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穿越内蒙古:草原后面是森林,森林后面是草原

2017-09-16 10: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澎湃新闻记者 徐颖

从海拉尔开车往陈巴尔虎左旗方向走,沿途看到的草原还是绿的,但一切都在为过冬作准备。方块形草垛,那是传统的内蒙古式,圆柱形的草垛,是卷草机吐出来的。装牧草的卡车和运送羊群的卡车,轮流出现在视野里。

继续往前,再到鄂温克旗,草原越来越浓密。夏天已然过去,秋天还没到来,天气变化从干燥的空气开始。

在东乌珠穆沁的草原上,一个骑马的牧羊人,见我们摇下车窗,作出喝水的动作喊:嘿!有水吗?丢过去一瓶矿泉水,牧羊人接住,继续直着身子骑马赶羊。羊比牛胆小多了,不会挡在路上逼停来车,更不会大剌剌地跑去两根车道之间的方寸地吃草。

东乌珠穆沁草原上的牧羊人 本文均为 徐颖 图

Maxus RV80房车沿着S201继续往西南方向,拐入S203之后,先是经过诺门罕战役遗址陈列馆,接着又是大片的草原。

这场战役在中国的土地上打,当时的交战双方却是日本和苏联,最终以苏联红军战胜日本关东军结束。战争结束后,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关东军开始忌惮苏军,将“北进”侵苏的国策改为“南下”袭美。直到9年前,附近还有牧民因不小心引爆这场战争遗留的炮弹而受伤。如今的遗址陈列馆建在黄沙碧草之间,访客寥寥,有种苍茫的意味。

草原上的牧民们开着自己的“房车”

地平线就在前方,草原上的路却像永远也开不到头。呼伦贝尔,世界三大草场之一,羊群之后是秋日的树林,草地、牛群彼此交替出现,云朵在天空变化出奇幻的形状。曾经,蒙古游牧部落就在同一片天空下,骑马呼啸来去,只为争夺最好的牧场。

一簇簇群聚的蒙古包,也有自己的大门,写着某某部落,还能看到极为霸气的名字,比如“孛儿只斤”部落,成吉思汗曾经就是这个氏族的贵族。本地人说起成吉思汗“第三十六代子孙”住在哪儿的时候,口吻就和提起他们家邻居一样稀松平常。毕竟,这是个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播种者”,有研究者认为全世界有1600万男性与他有血缘关系,甚至远至英伦三岛......

根据勒内·格鲁塞德《草原帝国》的记载:成吉思汗时代的毡房,也常常是安装在车子上,便于运输,形成一个个“游牧城市”。如今的牧民们不少已经生活在定居点,告别了逐水草而居的日子。

马儿、羊群和如织的草原

沿着S203继续往西,前方就是阿尔山口岸。口岸如今是“口岸景区”,花上50元,你就可以进入第一道国门内部,地理位置上距离蒙古国更近一些。

黄昏时分驶入阿尔山,小城市容整齐干净,尖顶建筑很有欧式风情,让人颇感意外。不少餐厅只在夏天开门,冬天酷寒时,牧民便退回生活区,餐厅也闭门谢客。再嫩再鲜的冰煮羊(相传是成吉思汗到征战到贝加尔湖,命士兵生火煮冰时发现的美味),也抵挡不住凛冬“嘎嘎得冷”。

此前路途中,我们曾在一家蒙餐厅吃午饭。一楼收银处,站着两个活灵活现的标本,一只小骆驼,一只小马,均以凝滞的眼神看着来客,虽死犹生。“骆驼死的时候只有一周大。冬天,外面太冷了!”店员解释。“冻死的吗?”我说,她点点头,便没人再追问下去。午后阳光晒得人昏昏欲睡,难以想象一两个月之后就是酷寒。

内蒙特产,一种小苹果,也叫红花果

阿尔山城中竣工于1937年的阿尔山火车站,原名温泉站,东洋风格,起初是日本人为把白阿线延伸到中蒙边境,强化殖民统治,觊觎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资源而建。姜黄色的外墙,配以木构长廊,很是醒目。在周边不停扩建和新建的巨大变化中,火车站如同一只凝结在琥珀中的虫子,看上去脆弱,却又不为环境所动。

一辆崭新的绿皮火车停在站台,上面写着“沈阳-阿尔山”。落日给它镀上金边,斜晖中,几位拖着鼓鼓囊囊蛇皮袋的中年人在等火车。下午6点,距离火车出发还有3个小时,一个男人眯着眼睛向提问的人解释:来得早,顺便来城里办点事。

这趟列车下午6点出发,8个小时后抵达300多公里以外的吉林白城。这些男人下了火车,还得在凌晨两点接着赶路。但票价便宜,“也就几十块钱”。

阿尔山,暮色中的归家人

因为是车队行动,所以很引人注目,停在休息区的时候,好奇的人会走上前窥探:“这里面几张床呢?哦,还有个洗手间呐?”当然问的最多的,是价钱。在内蒙古打工的汉人告诉我们,牧民们很富有,只是财富都是用羊和牛来计算的,贵的时候一千多卖一只羊,便宜的时候一百多就能买一头羊羔,所以并不确定说出一个价钱在他们心目中几斤几两。

过了阿尔山小城,沿途景色就不再仅仅是草原,山势也开始起伏。阿尔山的秋色很有名,与喀纳斯、额济纳和米亚罗并列,经常被各大榜单提名为中国最美秋天。出发时心有不甘,想到也许再过半个月,就能看到层林尽染了,没想到转了几个弯,就发现树叶越来越黄,红叶也点缀其间,配上白桦树银色的树皮,一幅完美秋日画卷呈现在眼前。

在秋色最浓郁的地方,我们发现了一座今年刚建成的房车营地,名字叫奥伦布坎,萨满语中“北斗七星”的意思。一行人停车,好奇地进去张望,守营地的大汉朝我们喊:闭营了闭营了!可这才9月啊?有人问。是啊,前两天这儿都下雪了,冬天零下50度,明年再来吧!

