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时报:核心是融入群众

本报评论员/学习时报
2017-09-15 07:13
舆论场 >
字号

“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七年知青岁月时的感言。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生活,是他真正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老百姓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七年。

从不适应到融入,总有一个过程。尽管淳朴的陕北人民敞开胸怀,把知青当作毛主席身边的孩子来爱护,在生活、劳动各方面给予他们照顾,但一下子从京城来到贫穷封闭的黄土高原小山村,心理落差可想而知。知青们身上被跳蚤咬出了大包,又疼又痒;刚开始学着做饭的时候,经常吃夹生饭;不适应农具,肩膀常常被扁担磨出血泡;穿着泳裤在水井边冲凉,被村民笑话,凡此等等,思想上不可能没有疙瘩。一两年之内,或招工或当兵,不少知青离开了。但对于知青习近平来说,随着他与农民接触的增多,特别是经过亲人的引导,他逐渐转变了观念。《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讲到,他有一次去看望大姨齐云时说到陕北生活艰苦,条件恶劣。这位老革命对他说,抗日战争的时候斗争形势险恶,随时会有牺牲性命的危险。“那个时候,只有坚决依靠老乡,才能坚持斗争,坚持生存。哪有嫌弃农村生活艰苦,农民落后的道理。如果那个时候离开老乡,共产党一天都活不了”。从那以后,他真正把身子沉到了群众之中。

一旦他把根扎进农村,他就与人民群众建立起了深厚的父老兄弟之情。他没有自称“知青”,而是自称“普通农民”,还经常说“我们老陕”。他与群众一起放羊、扎草、挑粪、拉煤、打坝,什么活都干,什么苦都吃。当他看到乡亲们吃糠窝窝时,他主动拿自己的玉米团子去换。当他听说做过习老卫士的老汉在集市乞讨时,他毫不犹豫把自己的粮票、现金甚至身上穿的外衣一股脑送给老汉。他对经常被人欺负的残疾孩子宽容和蔼。正是这种毫无保留的融入,让他从不会做饭、不会干农活的城市少年,成长为百姓口里“吃苦耐劳的好后生”。他上大学离开梁家河那天,窑洞院子里站满了来送他的乡亲。他看着村民石玉兵拄着双拐一步一步挪过来送他,当时就落下了泪。十多位村民一直把他送到县城。此情依依,此意绵绵。习近平总书记后来说:“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只有真正融入群众,才能把握群众脉搏,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当他决定担起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这个重担时,他躺在黄土高原上,望着蓝天,下决心像父兄一样好好在农村干一场,这辈子就当个农民。他把为群众办实事当成人生追求,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什么对群众有好处,他就干什么。他当支书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去四川取经,回来把梁家河建成全省第一个沼气化村,解决了群众做饭、照明困难。他带着全村老少在寒冬农闲时节修筑淤地坝,建成梁家河最好、最平整、最便于灌溉的土地。此外,他还组织村里铁匠成立铁业社,组织筹办了代销店、缝纫社、磨坊,带领村民打了第一口深水井,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村民们这样评价习近平:“他的心总是和我们老百姓在一起。”

现在,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下乡调研,总要去田间地头转一转;走访贫困群众,他经常掀开锅盖看一看;走到哪里,他都拉着群众的手,嘘寒问暖、唠唠家常。这些都是他对人民群众的真情流露,是他在黄土高原的小山村里培养起来的真挚为民情怀。也因为如此,他受到了亿万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现在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我们和群众联系的手段也越来越多了,但任何物质的改善都代替不了对人民群众的真情融入。党的十八大之后不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本目的就是要坚定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进一步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拉近同群众的距离,反对脱离群众的“四风”,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是明显的,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事业就是人民的事业。今天,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紧密团结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从人民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们研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青年习近平,很重要的就是汲取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丰厚滋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原题为《核心是融入群众——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五)》)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