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长三角议事厅|没有大果园的嘉兴,如何成为超级水果枢纽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朱玫洁
2022-05-06 11:1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4月20日,嘉兴水果市场复工,不仅是该市场的经营户、甚至长三角地区的水果商超老板们都松了一口气。

四月疫情期间,这个华东最大的水果交易市场,不但牵动全国各水果产地、华东各水果批发商的心情,视频里成堆水果腐坏的景象也让全国网友为之担忧。如今,嘉兴水果市场逐渐恢复运转,疫情也让嘉兴水果市场“破圈”——不少长三角市民第一次知道嘉兴有个庞大的“水果枢纽”。

实际上,长三角居民餐桌上相当一部分水果都曾到“嘉兴一游”。2021年嘉兴水果市场交易额达525.36亿元,辐射覆盖了浙江全省及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山东、上海等省市,交易量达490.01万吨,是长三角地区交易规模最大的果品集散中心,全国市场中也稳居第三,仅次于北京、广州综合市场。

枢纽是资源的汇聚之地,华北、华南的头号“水果枢纽”在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华东则由嘉兴扛起了大旗。

一个现象是,如果一座城市要对接长三角乃至外资客商资源,这需去到上海,但如果一个地区要开拓长三角水果消费市场,它得先到嘉兴。

国内“西果东送”桥头堡

海南每十个芒果中有三至四个会到嘉兴“转上”一圈,再被送往上海、杭州、苏州乃至福建山东城市居民的餐桌。

据了解,嘉兴水果市场每年消化海南三分之一的芒果,是全国最大的芒果批发集散地,也是全国最大的菠萝蜜交易中心,榴莲、火龙果、龙眼等几大热带水果品种的交易规模均居华东地区第一位。每天早上四点,这里已忙碌不停,货车进进出出。过去一年,市场600多家经营户全年无休,400多辆叉车,1400余名装卸工人24小时轮转,保障果品的高速流转。

作为一级市场,这里水果大多从产地直接采购,再分销给批发商、中间商。从1992年创立至今,30年间嘉兴水果市场已有广泛的市场辐射力,成为果品走进长三角市场的“桥头堡”。不少西部地区到嘉兴“拜码头”、推介本地果品,以拓宽长三角市场的销售渠道。

不完全梳理,近三年间,西安市政府到嘉兴推介猕猴桃、临潼石榴、马栏红苹果等,距离西安不远处的甘肃宁县也来推广宁县“人类第四个苹果”品牌,开展产销对接。

广西的两座城市——南宁和桂林的农业农村局都曾率队到嘉兴,前者推介南宁火龙果地理标志农产品,后者宣传桂林沙糖桔品牌、开展农业投资招商。贵州省级层面的水果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也到过嘉兴推广当地名果。

在乡村振兴、对口帮扶的背景下,嘉兴水果市场也主动对西部对口地区水果融入东部大市场提供便利,例如签订销售战略合作协议等等,最终嘉兴成为“西果东送”的关键节点城市。

而嘉兴的野心不仅在国内果品市场。最近五年,嘉兴在全力拓展进口水果。此前,覆盖华东的进口水果一级市场是上海辉展市场,恰逢上海市场容量告急,且因城市规划限制,难以在本地扩容。2017年,上海辉展市场负责人与多方共同投资建设嘉兴海广兴市场,作为嘉兴水果市场的进口水果市场交易区,一些商户跟随市场转移到嘉兴。据了解,目前市场里300多家商户中,大约10%从上海来。

机缘已至,当下嘉兴打造“世界水果交易中心”的目标很坚定。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承办了中国·嘉兴(国际)水果大会,打出“世界水果·中国市场”的主题。2021年又举办了上海国际水果展。从2021年数据看,嘉兴水果市场进口水果交易量、交易额都同比增长30%以上,发展迅速。

实际上,2019年嘉兴曾提出2021年水果市场交易额达到500亿元,2025年达到1000亿元,成为全国首个果品批发千亿市场,打造现代化的世界水果交易中心。前两年虽有疫情波动,嘉兴依旧成功兑现了2021年目标。

嘉兴2025年的目标不仅是在2021年基础上实现交易额翻番,还有着超车北京、广州综合市场的意味——成为全国首个果品批发千亿市场,如果蓝图成真,嘉兴将是中国的超级水果枢纽,而这仍需嘉兴在交通物流上取得跨越性发展。

从古至今的“市场”大市

嘉兴知名的专业市场并非水果市场一例。相反,嘉兴堪称“市场”大市。

从1988年建成首个专业市场至今,全市专业市场106个,市场成交额百亿以上的7家、十亿以上的37家。一些商品在嘉兴没有先天优势,但最终却在嘉兴做出了全国影响力。

按浙江官方媒体的说法,“没有发达的畜牧业,海宁市成为中国最大的皮革生产基地;没有森林资源,嘉善县成为中国最大的胶合板生产基地;不产羊毛,桐乡市和秀洲区成为中国最大的羊毛衫生产基地;水果产量有限,却发展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水果交易市场”。