秋色正浓

晚上下雪,白天还穿单衣,难怪林子里叶子都红了。记得一年去北海道,都快10月了,山林里还只见枯叶,却不见红叶,当地人和我说:今年秋天早晚温差太小,红叶到现在也没成气候。原来夜里冻,白天晒,才能让叶子颜色更艳。

穿过这片山林,车子拐入S307和S101,前方就是乌拉盖大草原。这片草原,面积没有呼伦贝尔草原大,名气也没有呼伦贝尔响,可水草更加肥美,淖尔(草原湖泊)和水泡子(草原上的小水塘)点缀其中,倒映着天空的颜色,无比醉人,当地人说,这叫“天边的草原”。

继而走S309,前往九曲湾的路上,经过碧蓝的乌拉盖水库,弯曲的公路始终在变化,一个长长的上坡,车子仿佛就要开出地平线。内蒙古这一段公路上的广告牌不多,其中一块上写,要把乌拉盖、霍林郭尔、阿尔山三地“打造”成为旅游金三角,虽然宣传用词老套,但说的确是内蒙古自东到西植被最丰盛的地方。

草原上的铁路桥柱绘有特色花纹

每块草原都如此相像,外人根本无法区分,于是一个个敖包和蒙古包,成为视线的焦点。在小说《狼图腾》中,牧民们和下放知青,就是在这片草原上,与蒙古狼“钢锥一般的目光”相遇。如今,蒙古草原狼已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许猎杀,牧民们只能用加高羊圈、设放假人、饲养大型犬、燃放烟花爆竹、焚烧驱狼香,还有安装驱狼灯等各种古法新招,来对付冬日里南下的狼群的袭击。

草原在云朵的折射下变幻着颜色

秋日金黄的草原,在夕阳下颜色愈发浓厚。当一轮巨大的圆月升起,地平线和天交界的地方呈现出浅紫和粉红,九曲湾,即百转千回的乌拉盖河,在落日中晶莹闪亮。

在景区的瞭望台,一个披着军大衣的当地人指着一个小山包和我说,看到那个山包没,成吉思汗在这里打过仗。原来右前方那个小山丘,很可能是成吉思汗“灰腾战役”的古战场,这场战役对于铁木真统一蒙古起到过关键作用。

灰腾山,就是今乌拉盖水库东北的高尧乌拉山,地理位置上距离九曲湾很近,如此对照,军大衣所言非虚。也有学者认为,灰腾战役,即阙亦坛战役,应该是发生在呼伦贝尔草原上,还有蒙古国地理学家宣称阙亦坛战役发生在蒙古国境内。几方都无法拿出确凿证据,所以乌拉盖管理区将这段历史写进旅游宣传资料,并没有遭遇什么正面挑战。

无论是阙亦坛,还是灰腾,都是蒙古语“寒冷”的音译。在这里,寒冷压过一切对于美和内涵的追求,成为最迫切得要向外传达的信息。

内蒙古美食:油包肝、沙葱和一碗朴素料足的羊肉面

只需想想,与乌拉盖草原同一纬度的有巴黎、都灵、维也纳和蒙特利尔,就知道乌拉盖冬天有多冷了。这些城市里,最冷的要数蒙特利尔,可冬天平均温度也不会低于零下11摄氏度。巴黎的冬季平均温度和上海差不多,4摄氏度左右,都灵则更暖和些。而乌拉盖草原呢,年平均气温都在零下,冬天零下30摄氏度更是常有的事,草原游牧民族的彪悍性格,难说不是严寒中历代磨炼而来。冬日风雪大,草原上毫无遮蔽,“平安后面没平安,危险后面有危险。”短暂的夏天,成为一年中人、牛、羊甚至是狼最好的喘息机会。

追上一辆运送牧草的卡车

从乌拉盖县城出来,继续沿着S307、S101、S309走,经过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和苏尼特左旗,前方就是二连浩特口岸。著名的横跨欧亚的神秘列车K3/K4(北京-莫斯科)从这里穿过国门进入蒙古,先是在蒙古国边城扎门乌德火车站大楼进行边检,进而穿越蒙古国,前往西伯利亚腹地。

在二连浩特的国门景区,可以看到两部列车停在站台,遥遥相对。在游客忙着与界碑合影时,它们缓缓地一辆“进来”,一辆“出去”。因为过于安静,游人转头忽然发现列车移动时,激动惊叫,举起相机一阵狂拍。只有穿着防晒衣的小贩,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的手机,头也不抬,她售卖的是40元人民币一套的蒙古国货币,面额包括10、20、50和100。

在二连浩特转个弯,车队继续往西南行进。前方草原渐渐稀疏,等待我们的,就是戈壁和沙地了,最美的草原已在身后。
可汗山和阿尔山附近的房车营地,出乎意料,各有特色

Tips

房车自驾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新鲜的旅行方式,首次尝试建议以租借为好,熟悉性能、有所比较后再决定是否要继续。上汽大通近期推出“一元租房车,8元享8天”的活动,从内蒙古海拉尔新区中央御景小区上汽大通房车租赁部取车,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梦想公园还车,另有1000元油贴(报名时间截止9月21日)。

更多前沿旅行内容和互动,请关注本栏目微信公众号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