。按照路阳的理解,这些情感的表达有优先级。
“他们的工作性质以及身份是间谍,背负着巨大的使命,所以家国情怀和任务目标的达成,一定是在第一层级的。”
特殊的时局也决定了他们面对敌人时,不止仇恨一种情感,“他们也会尊敬对手,认可对手的能力和价值,还有对手的精神”。
在这些人物内心以及不同人物之间,流淌着家国情、兄弟情、爱情等层次丰富的情感。|受访者供图
至于其他情感,大多数人物选择隐忍。路阳觉得,他们也可能是没有机会表达,或害怕表达之后招致更大的危险。
跟其他创作者相似,路阳很难从这些人物里选出自己最难忘的那一个。他打从心底觉得,他们个个都很有趣,绝不是功能性的符号或“工具人”而已。旺盛的生命力引领他们冲破故事局限,外延至更辽远的世界。
一位有感于廖会(陈凯文饰演)之死的豆瓣网友写道:剧里这些所谓小人物多少都有侧面描写,没浪费一个镜头,让你感觉他们不是“配角”中的一个,而是那个时代普通人们中的一个。再一想主角们同样是乱世风云里的普通人而已,没有光环,摸爬滚打,芸芸众生如同草芥,奋力生长。
在这样的时刻里,观众心中拼凑出的三国,与路阳及诸位主创心中的三国息息相通。
作者 洞照
jianghy@neweekly.com.cn
版式 KKW 运营 ZDY 监制 罗屿
原标题:《《风起陇西》,原来三国间谍是这样“打工”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