一个原因是,过去三十年内陆以公路运输为主,而嘉兴正位于沪杭高速旁,并充分利用了这一交通优势。据了解2008年嘉兴所有乡镇15分钟即可实现上高速。

从城市历史角度而言,如此情景在嘉兴并不少见,只是嘉兴古代的交通优势不是公路、而在水运。嘉兴水网密布、且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这支撑了地方繁荣的商贸活动。例如位于大运河边长安镇,明代万历年间便“商贾往来,舟航辐辏,昼夜喧沓”,是江南的大米市和海宁、桐乡西部商品的集散中心,附近石门镇也是明代江南榨油业中心。可见,发展辐射江南地区的专业市场似乎嘉兴人从古至今都很拿手。

在此过程中,本地发达的手工业往往与商贸之便利结合,推动产业集群的产销两旺。例如民国时期嘉兴拥有发达的丝织、棉纺产业,经水运销往各地。在今天,羊毛等生产资料从外部输入嘉兴,在本地加工生产(掌握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并借由批发市场的“门户”效应销往全国,如此循环,嘉兴不仅拥有具有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还有全国最大的羊毛衫生产基地。

交通优势、市场优势、产业优势三者相互促进,这正是嘉兴区域经济的一大特色。实际上,国际上许多知名的港口城市也是从交通枢纽、贸易、加工制造、服务业一步步集聚发展而来。尽管嘉兴无论古代水利之便、还是三十年来的沪杭高速之便,交通优势的能级不能与这些名城的大港相匹敌,但发展规律仍有类似之处。

例如随着嘉兴水果市场壮大,本地水果种植业也迎高速发展。2004年,嘉兴种植业产值60.5亿、其中水果大类产值3.4亿,占比为5.6%。至2020年嘉兴种植业产值121.4亿,水果大类产值近25.8亿,占比为21.3%。

16年间,不仅水果大类产值增速极快,并且它在嘉兴种植业产值的占比大大提高,从5.6%上升到21.3%。水果在嘉兴农业中的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成长为嘉兴农业中重要的一个大类。这与嘉兴水果市场积极引导经营户与本地水果种植基地、种植大户建立产销联结,并为本地农户提供服务优惠等政策离不开关系。

从另一端看,嘉兴有关水果的会展越来越多、近年各地频频至嘉兴举办果品推介,为嘉兴会展业、乃至住宿餐饮等服务业带来新的活力。

这些产业正是从水果交易中发展衍生出来。

机场时代冲刺国家物流枢纽

嘉兴知晓自身的发展特点,对此抱有更大的目标。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嘉兴市委书记张兵围绕支持嘉兴创建国家物流枢纽等建议作发言。

早在2019年,张兵就曾提过,嘉兴没有大片的果园,但有规模很大的进口水果市场,就是因为我们独具区位优势、物流发达。并指出,嘉兴将加快打造高能级交通物流枢纽。

近两年,长三角核心区枢纽型中心城市正是嘉兴“三城一地”城市发展定位中的第一条,高能级交通物流枢纽也被列入十大工作抓手。与此同时,嘉兴全力推进重大交通项目,通苏嘉甬铁路、沪乍杭铁路前期工作加速推进,嘉兴机场项目与去年8月正式获批,近日嘉兴第一个千吨级内河泊位——海盐港区传化智慧河港项目获得专家评审。

水、陆、空多领域交通利好叠加,尤其机场获批意味着嘉兴迈入了新的交通时代,它以物流撬商贸、促产业、谋发展的思路更显笃定。今年,嘉兴对高能级交通物流枢纽有更清晰的蓝图——创建国家物流枢纽。

这对嘉兴仍有挑战。国家物流枢纽按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陆上边境口岸型等6 种类型申请创建。少数城市获批多个类型,例如深圳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十四五首批名单)分别入选了商贸服务型、空港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嘉兴机场项目刚批复,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指望不上。相对而言,嘉兴港口具有一定优势,拥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嘉兴(乍浦)港——2021年吞吐量位居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排名第85位。但它与长三角入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相比,还有差距。先不提宁波舟山港、上海港等世界大港,2021年苏州港、连云港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位于全国第8位、12位,嘉兴港则在20位开外。

留给嘉兴的机会更多在于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两类国际物流枢纽。实际上,2018年发布的127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中,嘉兴被列于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但在后续三年的评选中(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十四五首批名单)金华、温州较嘉兴捷足先登。

金华(义乌)分别2019年、2021年入选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创建名单,温州也在2021年拿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这对嘉兴接下来创建国家物流枢纽形成了同质化的压力。金华距离嘉兴不过200多公里,拥有义乌小商品城,同样擅长打造交易市场和生产基地。

这也意味着,浙江已入选有1座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金华),2座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金华、温州)。国家物流枢纽作为全国关键节点,要顾及区域协调、集约整合等要求,同一片区内很难产生多个同类枢纽。目前,各省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都未超过1座。嘉兴想要跻身其中,还需制造业产业供应链影响更突出、或者专业市场影响力更上一层。从更远的未来着眼,待通苏嘉甬铁路、沪乍杭铁路等乃至机场等重大项目落地后,将再塑嘉兴区域交通格局,为嘉兴带来新机遇。

    责任编辑:吴英燕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